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杨晓萍
【摘要】2020年是电商在疫情中创造机遇,在技术红利加持下的突围升级热年。电商在抗疫、脱贫、促消费社会背景下呈现更显著的内容化、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媒体属性,在“双循环”和“数字经济”战略下承担更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2020年电商媒体发展有三大关键词:一是深耕,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纵向引领电商媒体向内容多元化、泛娱乐化发展;二是破圈,横向通过社交推荐和平台联盟扩展渠道,建构全域化、社会化电商媒体生态;三是赋能,数字智能技术助力縱向深耕和横向破圈的同时,赋能电商媒体基于智能生产、营销和风控的智能安全生态建构。三者相互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共同构建电商媒体数字社会生态。
【关 键 词】电商媒体;内容深耕;全域破圈;数字赋能
【作者单位】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算法新闻的运营机制及其传播效果监测研究”(2019N006)。
【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02
抗疫、脱贫、“双循环”是中国2020年的关键词,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因其无接触全链条生态化的特征,在抗疫保生活、下沉助脱贫、复产促消费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49亿,占整体网民的79.7%。非实物消费如外卖、网约车、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业态用户占整体网民的30%—40%,其中,75%的餐饮业总营收依赖外卖,在线支付用户首次超过网络购物用户,占网民总体的85.7%。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3%,同比增长4.8%,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电商平台是一种特殊的媒体,它兼具商品展示、受众聚集和商品交易等多重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广告传播功能。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海量商品和消费者的聚集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电商成为广告和变现能力最强的特殊媒体平台。本文将电商媒体界定为以电商平台作为媒介,以商品展销以及流量变现为目的,以数字智能技术为驱动,以传播渠道为核心建构的泛营销传播平台。2020年成为电商热年,本质是在疫情、脱贫、促消费的社会背景和5G数字技术助推下,电商平台加速满足用户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消费需求,最终促使电商快速升级和突围。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新基建”项目的推进,助推了传播技术的互动性、全时性和多媒体的发展,呈现直播、虚拟体验、智能广告等新形式新业态,加之电商平台社交化、精准化、全域化策略,最大范围满足了数字消费时代主体个性化、集群化、平民化、自主化的需求,从纵深和连横多个角度协同加速电商媒体的数字消费生态构建。
本文首先回顾2020年电商发展相关政策,然后在分析电商媒体重大消费场景特点的基础上,从内容深耕、全域破圈和数字赋能三个方面回顾2020年电商媒体发展特征,最后分析电商媒体新业态新场景存在的规范化问题,并基于人和技术的角度,从媒体电商、线上线下无界融合两方面阐述其发展趋势。
一、行业政策:中央顶层设计,地方纵深扶持
2020年抗疫、脱贫和促消费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肯定和鼓励电商发展,多地区出台政策明确计划目标和扶持细则。
中央顶层设计层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报告中,李克强充分肯定了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业态发展”,到2025年普及“互联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习近平、李克强也在多次活动中提及推动电子商务消费,强调其在脱贫方面大有可为,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的基本点。
地方层面,多地出台具体政策扶持电商发展,尤其是针对直播电商的行动计划和扶持方案。广东、四川、重庆、山东、浙江等多地出台2020—2022年直播电商发展方案计划,从直播主体引进、产业聚集、应用场景、生态构建等方面明确目标和方案;泉州、余杭等地区出台直播运营、应用和配套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抢占直播高地,带动直播产业发展。其中,余杭区在杭州市直播意见的基础上,首个发布区域财政支持细则,从载体建设、平台发展、机构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认定、企业激励等方面进行补助和奖励,提出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直播人才认定为“B类人才”。
二、行业特征:深耕破圈赋能,构建数字生态
“618”和“双十一”是电商培育的两大消费节,也是电商媒体业态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应用场景,成功助推电商消费业态从PC端到移动端的拓展,线上到线下的融合,商品到服务的延伸。本文从分析两大电商消费节的特征入手,整体回顾2020年电商媒体发展特征。
