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导写

2021-04-20 14:17徐建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陈词古之辩论赛

徐建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一书。对这条语录,许多名人有不同的解读:

儒学大家杨伯峻先生认为孔子借赞扬“古人”之机,行批评“今人”之实;古人求学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人求学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南怀瑾先生未拘泥于孔子原文,他认为:“学者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是为国家、社会、整个人类文化。”

钱穆先生的理解是:“孔子所谓为己,指德行之科;为人,指言语、政事、文学之科。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惟必有为己之本,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

曾国藩先生针对当朝鸿儒之士为人者多,为己者少的现象,提出了“学者用力,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的观点。

学校辩论社将举办一场以“现代社会,我们求学更应该为己还是更应该为人”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现代社会,我们求学更应该为己)或反方(现代社会,我们求学更应该为人)写一篇一辩陈词,或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例文

求学,立己达人

——在“求学为己还是为人”辩论赛上的总结陈词

□一考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的辩论,双方确实不分伯仲,胜负就交给评委们裁定,我惊叹于双方辩手的多“才”善辩,既有“得理不饶人”的犀利锋芒,更有温厚儒雅的君子之风。(评论双方精彩表现,又有意营造现场感,以凸显辩论赛的文体特点。)作为主持人总结陈词,我觉得求学为己还是为人,并非冰炭不容,而是相向而行的。君子求学,立己达人。首先为己,然后为人。(亮出观点,并非折中,而是体现辩证思考,思维严谨。)

正如孔子求学,首先是为己,为了内心的清明。因此他博学以文,约之以礼:韦编三绝以苦读,克己复礼以自修;惟其如此,才使他学高为师,化育三千。曾国藩求学,首先正心诚意,慎独自修,道德文章堪为完人,并涵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恢弘之气,而后才济世安民。

可见,求学为己,然后为人,是一种行远自迩的大智慧。古人说,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正是此理。(两个例子,叙例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节外生枝,始终紧扣读书求学先为己,然后为人、为天下;接下来另提一段,揭示求学为己和为人的关系)

由为己到为人,拾级而上,自然升华,古今不易之理。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披肝沥胆,剖明心迹:自己年轻时并非有文王之志,惟愿“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儿时的毛泽东,未必就有解放全中国、造福全人类的宏愿,若如此,恐怕“时人莫之许也”。 但随着求学日新,眼界既开,情怀激荡,他们才渐渐萌生出为天下谋福祉的伟人之志。(更深一层,拓展深化,论述如何从“为己”自然升华为为他人、为家国的天下情怀。)

揆诸当下,也是如此。就像张桂梅的1800名学生,就像很多贫困地区的学子,他们求学为己,功利性很强,就是走出大山,走向都市,让代际贫困不再“世袭”。但他们在象牙塔里、都市里淡去了新奇之后,往往会憧憬诗和远方,从求学为己升华为他人,为家国。他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早已从为自己的稻粱之谋升华为利他精神。

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絕不是卑微。“世俗可神圣”。读书求学为己,并不卑微。其实很多成功人士,读书求学,最初是为了一豆羹,一椽屋,免于饥馑冻馁。而当他们在求学路上拾级而上时,终非池中物、恋栈驽马的他们,开始推己及人,开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联系现实,更接地气。)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用“同心圆、水面波纹”来比喻中国式关系,譬喻精妙。我想,求学为己和为人,也同此理。求学,先求得安身立命,修身洁行;而后像波纹涟漪一样,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荡开,终至博大无私。(类比结束,重申观点,曲终奏雅。)

我的总结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陈词古之辩论赛
论陈词信念的规范性
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心诚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名家笔下的恩师
晒太阳
浣溪沙·画照
像个吃货,爱这世俗人间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