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主流媒体的主题新闻报道

2021-04-20 03:56赵雯袁梦
出版广角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受众

赵雯 袁梦

【摘要】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发展新阶段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的主攻方向。文章以“十三五”以来我国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总结现阶段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与策划机制,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具体建议,以期给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事业的创效发展提供启示。

【关  键  词】媒体深度融合;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赵雯,西安工程大学;袁梦,西安工程大学。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社会各界应立足新形势与新需求,开启发展新征程。2020年12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明确指出建设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引领示范,理应在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做深做透主题新闻报道,并以此为抓手强化媒体权威品牌建设,提升舆论影响力,促进长效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9.4亿,占全球网民数量的20%左右。庞大的网民体量和蔚为大观的互联网舆论生态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及时研判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效果,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主题报道聚焦特定议题,对目标受众进行大规模、建制化的传播,具有高效的舆论引导力和专业权威性,一直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业务。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赋能和新媒体赋权趋势的强化,主流媒体的主题报道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就主流媒体的主题报道特征与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提升报道效果,建设现代传媒体系提供有益启示。

一、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

从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推动”“融合”到2020年6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加快推进”“深度融合”,我国的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期,一大批新型主流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促使主题新闻报道呈现与以往全然不同的发展特征。

1.多元性: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内容是决定主题报道的核心。近年来,主流媒体不断丰富主题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态,以求贴近受众、促进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提升。从内容层面看,无论是中央级主流媒体还是地方级主流媒体,均注重从多角度、小切口来丰富主题报道内容。有立足重大事件、活动精心策划的主题报道[1],如2019年初,《解放日报》推出“我和我的祖国·讲述”“历史上的今天”两大主题报道新栏目,通过一批备受关注的耄耋老人讲述人生经历展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峥嵘岁月,利用人物不同的、丰富的人生故事引起受众共鸣,从而实现价值共鸣;也有立足社会现实、民生百态,直达受众的主题报道,如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下属的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推出的《小莉帮忙》栏目,主要报道基层民众的生活百态,内容主要定位于民生新闻,由于真实客观、案例丰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形态层面看,随着新兴技术赋能和新媒体赋权,各主流媒体的主流报道内容形态日益多元,既有传统的图文报道,也有音视频报道和H5等互动体验型融媒体产品。如2019年国庆期间,《人民日报》携手腾讯视频推出的《56个民族服装任你选!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携手快手和北京服装学院推出的《我的最美“打卡照”》等,都直观地体现了主流媒体主题报道的多元化、有温度、有深度。

2.融合式:移动优先,媒体联动

近两年,随着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5G、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主流媒体的主题新闻报道形式不断创新,移动优先、媒体联动成为常态。以人民网为例,2019年9月,人民网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专题报道,并设置了“70年70问”的全媒体交互板块,在线上与线下平台多层次呈现,为提升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号召力奠定基础。除中央级主流媒体外,各地方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力,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腾讯新闻等全国70家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国广泛关注,报道累计触达4228.25万人,覆盖6.04亿用户。该系列报道以广播媒体为原点,有效融合了主流媒体、党媒平台、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社交媒体等载体,以图文、音视频、线上互动传播等多种形态展现。同时,开发“打卡解放路”线上互动产品,满足了受众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

3.交互性:精品频现,全民参与

受众是主流媒体主题报道的目标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播体系的最后一环。近年来,随着受众需求多元化及个性化发展,主流媒体的主题报道不断创新内容,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力作,促进了受众互动体验的提升。一是全景直播,打造实时互动空间。如2019年和2020年的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利用5G直播、VR全景拍摄全方位呈现两会动态,为受众提供了全方位、宽领域、互动式的新闻体验。在地方主流媒体层面,2019年6月,湖南广播电视台策划举办了大型直播活动“连接红土地”,由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频道、芒果TV、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同步直播,社会反响强烈。二是评论互动,点赞转发。“十三五”期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每日电讯等短视频账号频繁出现在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平台上,组织策划了多场主题新闻报道,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圈层传播”現象,点赞转发量频破千万。其中,《人民日报》的抖音账号作为该平台首个粉丝破亿账号,主题报道内容好、切口小、语态低,足见其专业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力。

二、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策划机制

一直以来,策划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媒体形象和树立专业权威的关键所在。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无论是中央级主流媒体还是地方级主流媒体,都应立足现实,发挥自身优势,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为依托,从报道角度、报道温度、报道维度、报道力度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契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1.重大题材找角度

重大题材一直是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彰显实力、打造品牌、引导舆论的关键。主流媒体应以新鲜视角、多元风格和不同形式做好重大题材的主题新闻报道。“十三五”以来,主流媒体在重大题材主题新闻报道策划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找角度。一方面是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呈现不同的报道角度。2019年9月,《人民日报》推出了18期国庆特刊,每期4个版面,集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的傲人成就。同时,开展“我与新中国”的征文活动,将主题新闻报道的角度转变为个人、家庭和祖国共同成长的经历,既营造了故事性氛围,促进受众的情感共鸣,又彰显了社会现实关怀。《中国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相应推出专刊、专栏和大型专题片,以各族人民的真实故事为叙述视角,彰显了主题报道的深度与厚度。另一方面是以新技术拓宽新闻角度,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报道呈现多元定位,更符合广大受众的现实需求。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人民网联合腾讯推出H5产品“我和我的年代照”,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让受众看到不同年代的自己;新华社策划了“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报道首创卫星新闻报道;央视新闻利用“5G+8K+VR”技术70小时不间断直播节目《日出东方》,这些报道为广大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