面对疫情冲击,2020年政府、平台、商家推出多种补贴活动刺激消费,加之消费者疫情期间形成的宅消费和囤货消费需求,“618”和“双十一”销售额双双再创新高,开创“娱乐购物”新模式,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性的数字消费狂欢季。电商消费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元参与主体。一方面表现为全球性的产品和企业分布,“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产品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内平台的多元化,除了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头部综合电商,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也独自或联盟参与,微信通过强化小程序直播、小商店等功能助力社交电商大促,支付宝首次推出“城市生活狂欢节”。(2)“预售+多波促销”。一方面,平台强化预售,“冲啊,尾款人”冲上热门话题;另一方面,延长促销时间,天猫形成两波共四天的“双十一”促销日,京东延长为三天,拼多多连续五天促销,而抖音与头部电商平台割裂,2020年10月25日就已开启“11.11抖音宠粉节”。(3)空前低价折扣。“618”和“双十一”都推出最强打折补贴优惠,其中,“双十一”天猫补贴超300亿,京东推出双百亿补贴计划,拼多多“百亿补贴”基础上进行低价直售。(4)“全景直播+娱乐+购物”狂欢。一方面,四大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联同地方卫视推出消费综艺狂欢节,其中,“618”四大卫视参与,“双十一”电商平台连同五大卫视推出7场堪比春晚的开幕和狂欢晚会,内容上首次将文艺表演、电商购物、直播带货、公益助农相结合,进行穿屏直播;另一方面,平台大促中直播、娱乐和购物紧密结合,形成娱乐购物模式。(5)智能新场景。“618”期间,天猫打造“虚拟家装节”,首次在宜家、顾家等100多个商业体大规模应用3D技术,天猫、京东推出AR试装场景。
2020年电商媒体在“618”和“双十一”场景有几大关键词:多频、低价、直播、综艺、跨界、智能。从内容、社交和智能三方面总结2020年电商媒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存量转化,纵向通过短视频直播作为新业态引领,深耕平台内容多元化;二是破圈进行引流,横向通过平台联盟和社交推荐扩展渠道全域化;三是数据技术赋能助力纵向深耕和横向破圈的同时,实现智能营销和智能监管。三者在电商媒体发展中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电商媒体数字社会生态。
1.深耕:直播引领内容多元化
深耕内容是电商进入存量时代的重要策略。2020年电商媒体内容多元化表现在以下方面。(1)形式多元化。媒体内容传播由搜索、展示到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形式,尤其是作为2020年新增长点的电商直播,引领电商内容化、互动化、场景化发展。(2)消费内容化。电商消费产品呈现从物质性消费转向物质性消费与非物质性消费并重的特征,除了传统的物质性和服务性商品,娱乐、知识、金融等数据消费内容成为主要增长点,比如旅游教育、音乐视频、网络游戏、金融保险等;并且消费超越了传统的商品或服务买卖,赋予商品更多的内涵,拓展了品牌、文化和社会价值,比如抗疫、助农、国潮等。(3)泛娱乐化。通过游戏和综艺形式加强构建电商媒体的客户黏性,实现多场景软触达的客户沉浸体验。
第一,形式多元化。
2020年电商直播进入爆发期,成为各大平台主要增长点和营销热点。截至2020年6月,直播用户规模达3.09亿,比2020年3月提高16.7%,直播场次超过1000万,活躍主播超过40万,观看人次超过500亿,是2020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据艾瑞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电商营销收入细分占比数据,直播广告占比将从2018年的5.6%增加到2022年的23.3%,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型广告的增速。直播是在5G等技术发展基础上融合内容和互动的新业态,通过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更强的互动和时效性、更丰富的内容表现,借助KOL或明星形成的粉丝效应和从众心理,缩短从种草到拨草的时间,激发用户需求的高效转化。直播电商的本质是数字营销方式从图文到短视频再到直播形态的最新升级,即时互动和情绪感染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本身和购买产品过程的全方位需求[1]。
2020年电商直播出现人、货、场、渠道、内容多元化的特点。(1)人的多元化。直播主体呈现商家、KOL、明星、虚拟偶像等不同模式和组合,比如总裁、县长、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明星等与KOL组成多种组合。(2)货的多元化。在穿搭和美妆产品之外,万物皆可直播,《大狮说车》产品涉及房车、飞机、游艇等全新领域,薇娅直播卖火箭引起网络热议。(3)场景多元化。直播场景从直播间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实体店铺、原产地等。比如,禧天龙直播介绍发展历程、参观透明工厂、AGV发货等;京东连接区域农产品,“云游”田间地头看源头好货,强化消费者体验和品牌感知,实现沉浸式体验。(4)渠道多元化。电商、媒体等平台纷纷发力或合作进行电商直播,打造直播电商生态。比如,大促期间各平台与卫视联合打造晚会直播,快手推出首个短视频平台打造的“快手616品质购物节” “618快手电商狂欢月”,抖音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直播带货,并成为第一流量入口。(5)内容多元化。从主播直播演化到专业性和娱乐性内容输出,比如京东草莓音乐节直播、钟南山院士直播助力扶贫等。
第二,消费内容化。
