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双语教学设计及应用

2021-04-20 07:46:12朱柯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双语康复训练

邓 敏,朱柯佳,胡 青△

(1.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重庆 400038;2.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部,重庆 400038)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指运用现代电子仪器描记患者体内的生理功能,并转化为一系列的反馈信号,以信息的形式将反馈信号传递给患者,使患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学习调控自己身体功能[1]。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2]。脑卒中病理基础为脑血管阻塞和(或)破裂造成脑部血液循环受阻,继而导致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由于局部缺氧而变性坏死。脑卒中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损伤,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永久性脑功能损伤综合征[3]。彭蕾等[4]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康复疗法不仅可以明显改善1个月和3个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佳。因此,将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教学纳入脑卒中康复训练项目,并对其康复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图示及训练示范进行双语设计,具有临床价值及实践意义。

1 教学内容设计

1.1定义 生物反馈疗法是将人体意识不到的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体内功能变化,借助电子仪器转化为可以被人们意识到的视听信号,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让患者根据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的功能,用于防治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1.2生物反馈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理论基础包括控制学说、非条件反射及条件反射。(1)神经调节: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与外感受器连接,再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与骨骼肌和内脏器官连接,如吃饭、运动、强光照射、疼痛的反应。(2)体液及激素。(3)器官组织的自我调节,包括器官组织及血压的变化。

1.3教学图示应用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身上并接通电源以后,仪器可将人体平常所不能感知的肌电信号、脑电信号通过仪器接收放大,处理后转换成可以看见的视觉、听觉内容,此为一个完整的生物反馈过程。见图1。

图1 一个完整的生物反馈过程

1.4种类 生物反馈的种类包括脑电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皮温生物反馈等。

1.5作用方式及原理 (1)直接作用:利用反馈仪发出的信号(声、光)建立、完善体内反馈联系通路,以加强对骨骼肌的运动调节和对内脏器官活动的随意性调节,如通过生物反馈训练,降低骨骼肌张力,缓解腰扭伤、肌痉挛等症状。(2)间接作用:通过反复训练,改变行为模式,达到抗应激作用;经过反复训练,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

2 临床训练设计

2.1训练前准备

2.1.1训练案例准备 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疾病性质、病残情况及可能恢复的程度,并对智力、视听能力、注意力、自我调节能力做出全面评估。

2.1.2训练环境准备 要求安静舒适,室温18~25 ℃,空气清新,尽量减少谈话和走动。

2.1.3患者心理准备 增加患者信心,给予患者希望。患者餐后30 min开始自身准备,二便排空,安静休息15~20 min,力求排除杂念和各种干扰。

2.1.4医护人员准备 熟悉仪器的操作和常规,仔细观察和询问。

2.2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失眠、痉挛性斜颈、偏头痛、高血压等。禁忌证: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

2.3肌电生物的操作

2.3.1腕背伸训练 (1)先评估患者肌力、肌张力、意识。(2)操作步骤:局部清洁,将电极片固定在正确位置,连接电极于仪器,测定肌电的敏感度,教会患者训练方法,并开展松弛性训练和兴奋性训练。

2.3.2足背伸训练 足背伸训练是一个被动动作的生物反馈,要求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比例为2∶1,即工作5 s,休息10 s。其频率为低频频率以下,常规使用50 Hz,脉宽时间为200 μs,其他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相关参数包括频率、脉冲宽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刺激波形、通道A和通道B、恢复默认参数、设置刺激强度、阈值、肌肉电、状态和刺激、通道刺激强度、反馈疗法、反馈刺激治疗、循环刺激疗法、循环次数。注意以下4点:(1)选取电极位置。记录最佳的电极和参考电极放置位置,治疗后在皮肤上做好记号,以便下次治疗时参考备用。(2)准备治疗环境。治疗环境需安静,治疗时患者要集中精力仔细体会肌肉放松和紧张的感觉,注意视听信号和医生的指导语。(3)治疗语音交流。治疗中治疗师需要注意语速、音量、语调适宜。(4)注意治疗反馈。进行若干次治疗后,可以让患者按照在治疗室学会感受和自我控制技术,在家不用治疗仪进行训练,以强化认识和记忆,巩固疗效,最后过渡到完全不用仪器进行训练。

3 技术遴选设计

3.1选择关键疾病的康复作为防控重点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5-6]。临床研究显示,早期适量神经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并可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7-8]。因此,将瞄准重点疾病并促进其康复进程作为学习重点。

3.2选择关键技术的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1)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规范管理亟待推广并加强。2017年6月,中国卒中学会发布《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9],樊萍等[10]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规范管理包括建立患者认知管理档案、开展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康复训练及随访管理,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指导、居家护理、健康讲座等,以实现脑卒中患者整体管理,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2)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效果良好。生物反馈技术、作业治疗方式、全身智能康复系统等在患者应用方面均表现良好[11]。康复训练计划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部血流动力均具改善和促进作用[12],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广泛且效果可嘉。

4 临床训练效果

4.1创新临床训练方式 在临床康复技术训练实践中,作者在遴选防控重点疾病、遴选康复关键技术基础上,采用双语教学设计方式,注重核心理论内容设计、仪器操作重点设计、关键技术应用步骤设计及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针对外籍学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在传统的理论讲授基础上,注重实践环节的教授,同时,安排课堂学习感悟及撰写训练日记的方式,使教员及时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并和学员实施保持有效沟通,使学员缓解学习压力并对知识温故知新。

4.2体现临床训练效果 医院先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学员22批次,组织临床训练70学时,开展双语学术讲座26次,组织学员毕业双语开题报告、双语中期考核18人次,完成外籍学生训练感悟日记50篇,培训学员20余人次,学员综合满意度为98.26%。

5 小 结

随着社会发展和康复专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涉外援助培训任务要求,临床康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专项康复技术应用面临机遇和挑战。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康复专科中担任临床诊疗、教学多重角色的管理者、实践者,需要加大临床康复新业务新技术临床应用及推广力度,科学开展现代临床康复技术教学训练实践设计,以满足现代康复新技术的国际化推广需求,有助于促进临床康复新技术教学实力提升,惠及更多康复训练患者,在康复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专病救护及临床康复训练水平的促进方面体现更大价值。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双语康复训练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19:14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