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潜力,萌生创意

2021-04-21 03:43:01马小兰
红豆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策略幼儿园

马小兰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学需要从以往的“看孩子”转为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重视对幼儿自主发展的引导和帮助,以此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针对3-6岁儿童的成长规律做潜力开发,设置创新意识实践的活动,增加幼儿园生活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与世界,有想象力的发展,形成创新能力。本文介绍了3-6岁儿童的成长特点,分析了幼儿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并提出了培养的方式与方法,希望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益,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创造力;培养策略

前言: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呈现“看孩子”“小学化”的情况,多为约束性地管教,不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认识,形式和方法较为单调,幼儿在心理上抵触,思想、思维等个人素质能力没有成长。现在的社会以创新为核心,幼儿园教育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幼儿教育也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转变,提出课程游戏化、素质化的教育理念。因此,针对3-6岁儿童的成长特点,幼儿园需要开展创造力培养,保证幼儿在幼儿园成长中的综合性发展。

一、3-6岁儿童的成长特点

幼儿园分为小、中、大班,幼儿年龄在3-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一直处于探索和认知的过程中。幼儿园作为幼儿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应把握幼儿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儿童能够感受社会和认识世界,以此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儿童在成长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模糊的事物认识想要去探知真相,并且喜欢尝试各种事情[1]。这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会建立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对之后的学习和性格形成有较大的影响。3-6岁儿童因为认知上的不健全,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这是创造力的基本形态,而在教学中应让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所发展,做好正确的引导,以实践带动综合素质的成长,培养创造力。

二、幼儿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

(一)利于未来发展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创造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主要内容[2]。而传统的模式化教育下都是计划性地培养人才,多数儿童并不具备创新的意识,也没有创造力,自身价值在当前的社会中难以提升。在儿童阶段培养创造力能够让创新和创造成为个人思想意识,能够带动综合性的发展,使儿童在未来发展中有全面成长,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利于学习思考

幼儿园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此阶段培养创造力利于之后的学习思考,改变儿童理论化接收的学习状态,可以推动认知下的应用思考和多元化分析,保证了文化知识学习的深度。儿童阶段的认知方法和想法会伴随一生,而现在的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主,强调深度学习和综合素质成长,如果没有自主性的思考与探究,文化知识学习会陷入困境,在学习中呈现简单认识,没有学习思维的情况。因此,幼儿园一定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让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可以在知识学习中做创新思考,深度理解认识,去做多元化的应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于自主成长

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会让儿童遵从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在学习中主动去做想象力的发挥,支持个性化的理解认识。在此过程中,儿童会形成自我意识,逐渐建立自我管理,有利于自主性的成长,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性格,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创造力会挖掘儿童中的潜力,使儿童认清自己,不断地尝试中建立自身喜好和优势,提高智力发育水平。

三、幼儿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创造力的培养要从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做建设,所以幼儿园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约束性行为,提供创造力实践的环境。

(一)建立自由开放环境

创造是一个重新建立的行为,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建立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保证创造力培养的效果。自由开放环境的建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理解儿童在学习认知中的差异性,尊重个性化的看法,组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方式中要组织相互分享、交流与合作,让个人理解认识有表达的空间,在教学环境上促进创新思考,增强创造的意识。比如在室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减少对幼儿运动内容的限制,但是要保护运动健康,让儿童释放天性,以自身喜好为基础去玩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应对创新给予鼓励,引导创造性的室外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游戏的交流,以此就能使儿童有创造意识的成长,能够主动去寻找和创造新的游戏。

(二)投放多元多彩材料

3-6岁儿童处于认知阶段,所以在培养创造力的方式上要体现实践,让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在实践中体现,可以提升创造力培养的效果[3]。鉴于此,幼儿园教学方式中要投放多元多彩材料,为儿童的创造力实践提供基础,保障創造力培养的实效性。多元多彩材料的投放能够让儿童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教育活动中的认识不再是单一性完成,能够增加自主表现的兴趣,保证了创造力培养的效果。比如在小班的搭积木活动中,提供多彩、形状各异的积木,儿童就能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就进行创造,支持自我想法的表现,而儿童之间搭建不同的积木形状也营造了创造力的氛围,可以从认知角度促进创新思考与实践。多元多彩材料的投放要注意与活动主题一致,并且要保证材料数量,避免出现材料不够用,儿童之间争抢的情况,保证创造性思维能够变成实践。

