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
随着数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越来越灵活,那么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审题不清、不了解题目信息等问题,那么数学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审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方法逐渐提高。
一、制订奖惩制度,强制提升审题习惯
制定学生审题习惯的奖惩制度,在班级强制实施,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处于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一,很容易出现“马虎”审题的问题而又毫不在意,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马虎就是不会”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和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每次学生做习题或者考试前,教师先找出一些学生应该掌握但是容易马虎导致出错的题目。如果学生在做完习题或考试后在这些习题上没有出现错误,实施奖励,否则实施惩罚,以此来强制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二、静心审题,标注关键词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应当对整个问题进行仔细审阅,对题目内容进行大体上的了解,进而摸清题目的设置意图,结合所会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解决。标注关键词是利用一些符号对有意义的词语进行标记,比如下划线,波浪线、三角、圆圈等符号进行标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读题步骤是一切的开始,问题的关键点是问题解决的重点。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对具有意义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以此来提醒自己这些关键词就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对关键点的有效把握和仔细审题,能够很快地理清解题思路,降低解题难度,可以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在进行日常数学教学时,应当培养学生仔细审阅题目,使用符号标记来对问题中出现的关键字词进行标注的好习惯。学生在日常做题的时候,不仅提醒他们要标注关键词,还应提醒学生做到对问题进行反复仔细的阅读,做到边读边想,边思考边积累,做到“口到、手到、眼到、心到”,强化默读解题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基本的审题能力。
三、丢掉套路,走出思维定势
对于学生在审题时出现思维定式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记住“无招胜有招”,经常提醒学生不要一看到熟悉的自己做过的题目就“兴奋”;不能想当然地增添一些自己掌握的这类题经常给出的条件;更不能凭借经验而忽略掉一些自认为“没用”的信息。审题有联想是可以,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审题时要求学生忘掉那些熟悉的“招式”,将每一道题目都看作没见过的新题,真正地从题目本身的条件出发去审题解题。因为很多的数学题,因一字之差,而解题思路千差万别,动笔解答之前,应做到正确审题、透彻审题、全面审题,紧抓关键的字句,正确理解给出条件的实质和内涵。教师在日常指导学生的审题时要从细微处着手,提醒学生仔细理解题意理解出题人意图,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增强自信,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该生数学审题中畏惧感,要求其首先树立审题的信心,这是能正确审题的保证审题并非纯粹是一种智能活动,兴趣和决心所起的作用很重要。针对畏难心理的学生,选一些他平时没做出来的题目并要求出声审题,所选题目一定要是这个学生能力所及的题目,鼓励他重新再做一遍,让她在审题的时候出声读出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题目给出的信息,也说出题目的解题思路、难点和自己的困惑。成功的审题能有效激发审题者浓厚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告诉学生遇到题目勇于一试,才有机会“获胜”,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主动性和出声审题,以此来增强学生解题自信,激发兴趣,克服心理畏惧的情绪。
五、注重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概念
在数学学科中,大多数的数学问题都是以考查基础知识为目的,与审题理解能力息息相关的也是基础知识。数学概念是人们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石,是增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正确深刻地理解。
数学概念模糊不清会导致审题错误。因此教师在新授课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数学知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演示或过程来介绍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另外,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新概念和已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认知结构,防止在审题时因为新旧知识间的干扰阻碍而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教师不仅需要有足够耐心,而且要結合教学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逐步提升学生审题能力水平,从而为日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
[2]洪阿丽.浅议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6.
[3]田新莲.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