电商消费产品呈现从物质性消费转向物质性消费与非物质性消费并重,同时在商品和服务作为基本消费的内涵之外增加品牌、文化等内涵,满足消费者感性消费的需求,用内容沉淀消费行为,实现内容变现,增加客户黏性。第46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受疫情和技术影响,2020年网络支付、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已经超过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短视频、在线教育和网络直播发展迅速,用户使用增长率超过10%,远超网络购物1%的增长率,且新业态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网络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应用开始普及,电商平台开启卖房、卖车等全系统服务消费生态。也正是基于不同应用的用户增长预判,艾瑞数据表明,从2018年开始,搜索和展示广告占比逐年下滑,信息流广告和直播广告占比逐年上升,这与不同应用领域用户使用率趋势正相关。
2020年,电商消费内容化呈现两个特征:公益结合和文化结合。(1)电商与抗疫救灾、助农脱贫等相结合,增强了用户购物过程中的获得感。比如“央视Girls”、央视新闻主播、“谁都无法祖蓝我夏丹”组合等主播联合KOL通过直播方式助力湖北的公益行动,单场销售额都在数千万元。电商平台紧跟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下沉策略,在增加流量的同时,通过平台经济的强大带动效应和辐射能力助力扶贫和乡村振兴,拼多多平台、薇娅和赵海伶等KOL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2)消费与文化结合。最典型的是新国潮,天猫新国货频道,京东新国品计划,碧橙联合淘宝直播、中华老字号打造的以“老字号·新国潮”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线上线下联动分享老字号品牌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泛娱乐化。
电商媒体的泛娱乐化主要表现在游戏化和综艺化上。(1)游戏化。综合电商平台都已上线农场经营类、养成类和消除类游戏,提供多场景软触达的消费场景,比如多多农场、淘宝人生、省钱消消消等,以增加用户黏性;大促活动中也增加游戏元素,强化消费者互动和兴趣,刺激消费,比如“撸猫” “城城分现金”“京东11.11大赢家”等互动游戏。(2)综艺化。电商平台通过构建自制综艺或与综艺媒体联盟进行内容升级。比如天猫用脱口秀形式、京东通过明星分享等进行“双十一”预促销;电商与卫视联盟晚会已成为大促常态活动,阵容空前强大。
2.破圈:社交联盟渠道全域化
社交生态构建的商业本质是因为电商79.7%的用户使用率远低于社交类平台99%和娱乐类平台94.5%的用户使用率。为了实现流量破圈,一方面,构建电商平台内部社交生态,通过评论、分享、拼单等功能借助社交媒体引入私域流量,或利用虚拟社区的粉丝经济、圈层经济影响,形成二次乃至多次裂变销售和UGC,进行精细传播和内容构建。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自建或者联合其他媒体平台,相互引流合作,扩展用户使用场景,增加用户黏性,构建全域生态。平台社交是以信任为核心机制[2],基于人的社交需求和人际关系网络,在电商平台内部以及平台之间实现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由大众传播回归人际传播模式,反馈更加直接快速,传受的角色频繁变化,用户进行共同价值、情感、信仰、行为的交流与共享,构建社区共同体实现“再部落化”,重构“人货场”场景要素,将纯粹的“购物环境”转换为“社交+购物环境”,强化消费者的沉浸式购物体验,提升供需链转换效率。
第一,内部社交生态。
电商平台内部社交生态体现在平台内容和活动社交化。(1)平台社交内容表现在通过社交元素、资讯、直播和短视频形式构建平台内部的内容生态。其中,社交元素包括关注、分享、评价、取消、举报等,以及因趣缘形成的微淘、鱼塘、购物圈、论坛等分享社区的推荐、测评等种草行为;资讯包括店铺上新、福利优惠、潮流指引等,以及由UGC和PGC形成的电商直播,短视频共同构成电商平台动态化、互动化社交生态。(2)社交活动主要表现为平台或商家的促销活动社交化,比如天猫2020年“双十一”心愿清单分享助力、抽奖签到、分享开宝箱、密令红包等,强化社交参与。
第二,外部全域生态。
外部全域生态是在电商平台内容构建之外,通过自建社交平台或投资、联盟其他内容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全域生态。比如,阿里除了自建社交电商淘小铺,还布局外卖、零售、商场等线上线下新模式,以及视频、浏览器、地图、游戏、娱乐等多领域平台,提供多种消费场景,获取用户消费习惯数据,相互精准引流,重构“人货场”,逐步扩大消费者全域触达生态。京东除了布局社交电商,还实行外部联盟的京X计划,持续推进外部媒体的联盟和资源整合,扩大平台流量和影响范围。除此之外,各大头部电商平台在大促期间与卫视联盟举办营销晚会已成常态,最典型的是春节红包,将传统文化和社交元素与电商媒体结合,有效实现全民狂欢中的软性引流。
后疫情时代,电商媒体自身的线上生态,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平台的共建生态,电商与用户生活已全面融合,形成电商数字社会生态,消费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参与网络购物,多品牌多产业助力数字消费,电商培育的“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销售额屡创新高,已超越“黑色星期五”成为全球性的数字消费狂欢季。平台通过纵向布局物流、技术、金融、娱乐、工具等多个领域,提供从生产、供应、营销、支付端到端的平台价值链服务功能,横向平台间相互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平台影响力遍布全球各个领域。
3.赋能:数据技术助力智能化
