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胜,陈 俊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对全域旅游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促使全域旅游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旅游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旅游景区是一种特殊的要素综合体,在旅游景区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特征,最终形成具有自相似特征的空间结构。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问题分析中,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复杂性,解释景区内在的演化发展规律[2]。基于此,文章对重庆武隆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形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其内在的空间特征,为景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武隆区地处重庆东南部,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3]。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武隆区不仅有传统多民族(13个民族)特色人文资源,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其不仅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同时还有后坪天坑群、芙蓉江、白马山等旅游资源。
根据重庆市旅游局网站2017年发布的A级景区名单,选择4A级及以上的86个旅游景区作为样本点,其中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78个。按照旅游吸引物的种类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人文民俗、自然风光、休闲度假。选择武隆区包含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系统中心,以此来划分得到3个系统旅游吸引物聚集分形维数特征。表1为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吸引物分类表。
表1 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吸引物分类表
分形理论中提出的无标度区间概念,是进行旅游资源分型特征分析的入手点。研究划分的3个系统聚集分维测算是在无标度区间范围内测算的,无标度区间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研究对象需要采用了较为常用的相对系数检验法和自相似比法。按照分形理论的阐述,符合随机分型规律的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测算,是以其重心旅游吸引物为中心,其他相对次要吸引物与之欧式距离为半径进行测量,考虑到旅游吸引物数量多少情况的差异,所以回转半径取值为平均数,计算公式为[4]:
(1)
其中,Rs为平均回转半径,ri为第i个吸引物到重心吸引物系统的距离,s为度量半径范围内的测点个数。
那么,测算分形维数D和平均回转半径Rs之间的关系为:
Rs∝rD
(2)
分形维数D也称之为聚集维数,其反映的是在一定区域内旅游吸引物系统从重心吸引物系统向周围密度衰减的程度,通过分形维数D的大小来反映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紧凑性特征。分形维数D的计算步骤如下[5]:
1)重庆数字化遥感地图的制作;
2)对86个测算样本点建立经纬度坐标表格,按照表1中划分的3个吸引力系统归类;
3)以数字化遥感地图为底图,导入样本测算点,生成景点分布图;
4)利用ArcGIS测量计算旅游吸引物回转半径,并根据测算样本量与回转半径绘制对数坐标图;
5)确定三类系统中旅游吸引物无标度区间,得到聚集维数。
计算重庆旅游吸引物分形维数,首先要进行的是吸引物重心的选择,研究选择了重庆武隆区的芙蓉洞。三个吸引物子系统人文民俗、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分别选择了武隆区的武隆文庙、天生三桥和武隆仙女山度假区。武隆区作为重庆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区域内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极具特色,且向周边辐射强,构成了区域旅游的重心。
研究了86个样本测算点,要通过这些测算点计算出聚集分形维数,关键是重庆卫星遥感地图的获得,它是景点分布图形成的基础。通过谷歌地图等软件获得地图之后,导入ArcGIS形成了景点分布的地图。而后,导入地图的分布景点,将表1中各景点通过坐标拾取器形成坐标EXCEL导入ArcGIS,执行软件操作形成景点分布图。聚集维数的计算,正是通过导入该软件各个测量点到吸引物重心的回转半径所得。
吸引物聚集分形维数包含两个类型,一是测算吸引物重心的分形维数,二是人为划分的3个子类的分形维数。前者能够显示出重庆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所在,以及围绕核心的旅游吸引物的发展演变;后者显示出了重庆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吸引物测算重心和3个子类的分形维数测算方式完全相同,即在表1各个景点坐标导入ArcGIS的所形成的与重心吸引物的欧式距离,作为欧式半径r,通过公式(1)得到平均回转半径Rs。改变度量半径范围内的测点个数s可以得到一系列的Rs。将一系列点(s,Rs)绘制在双对数坐标图中。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每一个类别旅游吸引物系统的无标度区间,最终得到分形维数D。
采用空间分析工具获取2017年重庆市武隆区86个4A级景区到武隆区芙蓉洞景区的欧氏距离ri,将ri由小到大计算平均回转半径Rs,将(s,Rs)绘制成双对数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 聚集维数双对数图(武隆区芙蓉洞景区)
由图1可知,R2=0.9711,拟合精度高,重庆市武隆区芙蓉洞景区聚集分形维数为1.1833,接近1小于2,显示出了重庆以芙蓉洞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呈现出聚集状态。重庆以武隆为核心全域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较好地推动重庆全域旅游的发展。
a)人文民俗吸引物系统
b)自然风光吸引物系统
c)休闲度假吸引物系统图2 3个吸引物系统的聚集维数双对数图
采用空间分析工具分别获取2017年重庆市武隆区86个4A级景区到人文民俗、自然风光、休闲度假三个吸引物系统的欧氏距离ri,将ri由小到大计算平均回转半径Rs,将(s,Rs)绘制成双对数散点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三种情况拟合精度均比较高。人文民俗吸引物聚集分形维数为0.6179,休闲度假吸引物聚集分形维数为0.4743,均小于1,说明在全域发展背景下,重庆市武隆区的人文民俗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结构上存在不足,难以支撑起以其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只能更多依赖于其他资源。自然风光吸引物聚集分形维数为1.2766,凝聚状态较好,吸附能力强,能够较好地以其为核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文章采用分形理论对重庆市武隆区旅游资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以武隆为核心的全域发展具有比较强的凝聚力,能够有效推动重庆市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同类型的旅游吸引物的凝聚力表现出了不同水平,自然风光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人文民俗和休闲度假虽然聚集维数水平较低,但在腹地呈现出递减状态。武隆区乃至重庆市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确保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