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对牛常见泄泻病的防治

2023-06-23 21:16:47徐庭文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症方药运化

摘要:牛泄泻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样,通过多年对该病的治疗和探索,总结出了对牛常见的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伤食泄泻、劳伤泄泻、肾虚泄泻等如何辨证施治,不论何种泄泻病须及时正确治疗,否则,都会伤及其它脏腑,由轻变重,由实转虚,变为久泻,增加治愈难度。

关键词:泄泻;辨证施治

作者简介:徐庭文(1965.3— ),云南威信人,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浊不分之症[1]。牛泄泻病的病因、病机复杂[2],笔者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疗总结,认为西药特别是抗菌素治疗,作用单一且容易抑制胃肠有益微生物,反而严重影响胃肠机能,长久不能治愈。如果选用中医辨证施治,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又不会产生抗药性,且副作用较小,操作简便。笔者就多年遇到的几种泄泻病的治疗作一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1 辨证与治疗

1.1 寒湿泄泻

1)主症。泻粪清稀,甚则如水样,肠鸣腹痛,后肢踢腹,扭腰,粪便臭味小,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耳、鼻、四肢凉,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苔白腻,脉濡缓。寒湿泄泻一般多发于冬春季。

2)病因病机。寒湿泄泻主要是因为寒湿入里,损伤脾胃阳气,而脾寒胃冷,则影响胃的腐熟、脾的运化,使升清降浊机能发生障碍,即可发为泄泻;寒湿内盛,肠胃气机受阻,则腹痛肠鸣;寒湿困脾,则脾阳不振,运化无权,食欲减退。如果不及时治愈,病情会逐步加重,致脾阳亏虚,再往后将伤及肾阳。

3)治法及方药。温中散寒,芳香化湿,行气利水。方药:轻证用平胃散加减,重证用胃芩汤加减。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燥湿散寒作用。胃芩汤由平胃散和五苓散合成,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组成,功能行气利水,可加干姜、肉豆蔻增温中散寒之力。如淋雨受寒重,可根据病情酌加紫苏、白芷,解表散寒,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浊。上药打粉后开水冲调,候温1次灌服,1剂/d,用药剂量和剂数视牛体重大小和病情转归而灵活掌握。

1.2湿热泄泻

1)主症。泻粪如浆,赤色腥臭难闻,或带血,或带黏液,腹痛不安,频繁回头顾腹。发热,口渴喜饮,食欲废绝,尿短赤,口温高,色黄,鼻镜干而无汗,脉滑数或濡数,苔黄腻,耳尖及体表发热,精神沉郁。重症者卧地不起,肛门失禁,里急后重,头、颈耷于右侧腹壁,四肢末端及耳、鼻冰凉,脉细数。

2)病因病机。多因长期喂料方法不当和饲料品质不良而伤及脾胃,使之传导失调,水湿内停,久而化热。或外感暑湿之邪,入里化热,积于肠道,湿热互结,损伤血络,热腐为脓,故粪中常见大量脓血并有恶臭,腹中疼痛而频繁努责,泻而不爽。脾喜燥而恶湿,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运化失司,所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口腔黏臭。

3)治法及方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健脾止泻。

若口色红紫带黄,苔黄腻,臭味大,粪腥臭,荡泻,带大量血液和黏液,尿少色黄,用加味白头翁汤。方中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苦参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仙鹤草、焦地榆、槐花止血止痢,固本扶正;猪苓、泽泻利水渗湿;神曲、麦芽、厚朴助脾化湿行气;甘草和药性。

如苔略带灰黄,粪粥样恶臭,气粗喘,脉沉细,带大量脓血和黏液,可用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玄参、丹皮、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焦地榆、仙鹤草、槐花止血止痢,固本扶正,其中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解毒的作用,可重用;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大黄泻火散结去瘀起缓泻作用;钩藤熄风止痉;山药、扁豆助脾化湿益阴。

泄泻如果是在夏暑之间伤暑湿之邪引起,则需灵活配方加入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以清热利湿解暑。新加香薷饮由香薷、银花、扁豆、厚朴、连翘组成,主治暑温兼湿;六一散由滑石、甘草组成,主清暑利湿止泻。

1.3 脾虛泄泻

1)主症。粪便稀薄,时溏时泻,迁延反复,臭味不重,食欲减少,精神萎顿,卧地懒动,被毛干燥、无光,身形渐瘦,肷吊,舌淡苔白,脉细弱,肛门松弛,鼻寒耳凉,眼窝下陷。

2)病因病机。脾虚泄泻主要是由于病久失治致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运化失常,久泄不止,故常见低头耷耳,精神不振,叫声低而短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化源不足,是以气血双亏,筋骨失养,身形消瘦,肷吊毛焦,眼窝下陷,皮肤弹性不足。