5G、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融合升级,不仅形成电商平台底层核心商业技术架构,有效提升平台系统运营效率,同时也催生和优化电商媒体的业态场景,比如短视频、直播、社交等。电商媒体呈现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多样态发展的特征,强化用户个性化服务、沉浸式体验和安全性生态。
第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通过统计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在电商媒体平台从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实现多领域应用,初步形成电商智能生态。(1)智能生产。机器写作、智能编辑、虚拟主播已应用成熟,比如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商品智能发布系统,虚拟主播洛天依带来的二次元“破圈带货”, “双十一”阿里全球首个多语言实时翻译的AI电商直播,智能生产呈现社交体验应用特征[3]。(2)智能推荐。智能推荐是人工智能对“人货场”的重构,实现由“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4],已成为电商平台标配和第二大广告增长点,比如淘宝的“猜你喜欢”、京东的“为你推荐”、拼多多的“推荐”。根据艾瑞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电商营销收入细分占比数据,搜索和展示广告占比下滑,信息流广告和直播广告占比逐年上升,其中作为智能推荐的信息流广告占比,预计将从2018年的3.1%增长到2022年的13.5%,是除直播外唯一增长的广告形式。智能推荐不仅实现“千人千面”,且随着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物联网场景的普及,信息将被分发到除移动客户端之外的社交媒体,形成泛媒消费生态。(3)智能风控。阿里风控决策体系建立智能打黄、敏感人脸、品牌logo识别系统、OCR图像识别技术,对平台信息进行过滤识别风险管控;AI能智能过滤虚假评论,防止数据造假,优化竞争环境生态。(4)智能客服。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智能客服已应用广泛,比如智能客服机器人阿里小蜜2019年“双十一”完成3亿次在线咨询,承担阿里平台97%的在线服务,问题解决率达70%。
第二,AR体验。
5G助力实现AR技术在零售、地产、家具、汽车、旅游、游戏等行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在电商媒体平台主要应用在3D展示和AR试穿,强化用户的体验式和互动性消费,加速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1)3D展示。随着电商平台产品从零售类扩展到地产、汽车等大件以及游戏、旅游等服务,AR技术不仅应用在商品的3D展示上,还可以模拟实际场景,助力AR卖房、旅游等热点消费业态。如天猫“618”打造的“虚拟家装节”,场景化立体化展示商品,实现虚拟企业线上全景购。(2)AR试穿。AR不仅可以模拟实物展示,还可以增强互动,促进实现体验式消费。比如,天猫和京东在“618”都推出AR试妆、AR试穿、AR试戴等消费场景,实现浏览性消费升级为体验性消费,不仅增加用户的体验兴趣,还可以强化购物决策,有效解决线上美妆服饰的高退货率问题。同时,AR通过线下二维码入口开发互动游戏,通过强趣味性和互动性驱动线上线下体验融合,并与社交传播结合实现裂变推广。
第三,区块链。
区块链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电商媒体在信任和安全方面存在的信息安全、产品信息造假和支付安全问题。(1)产品信息质量。电商平台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平台刷单等问题,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溯源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透明可追溯,解决产品信息质量可靠性問题。(2)信息安全。数据时代存在用户隐私数据泄露问题,通过区块链可以进行全程追溯追责确保信息安全。(3)支付安全。在区块链环境下,交易双方借助智能合约直接支付,不用通过平台进行担保,可以提升支付效率,避免平台垄断,破除支付骗局。
三、行业问题:新业态新风险,亟待引导规范
电商媒体作为一种消费业态,除了面临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等涉及消费者权利和行业发展的常态问题,还存在直播、社交等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法律监管问题,以及因数据技术发展存在的数据安全和智能风险。在内容、社交和数字消费模式下,如何实现电商媒体规范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运用新技术,从商家、行业和政府方面提供规范引导。
1.直播规范及可持续发展
直播电商作为新业态,主要面临规范化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问题。(1)规范化。直播电商存在高额打赏、虚假销售、不正当竞争、言行不规范等触犯广告法、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的行为,因企业或主播产生违法行为,多家直播电商平台被约谈整改。对此,政府和行业进行规范管理,2020年人社部新增“直播销售员”工种,行业相继出台《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等多部规范。(2)可持续发展。直播电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过热追捧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翻车。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头部主播带货商品的退货率在10%—15%,直播行业整体退货率在30%—40%,远高于传统网购退货率。进入2.0时代的直播电商商家和KOL应遵循商业发展基本规律,加强产品质量、内容质量和供应链质量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高效对接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推动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2.社交电商“涉传”风险