2.民生题材升温度

“十三五”以来,为突出报道人物或事迹的先进性,主流媒体策划了大量关于民生题材的报道,契合百姓生活,利用生动的细节提升主题报道的温度。近年来,亲民题材的主题报道策划渐成趋势,由于渲染力强、真实度高、社会影响力大,频现“爆款”报道。如2019年8月,《人民日报》策划系列报道“牢记嘱托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其中,《团结互助是对党最好的感恩》深度展现了托乎提汗·库尔班老人一家帮扶群众、助人脱贫的先进事迹。该报道以基层群众为采访对象,讲述个人和家庭的真实故事,不仅提升了报道温度,还传递了社会真善美和正能量。2019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微视频报道《中国24小时》上线几天时间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次,并译介成多种语言对外传播。同时,与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举办网络征集活动,累计阅读量破百亿。由于区域新闻资源翔实,地方级主流媒体在民生题材方面的主流新闻报道策划更具优势。如《小莉帮忙》《四川观察》等,着重开发民生题材,提升新闻报道温度,从而实现品牌和口碑的集聚目标。

3.常规性题材设维度

常规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必修课,每年都会策划施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更要拓展报道维度,使主题新闻报道更多面、更立体,为受众展现不同以往的视角和内容,以体现新闻的新意。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国报业协会、宁夏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全国主流媒体宁夏行”活动,重点策划了60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生态保护、乡村发展、创新建设、扶贫扶弱、文化旅游等多个维度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基层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日报》策划了“壮美新广西,奋进新时代”等多个重大报道,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农业、工业的发展现状,为受众直观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多元丰富、立体、客观的新闻报道内容。除内容创新外,不少主流媒体还借助形态创新,将富有直观变化规律的新闻内容予以可视化呈现。如2018年12月,“南方+”策划了《数说广东改革开放40年》主题报道,以长图形式将数据对比后的直观变化予以呈现;《安徽日报》策划推出“40年改革获得感”专题报道,以地区、行业、企业、家庭等不同维度的报道内容突出经济发展成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4.特殊性题材重力度

特殊性主题报道题材指针对某些特定内容进行的主题宣传报道。近年来,众多主流媒体加大力度,纷纷策划特殊性题材的主题新闻报道,凸显了自身的专业权威。首先,新闻报道融合新兴技术,提升了创新力和传播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报道中,央视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发力策划专题专栏,如“央视频”客户端24小时全网直播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上千万网友在线观看与互动,“2000万云监工”的名号由此而来;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以5G技术为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等15家主流媒体和大型网络平台提供24小时实景直播服务,短短几天内在线观看人数便突破1亿人次,为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形态创新和传播影响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以多元渠道增强报道力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过程中,全国多家主流媒体不仅在线下、官网、电视、广播平台推送报道内容,还通过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社交网络平台强化报道效果,将一线最新进展予以场景化展现,不仅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和客观性,还实现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与多级传播矩阵的高效联动。如红星新闻对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采用航拍报道形式,以23秒的短视频报道给受众展现了“中国速度”,短片推出仅半个月播放总量便突破4000万次。

三、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发展启示

就近几年主流媒体主题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成果鲜明,效益显著,但依然存在不足。一是媒体融合速度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题新闻报道“四力”的提升。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地方主流媒体在具体实践中仍以单纯的媒体“相加”代替“相融”,并未实现“融为一体”,导致部分主题新闻报道缺乏实效性,报道活力匮乏[2]。二是过度依赖新技术,主题报道内涵不足。在新兴技术的迭代升级下,“互联网+”“智能+”“5G+”等媒体业态层出不穷,为主题新闻报道的新闻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强力保障。然而,部分主流媒体过于依赖新兴技术,忽略了对主题报道新闻内容的坚守与创新,导致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丧失内容优势。三是主题新闻报道存在同质化现象。“十三五”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成为传媒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部分融媒体只为响应国家号召,过于追求短期融合速度,缺乏长远的融合规划和科学布局,导致出现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激烈等现象。此外,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主流媒体的主题新闻报道整体影响力较低,处于竞争劣势,这也与资金、人才投入和平台建设等紧密相关,是今后需要调整的现实问题之一。

“十四五”时期,我国主流媒体的主题新闻报道应集中发力,走可持续性、创新化发展道路。一是全面推进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主题新闻报道的“四力”。经过6年多的前期积累和创新实践,我国媒体融合已步入“深水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机制,以媒体深度融合为新的发力点,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二是遵循“内容为王,技术为先”的发展规律。新时代,主流媒体的主题新闻报道应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原则,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优质新闻产品;注重开放平台的建设与合作,为主题新闻报道全渠道宣传、全媒体传播提供可能性,从而提升内容黏性,实现品牌化发展目标[3]。三是进一步精确报道定位,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如建立自上而下、横贯东西的全媒体报道体系,并根据区域新闻资源和渠道优势精确定位受众,避免同质化内容出现。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审核机制,确保主题新闻报道内容的原创价值,为社会治理和经济文化繁荣助力。四是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以差异化发展机制平衡区域间主流媒体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扶持力度,缩小不同区域主流媒体的发展差异,促进主题新闻报道的整体发展,实现媒体融合的新质变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鸿鹤,王晗,邓雪. 全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主题报道得失谈[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6):53-55.

[2] 王彦琦,张海. 四位一体,融创合一:我国媒体融合正式迈入3. 0时代[J]. 出版广角,2020(23):70-72.

[3] 劉颜,胡姮. 主流媒体提升报道影响力的路径与思考——以融媒体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初心未变》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20(11):97-100.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策划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本期策划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