3)治法及方药。健脾益气,淡渗利湿,温中止泻。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淮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干姜温中散寒止泻。如果久泻不止可用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使用,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干姜组成,能调补脾胃,升阳益气,温中祛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以上药打粉后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d,剂量和剂数分别根据牛体重大小及疾病转归情况而定。

1.4 伤食泄泻

1)主症。患畜回头顾腹,站立不卧,肠鸣腹痛,泻粪酸臭,粪中有未消草谷,泻后痛减。瘤胃坚实,蠕动减弱或消失。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胀,嗳气吞酸,舌垢浊,苔厚腻,脉滑,鼻镜干燥。

2)病因病机。此类泄泻多因过多食入大量青料或精料,或突然变更草料,使肠胃受阻,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而致。

3)治法及方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以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加减使用。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如果食滞较重加大黄、枳实,以推荡积滞,使邪有出路,而达到祛邪以安正的目的。上药打粉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一般1剂即可,剂量视牛体重大小而定。

1.5 劳伤泄泻

1)主症。使役时泄泻加重,休息时泄泻症状减轻,家畜会逐渐消瘦,役力下降,颌下有水肿,低头耷耳,精神倦怠,皮毛日益变得焦枯,失去光泽和弹性。食欲、反刍减少,舌色淡白,脉细弱。

2)病因病机。主要是劳役过度,损伤元气,致使脾胃气虚,运化水谷无力,起初常为轻度泄泻。由于没有及时引起重视,病情逐步加重,使清阳不升,化源不足,牛精神倦怠,日益消瘦。土不生金,母病及子,病畜肺气不足,严重时则会出现气喘。

3)治法及方药。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用四君子汤加减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茯苓、当归、陈皮、仙鹤草、山药、莲子。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当归补气养血、益脾胃;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仙鹤草别称脱力草,不但能止血,它还是一味很好的补气药,能强心升压,兴奋疲劳的骨胳肌,增强细胞抵抗力,专治脱力劳伤;山药、莲子健脾和胃,益肺养阴,补脾止泻。上药打粉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一般1剂,剂量和剂数分别视牛体重大小和病情转归而定。

1.6 肾虚泄泻

1)主症。肾虚泄泻多由脾虚发展而来。其久泻不止,遇寒愈甚,泄泻多在半夜或凌晨发生。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卧多立少,低头耷耳,腰胯无力,叫声细弱。顽固的粪内完谷不化,肛门失禁,粪水外溢,眼窝深陷。

2)病因病机。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而黎明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同时,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致脾阳虚衰,脾胃不能很好的腐熟水谷,运化精微。肾阳、脾阳皆损,并相互影响。故久泻迁延,伤津损液,使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沉细。

3)治法及方药。温补脾肾,益气升阳,固涩止泻。治疗肾虚泄泻,需脾肾同治,因脾虚和肾虚多会相互影响,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使用。方中补骨脂温补肾阳;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止泻;党参、白术、干姜、山药、扁豆、茯苓、炙甘草温中健脾止泻;制附子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如邪去正衰,久泻不止,可加黄芪、炒诃子、赤石脂益气升阳固涩。制附子现多用淡附片代替,必须先单独加足够的水煮80~120 min,以降低毒性,且中途不能加水以免降温而影响其毒性的散发。

2 预防

牛泄泻的发病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3],注意草料的质量,饮水要清洁,劳逸调配适当,定期驱虫,搞好传染病的预防,厩舍干燥,冬暖夏凉,通风适度。经常观察牛的食欲情况,排泄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治疗,以免演变成重症[4]。

3 讨论

泄泻一证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或水样或稀薄或粪中带血为主证,临床常根据病情之缓急轻重,罹患時间的久远短暂,一般以暴泻和久泻来统括寒热虚实[5]。

泄泻的辨证应从久、暴分虚实。暴泻属实,实证有寒湿、湿热、伤食三类;久泻属虚,虚证有脾虚、肾虚之分。各类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并见,还可互相转化。所以其治法方药亦应随证选用。暴泻当以祛邪为主,风寒外束宜疏解,暑热侵袭宜清化,伤食者宜消导,湿盛宜分利。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临证若虚实相兼者,应补脾祛邪并施;若寒热错杂者,宜温清同用。但暴泻切忌骤用补涩,久泻不宜漫投分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苦寒伤脾。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因甘能满中生湿。此外,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梁国英.中兽医学[M].农业出版社,1979.

[2] (清)李南晖.活兽慈舟校注[M].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校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3] 张文彬,于汉.家畜内科及临床诊断学[M].农业出版社,1979.

[4] 章炘炎.牛病治疗一百例[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 赵永钧,于利子,马勇.中兽医分型治疗牛泄泻[J].养殖技术顾问,2007(11):40-41.

猜你喜欢
主症方药运化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中医学报(2023年11期)2023-12-21 09:37:21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家庭医药(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2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6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世界中医药(2017年6期)2017-05-30 05:59:34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砂仁治疗着痹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