杨 帆,张国新,张婉琪,张志新
(新疆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哈密8390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不同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影响宿主范围广泛,包括牛、羊、猪等哺乳动物和人类[1]。尽管不同物种布鲁氏菌在基因组水平上显示出97%的相似性,但不同的菌种表现出不同的毒力、宿主偏好和人畜共患病风险[2]。目前,已确认的布鲁氏菌有12种,经典种6个[3],其中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类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4],易引起人类布鲁菌病暴发流行,临床上常导致流产和不孕[5],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
人间布鲁氏菌病与畜间布病的流行程度密切相关[12],已有研究显示:该病除了在人畜之间传播外,也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哺乳、性[6]、血液以及骨髓移植等多种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7]。随着草畜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牧区畜间布病的暴发流行常导致人类感染发病且长期不愈。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例,遍布世界上170多个国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8]。报告估计,哈萨克斯坦一年大约花费4 500万美元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测试和防疫补偿[9];印度每年仅家畜中布鲁氏菌病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8亿~42亿美元[10-11],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定期分析评估畜间布病防控效果,早控制和消灭羊布病的发生是减少人间病例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2],对保障人、畜健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新疆作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牛羊养殖众多,养殖方式繁杂,而布鲁氏菌病在新疆的流行,严重影响当地牧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因此,畜间布病的监测和净化对健康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复核的方法,对2020年哈密市未免疫牛羊进行两轮布病全检并统计,全面分析全市牛羊布病检疫净化效果,并提出合理化防控建议,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哈密及周边地区疫情传播的风险。
2020年1月至12月,以哈密市3个区(县)的牛、羊为监测对象,对全市牛、羊进行100 %采血全检。
布病的标准阴、阳性血清,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原均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清样品进行初筛,对疑似阳性样品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复核,具体操作方法参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13](GB/T18646-2018)。
利用Graph Pad Prism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全市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1 672 896份,阳性6 980份,总体阳性率为0.42%(6 980/1 672 896)。其中,羊血清样品1 474 558份,阳性率为0.41%(6 065/1 474 558)。牛血清样品198 338份,阳性率为0.46%(915/198 338)。
上、下半年畜间布病检测结果显示:上半年全市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874 487份,阳性率为0.58%(5 029/874 487);下半年全市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798 409份,阳性率为0.24%(1 951/798 409);上半年布病阳性率较高(0.58%),与下半年的(0.24%)差异极显著(X2=1099,P<0.0001),与全年的(0.42%)差异极显著(X2=304.9,P<0.0001),下半年布病阳性率(0.58%),与全年的(0.42%)差异极显著(X2=448.6,P<0.0001),详见表1。
表1 哈密市2020年畜间(牛羊)布病监测结果
各区、县畜间布病检测结果显示:伊州区畜间布病阳性率最高,检测羊血清样品592 813份,阳性率为0.83%(4 907/592 813),与巴里坤县羊的阳性率(0.10%)差异极显著(X2=4061,P<0.0001),与伊吾县羊的阳性率(0.28%)差异极显著(X2=537.4,P<0.0001);检测牛血清样品84 461份,阳性率0.69%(581/844 61),与巴里坤县牛的(0.27%)差异极显著(X2=150,P<0.0001),与伊吾县牛的(0.35%)差异极显著(X2=45.89,P<0.0001)。巴里坤县检测羊血清样品722 793份,阳性率为0.10%(717/722 793),与伊吾县羊的(0.28%)差异极显著(X2=315.6,P<0.0001);牛血清样品80789份,阳性率0.27%(218/80 789),与伊吾县牛的(0.35%)差异显著(X2=5.233,P=0.022)。伊吾县检测羊血清样品158 952份,阳性率为0.28%(441/158 952),牛血清样品33088份,阳性率0.35%(116/33 088),详见表2。
表2 2020年哈密市各区、县畜间布病检测结果
伊州区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677 274份,总体阳性率为0.81%,巴里坤县共检测牛羊血清803 582份,总体阳性率为0.12%,与伊州区的(0.81%)差异极显著(X2=4098,P<0.0001);伊吾县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192 040份,总体阳性率为0.29%,与伊州区的(0.81%)差异极显著(X2=586.5,P<0.0001),与巴里坤县的(0.12%)差异极显著(X2=312.5,P<0.0001)。
哈密市2020年牛、羊布病检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 474 558份,阳性率为0.41%(6 065/1 474 558),与全市牛的阳性率(0.46%)差异极显著(X2=10.53,P=0.0012),与全市牛羊总体阳性率(0.42%)差异极显著(X2=0.668,P=0.4138)。牛血清样品198 338份,阳性率为0.46%(915/198 338),与全市牛羊总体阳性率(0.42%)差异极显著(X2=8.205,P=0.0042),详见表3。
表3 哈密市2020年牛、羊布病监测结果
目前,尚无针对人类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畜间布病的防控主要依赖疫苗和检疫净化等综合防治措施。因此,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只有通过控制动物的布鲁氏菌病才能得到控制[3]。虽然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的长期联合使用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会导致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14]。因此,加强布病检疫净化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最直接有效的策略[15]。
家畜布鲁氏菌病的定期检疫净化和源头防控对人畜间布病科学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动物疫苗接种的方法来控制布病扩散与流行,但同时布病疫苗也存在保护时间短、残留毒力[16],血清学检测无法区分免疫[17]、感染等问题[18],严重影响后期布病的监测与防控,导致许多国家布病的反复出现[19]。鉴于此,哈密市自2016年开展全市畜间布病基线调查后,一直坚持布病检疫净化工作,主要通过“监测+扑杀+消毒”和监管等措施降低畜间布病感染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哈密市各区、县家畜多是自繁自养的散养户为主,规模化养殖场较少。但由于市场需求,私人买卖以及私人调运牛羊的情况比较常见,容易造成漏检,极大地增加了布病疫情的传播风险[20]。本研究从2020年哈密市畜间布病检测结果着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比较发现,春夏两季布病感染率高于秋冬两季,伊州区家畜布病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与家畜交易模式复杂、交易频次较高,难以保证调运牲畜的移动监管等因素有关[18,19]。本研究结果提示,哈密市要根据各区县实际,对私人买卖的家畜进行及时检疫,避免从高风险区调运牛羊,继续做好家畜布病检疫净化工作,为哈密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做好全市的种用、乳用等养殖场(户)和养殖存栏较高乡镇的布病净化工作,继续坚持每年开展两次布病全覆盖监测工作,推进哈密市畜间布病阳性率持续降低。同时,需要加强阳性畜群的复检、消毒工作,以实现阳性群不断减少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夯实布病检疫净化效果。
严格牲畜流通、代牧前后布病检测措施,切实解决混群饲养问题,严防布病阳性畜进入布病阴性畜群,造成疫病扩散蔓延。
开展阳性群转阴认定。认定标准可参考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进行:整群接受过2次布病检测,每次间隔6个月以上,而且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畜群,可以认定为阴性群,不再开展阳性群复检工作。
各乡镇站所布病防控档案要以《政府扑杀令》为目录,按照采样、初筛检测、复检《检验报告》、扑杀、消毒、补助经费发放六个关键程序形成档案,为今后创建无特定动物疫病区奠定基础;在布病防控宣传方面,除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以外,还需拓展宣传渠道,如利用升国旗、电视、短信及网络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