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2023-06-23 17:25:06董国际袁东波阳爱国郝力力尹念春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畜间防治

董国际 袁东波 阳爱国 郝力力 尹念春

摘要: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动物布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防治能力和科学防治水平,本文对当前四川省布病流行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四川省;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治

作者简介:董国际(1971.5— ),四川南部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尹念春(1982.4— ),女,正高级兽医师,E-mail:68781715@qq.com。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家畜中羊、牛、猪最易感[1]。四川省藏牧区(甘孜州、阿坝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全国主要的布病历史疫区之一[2]。布病在历史上曾多次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暴发流行,给当地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3]。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四川省布病在上个世纪末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经费缺乏,防治工作有所松懈,根据近年来监测结果显示,四川省布病有回升的迹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为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动物布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防治能力和科学防治水平,本文对当前四川省布病流行情况、存在问题等加以全面、系统分析,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

1 动物布病总体形势

1.1 布病疫区分布

历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四川省阿坝、甘孜两州家畜布病呈普遍性流行;内地农区和城市郊区及凉山州的家畜布病主要是由于从省内外疫区引进奶山羊、奶牛等种畜带进,呈散在性流行[4, 5]。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和疫区判定标准,全省目前共计有48个布病疫区县,分布在阿坝、甘孜州所属各县和凉山、成都、雅安、内江、绵阳市(地、州)部分县[6-9]。

1.2 畜间疫病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显示,四川省动物布病主要分布在高原牧区和内地奶牛集中养殖地区,牛、羊布病两次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0.65%,显示四川省布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从地理分布来看,高原牧区所在的老疫区布病疫情反弹趋势较为严重,内地农区的奶牛养殖集中区疫情从0.97%上升到1.38%,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四川省近年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业,从省外购进的家畜数量急剧增加,造成布病疫情有所抬升。

1.3 动物布病危害

布病对畜牧业带来的最主要的危害是牛羊流产、不孕、产子成活率下降和泌乳量减少。据估算,甘孜、阿坝州每年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250万元;四川省牧区产子牦牛100万头,每年因布病少产奶668万kg,少产犊15万头。甘孜、阿坝州牧区及半牧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殖模式,养殖效益不高,一旦爆发布病,会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同时四川省甘孜、阿坝两州是藏族主要聚居地,牛羊养殖是其支柱产业,布病的稳控事关当地经济社会稳定。

2 布病防治工作情况

根据四川省牧区和农区布病流行特点等实际情况,对牧区牛、羊布病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并针对免疫特异性采用合适的菌苗,坚持逐群、逐乡、逐县的高密度免疫,以降低其感染率和出菌率;做到免疫一处,收效一处,巩固一处。对内地农区布病则采取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凡检出的阳性畜一律淘汰,同时严格把住检疫关,防止因引种带进新的布病畜,做到“内查净化、外防传入”。通过开展“免疫、检疫、监测、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布病综合性防治措施,稳步推进消灭布病防治计划,全省布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近年来由于经费缺乏,防治重心转向重大动物疫病,加之人员不足、防治手段落后、监管乏力等因素,致使布病开始反弹。甘孜、阿坝州老疫区疫情反弹较为严重;成都平原和川中等地区疫情也呈现抬头趋势,对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布病感染人事件的发生造成了严峻的舆论形势和工作压力。随着四川省肉牛、奶牛、肉羊等家畜养殖业日益发展,全省布病防治工作任务更显艰巨。如何有效防治动物布病,保证畜产品安全供应,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 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标准化程度低

全省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多,但牛羊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饲养管理也很难按照兽医卫生措施的要求严格执行。一些养殖户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养殖人员动物疫病防疫意识薄弱,对布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给布病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3.2 防疫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近年对动物布病防疫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配备不足,防疫基础设施配置不全面等,导致布病监测数量、范围有限,难以全面及时掌握整体疫情情况,动物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落实[10]。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和扑杀补贴较少,导致个别养殖户私自出售病畜或病畜肉及肉制品,或转运患病動物,导致布病病原扩散。

3.3 诊断方法不够准确

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原学检测。目前,动物布病的诊断普遍采用血清学方法,该方法不能鉴别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致使自然感染阳性动物仍留在动物群中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加大了布病根除难度[11]。由于在动物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中缺少针对布病的快速而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导致畜产品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源之一。

3.4 动物布病研究缓慢

由于布病研究所需的生物安全级别较高,导致布病的基础研究相对缓慢,防治技术相对滞后,从而影响了畜间布病疫情形势分析,影响了布鲁氏菌分子致病机理、新型诊断方法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度。同时,在对野生动物间布病的感染情况、监测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使得野生动物成为地区间动物相互传染与流行的因素之一。

3.5 亟需更加安全高效的疫苗

畜间接种的布病疫苗有牛型19号苗(A19)、羊5号苗(M5)和猪2号苗(S2),活疫苗M5株免疫第15天后转阳率约90%,免疫第30 天转阳率高达100%;免疫第120 天转阴率达90%,免疫第150 天转阴率达到95%以上;A19疫苗免疫奶牛抗体阳转快,在首免后6天出现阳转[13,14]。目前疫苗具有毒力较强、安全性有待提高、缺乏鉴别诊断标记的特点,疫苗接种动物与自然患病动物无法甄别,造成群体中免疫动物、易感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长期共存,导致布病防治难度加大。

3.6 对危害性认识不足

布病虽传染性强,但死亡率不及非洲猪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易造成养殖户麻痹大意。在畜间发生流产等症状时,养殖户仍然随意处置,未采取完善的消毒措施,导致病原在易感动物间扩散,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3.7 组织协调方面脱节