社交电商通过拼单、社群推荐等人际传播方式进行裂变营销,存在推荐返利、以社群方式运作计酬等行为,与《禁传条例》规定的传销行为有相似之处,“涉传”成为社交电商最大问题。2020年因涉嫌传销,斑马会员、淘小铺运营方广州三帅六将、素店等相继受到监管部门处罚。针对社交电商的“涉传”问题,应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入手进行规范。一方面,行业应出台相应规范条例并进行监管,头部社交电商如云集、贝店等应发挥规范运营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立法,明确社交电商平台、商家和技术提供者的责任边界。
3.智能风险和数据安全
随着数据和技术的发展,电商媒体新生的场景和生态存在法律空缺、伦理和数据安全问题[5]。换脸、语音合成、视频生成技术形成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以及责任主体该如何界定?如何形成对数字经济时代超级平台的市场、流量、数据垄断的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6]精准推荐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形成平台利益主导下的“商品信息茧房”?在数据经济时代,作为核心资源的用户数据、企业数据、金融数据存在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安全风险,涉及个人隐私、人工智能风险和网络安全预警等多个方面,如何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入手规范预防?针对上述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明确相关法律行为和责任主体,还需要通过行业规范和政府扶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良性引导。
四、2021年行业趋势:以人为本,AI无界融合
1.以人为本,媒体电商无界融合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电商和媒体的核心是满足人的生物性和社交性需求,使人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人的需要表现出从生物性需要到社会性需要逐步演进的趋势,以及从无意识需要向有意识需要发展的趋向,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存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关系的需求、活动的需要和利他的需要[7]。传统的实物电商主要侧重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媒体则侧重满足人的关系、活动等需求。随着电商媒体和媒体电商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会逐步加强加深,以便共同满足人作为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未来,电商和媒体基于各自的产品或信息供应链优势,相互进行业务拓展或联盟,在用户触达的平台界面将会实现无界融合,形成网络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平台生态。
2.万物智联,线上线下无界融合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服务、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将会颠覆性改变人的生活方式[8],全时空、全现实、全连接、全媒体传播将重构“人货场”,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将会在万物互联的情况下实现全场景全域化无界融合。人会生活在一个虚拟和现实高度关联重合的世界,网络作为媒介无限延伸了人的生物和社会属性,人的生活环境将会从时空角度无限拓展,加之电商和媒体的无界融合,最终形成以人为中心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线上线下无界融合的“地球村”。
|参考文献|
[1]张志安. 直播带货中的传播学启示[J]. 新闻与写作,2020(9): 1.
[2]闫慧丽,彭正银. 嵌入视角下社交电商平台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 科学决策,2019(3): 47-72.
[3]吴锋. 发达国家“算法新闻”的理论缘起、最新进展及行业影响[J]. 编辑之友,2018(5): 48-54.
[4]王烽权,江积海,王若瑾. 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 (7): 48-63.
[5]吳锋,马建森. 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伦理的嬗变逻辑与构建维度[J]. 中国报业,2019(23): 16-19.
[6]李勇坚,夏杰长,刘悦欣. 数字经济平台垄断问题:表现与对策[J]. 企业经济,2020 (7): 20-26.
[7]张仁一. 人的需求特征与企业制度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 57-59.
[8]胡正荣. 技术、传播、价值从5G等技术到来看社会重构与价值重塑[J]. 人民论坛, 2019(11):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