(三)重视认知实践指导

在创造力培养的教学中,方式上要重视认知实践指导,让儿童能够完成创造力实践,要让每次创造都能形成成果,保证创造能力的形成,让一时兴起、求异思维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变成创造力。儿童的行为能力有所不足,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能完成个人构想的情况,导致创造力的培养成为一次虚拟的思考,不能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儿童的创新意识和想法,指导创新性的认知和实践,让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能够得到实现,推动思维和思想的发展,以此就能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比如在艺术绘画活动中,当儿童提出新的想法,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儿童完成创新性地绘画,提升创新的感受,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四、幼儿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实效方法

创造力的培养要让幼儿有实践性的创造行为,所以在方法上要将创造力培养与教学结合,在语言活动、艺术活动、区域活动中设置创造的实践内容,保证创造力培养的效果。

(一)语言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内容,能够培养儿童的说话、语言组织、礼貌等,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工作。在语言教育的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本阅读来实现,推动幼儿的自主性的语言建构与表达,增加语言活动的趣味性。角色扮演是让儿童去扮演生活中的角色,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组织语言,组成“过家家”的游戏活动[4]。儿童在角色扮演中能够自主性地思考和分析角色,依据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来组织语言,能够锻炼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锻炼了创造性的思维。比如在中班的语言教育中,组织家庭生活的角色扮演活动,三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和孩子,然后以每天放学回家作为情境,让儿童从角色出发进行对话。这样的语言活动灵活性高,中班儿童能够依据生活经历和自我认识去做语言表达,过程中渗透了亲情教育,让儿童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

绘本阅读是语言活动中主要培养创造力的方式,利用绘本中精彩的内容与图片让幼儿去说,强调绘本中的故事性,可以让创造成为阅读理解的方法。比如组织阅读“不和陌生人走”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绘本的图画,让幼儿去观察图画中的内容,尝试给图画中的人物其名字,分析人物的关系和行为,引导不和陌生人走的行为分析,组织图画内容的认识。幼儿在阅读中会有自我认识,从个人想法出发理解不和陌生人走,培养了创造思维。

(二)艺术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艺术领域教育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5]。艺术是情感和文化的体会,所以在艺术活动的开展中要建立创造实践的过程,保证创造力培养的效果。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采取主题绘画的方法,减少对儿童美术绘画创作的限制,提出家的主题,组织对家的认识与看法,丰富情感感受和认识,然后让儿童进行美术作画,画出家。在此活动中,幼儿的不同想法和认识有所表达,绘画创作从内心出发,推动了想象力的发展,以实践绘画培养了创造力。再比如在儿歌歌唱活动中,应采取开放式的状态,让儿童听着儿歌去跳、拍手,感受儿歌中的欢快旋律,之后组织歌唱练习,提高歌唱的感受,增加活跃性,让音乐聆聽的感受表现作为创造力培养的资源,促进个性化的创新表达意识发展,让声音的音乐有多样化的展现。艺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以个人表达为主,需要减少限制,让个人理解和想法能够得到实践,进行主动地创造,保证创造行为实践。

(三)区域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主要形式就是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区域中做自主性的学习,引导综合性的成长。区域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认识,成为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方法[6]。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创造力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并在内容设置上进行分段,组织基础认识,开展实践活动,既保证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也让儿童在活动中有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成长。

比如针对社会领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就设置关于过马路的情境,在教师内布置马路、红绿灯、车辆的环境,以此区域为背景让幼儿扮演行人、交通警察,建立趣味的认识交通规则游戏。教师在其中控制红绿灯,让“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监督行人和车辆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要求行人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的规则。在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清晰认识交通规则,建立正确的交通行走准则,并且在活动中会有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在不断的活动参与中完成对交通规则的理解与认识。

再比如在科学领域的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观察昆虫、植物,开展科学探究,将创造力培养变成自然科学的认识,当儿童通过观察形成科学认识中,会有创造力的成长。3-6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让其了解新的事物,创造新的内容,而科学是创造的主要方向。比如在观察树叶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就组织儿童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形状、区别,探究叶脉的特点,并组织分析叶脉有什么样的作用,以此让科学观察中有创新性的思考,达成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要针对3-6岁儿童的特点做设计,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中突出创新、创造的行为,既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果,也让创造成为思想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但是,儿童的创造中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放弃的情况,教师应针对创造过程做评价激励,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鼓励创造的行为,让儿童可以在创造中得到个性发展,也能树立正确地创造创新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慧.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启迪与智慧(中),2021(08):25.

[2]李国华,王豆琴.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学周刊,2021(24):175-176.

[3]钱文文.探究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J].智力,2021(01):185-186.

[4]周敏.幼儿园特色课程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20(07):64-65.

[5]赵潇竹,张丽群,秦晓琳.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文学教育(下),2020(01):118-119.

[6]彭杜宏,刘洋洋.幼儿园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支持质量初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4):14-18.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策略幼儿园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