布病疫情状况是社会因素、畜牧业生产体系、可用经济资源、兽医发展水平等的综合结果,所以布病防治是一项需要强有力组织领导、多部门有机配合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无专门机构负责部门之间组织协调,组织机构及队伍弱化,导致各部门防治工作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布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

3.8 政策法规急需进一步完善

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基于市场经济的行业协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尚待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政策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和布病防治的需要。例如:阳性畜扑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经费到位不及时导致畜主敢于铤而走险转移、藏匿或出售阳性畜,使得病畜不能被彻底扑杀,传染源持续累积、疫源不断扩大。

3.9 检疫执法存在漏洞

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带来活畜交易和流通高速发展,布病检疫纳入反刍动物产地检疫实验室检测病种,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检疫人力不足和基础设施薄弱,做到逐头检疫的难度大,检疫隔离不易实行,这是造成近年来布病疫情快速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布病防治策略探讨

4.1 制定防治规划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畜间布病防治的长远和短期计划,明确工作职责,逐步提高布病防治经费投入,做到专项拨付,专款专用。各地建立严格的防治责任制,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奖惩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地方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合作机制,形成防治合力。

4.2 强化宣传培训

一是以县级以下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为重点,定期开展全面的布病防治培训,以期提高防疫队伍素质,提升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二是面向养殖户开展布病防治科普知识和动物防疫法专项培训,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布病的危害,树立科学养殖意识,自觉采取防治措施,從而有效防范动物疫病向人的传播。

4.3 优化养殖管理

一是各地从养殖源头转变生产方式、养殖方式和防疫方式,合理规划养殖布局,控制养殖密度,科学选址建场,按照适度规模、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养殖户做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防疫。二是积极鼓励养殖业主顺应现代消费方式,延伸产业链,将规模养殖与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相结合,利于切断疫病防治途径。

4.4 强化免疫预防

按照国家总体防治规定,以区域防治为主基调,按照布病防治区域划分,畜间布病实行“一类地区以免疫和检疫为主,二类地区以监测和扑杀为主,日常管理以消毒和个人保护为主”的技术措施,在重点区域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100%,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密度,及时将有阳性家畜的全群牲畜进行淘汰,作无害化处理,有效消灭传染源。

4.5 强化检疫监管

建立引种申报审批管理制度,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是不从疫区引进牲畜和畜产品,引进后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并采样监测,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15]。加强对养殖场(户)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及平时防疫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大产地检疫实施力度,加强对市场、屠宰场、冷库等重点环节的检疫监督。对逃避检疫、拒绝防疫、无证销售生物疫苗、销售使用违禁药品等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6 强化监测流调

结合国家布病防治方案要求,四川省的一类地区在全面免疫之前,针对奶牛、种用牛和种用羊开展一次全面的血清学监测,摸清免疫底数。免疫半年后,可再次进行血清学监测,了解免疫保护率。四川省的二类地区分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集中抽检。布病净化区每年开展一次集中监测。

4.7 加快技术研发

加快布病标记疫苗的开发性研究,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临床感染抗体,从而检疫淘汰临床患病动物,如对流产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生物学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16]。目前,常用的布病检测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荧光偏振测定法(FPA)、补体结合试验(CFT)、全乳环状实验(M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琼脂扩散试验(NH-GD)等。近年来,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R在布鲁氏菌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可满足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疫、诊断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PCR技术实现了与芯片技术、微流体技术等新技术的融合[12]。建立和优化布病的检疫诊断方法,使基层人员能快捷、简便的对布病进行诊断成为了当前研究中热点。

参考文献:

[1] 汪洁英,宁博,景伟,等.布鲁氏菌病及其在我国的防治现状与建议[J].中国兽医科学,2022,52(12):1578-1585.

[2] 陈凌霜,刘录芬,尹密,等.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及防治建议[J].中国动物保健, 2021, 23(11):100-101.

[3] 尹杰,周明忠,阳爱国,等.四川省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18, 45(6):10-11+13.

[4] 刘方良,王世银.新时期做好畜牧兽医工作者布病防治的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 2021, 42(5):96.

[5] 郭莉,侯巍,莫茜,等.川东北3市畜间布病防治情况[J]. 四川畜牧兽医, 2020, 47(2):20-21.

[6] 陈冬,周明忠,汤承,等. 2015-2017年四川省牛布鲁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9, 55(12): 66-67.

[7] 薛梅,李富忠,汪立茂,等.四川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危害的经济指标分析[J].地方病通报, 2000(1):91.

[8] 彭祥科.四川炉霍县首次分离出牛7型布氏菌一株[J]. 国牦牛, 1982 (3):50.

[9] 莫茜,阳爱国,郝力力,等.牛羊不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8):109-110.

[10] 王友良.牛羊布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4):89.

[11] 李展,张爱琼,罗师红.牛布病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J].畜禽业,2022,33(10):10-12.

[12] 丁雪,王岩,刘丽蓉,等.布鲁氏菌病检测和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9,36(5):43-48.

[13] 冯学明.张掖市甘州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免疫效果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21.

[14] 董浩,王宁,汪宇,等.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和排菌情况监测[J].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1):130-135.

[15] 刘冬梅,李建鲲,马建忠.家畜布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措施[J].畜禽业,2021,32(8):100+102.

[16] 马晓菁,叶锋,刘丽娅,等.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標记疫苗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38(7):638-642.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病畜间防治
湖南省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1)
湖南农业(2023年3期)2023-05-06 13:56:40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0-14 07:46:16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百事通(2018年1期)2018-01-31 19:19:59
连云港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02:04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08:21
血清学技术在布鲁氏菌病诊断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评价
求知导刊(2016年21期)2016-09-29 12: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