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言,李永久
(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同时具有沿江、沿海及沿边特点的“三沿”城市、我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在产业发展上,丹东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和辽宁省的政策优势,突破地缘政治的束缚,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契合丹东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
丹东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增速换挡的攻关时期,新动能还在培育形成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还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全市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增长点培育上与省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丹东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了东北振兴发展存在的4个短板,提出了6项重点工作要求,对于丹东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丹东作为辽宁省唯一的边境城市和对朝开放的桥头堡,在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战略中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特别是《辽宁“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建设方案》提出:“以丹东为门户,研究连接朝鲜半岛腹地、直达南部港口的丹东—平壤—首尔—釜山铁路、公路及信息互联互通;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将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朝黄金坪经济区和丹东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打造为对朝经贸合作重要支撑点;协调建设丹东至朝鲜新义州至平壤公路新通道、‘辽珲俄’铁路新通道以及丹东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陆海双通道”(1)资料来源:https:∥baike.so.com/doc/28538369-29984379.html.,丹东对外开发开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辽宁省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等多重利好政策的叠加释放,为丹东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支持。
第四,《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确立了丹东在东北东部城市群“一轴三区七通道”开发格局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且在吉林实施“向南开放”战略引导吉林的相关要素资源向丹东集聚的背景下,“白通丹经济带”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带先导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丹东作为东北东部城市出海大通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将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
第五,辽宁省大力实施5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沿海6市协同发展将在未来深入推进。同时,丹东港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重组工作完成后,将为丹东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丹东的港口经济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港产城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丹东将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
第六,自2018年5月丹东市与扬州市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市对口合作扎实推进,已全面搭建对口合作工作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广大干部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两市在合作中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新机遇下丹东市重点产业选择,应以建设为目标,有利于合理利用丹东资源、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发展、丹东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产业合作与开发。其基本思路是从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角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丹东市重点产业,加快构建新时期支撑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具体包括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导产业。
丹东市重点产业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丹东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打造“生态丹东、宜居丹东”的关系,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合理的产业准入标准,大力支持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
辽宁省大力实施5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丹东市经济发展应确定短期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时序关系。短期应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且符合城市主体功能演进的主导产业。中长期注重培育和扶持与东北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潜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使其在中长期成为丹东新的比较优势产业。
丹东应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产业,促进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功能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引领丹东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核心,逐步完善丹东城区功能,实现产业、城市和人之间的可持续向上发展模式。
丹东应依据自身区位特点,加强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双边及多边合作,大力发展边境加工产业(水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加工)、国际物流、跨境旅游等外向型经济产业,完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注重开拓蒙古、俄罗斯以及欧美市场,深化与东北亚“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将丹东打造成对朝鲜半岛开放的新前沿。
根据产业经济学中赫希曼、罗斯托以及筱原三代平等主导产业选择理论[1],结合丹东经济发展实际,本文选取比较优势基准、市场需求基准、经济效益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遵循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区位商、区内增加值、比较市场占有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6个指标构成丹东主导产业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方法见表1。
表1 丹东市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在主导产业实际选择过程中,由于受到丹东产业规模普遍较小的限制,行业划分较细,包含33个行业。用定量分析方法选择主导产业过程中,由于丹东市没有编制投入产出分析表,所以无法得到产业关联基准中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考察产业关联度指标。
由于潜导产业将会成为丹东经济未来的主导产业,因此,潜导产业的选择可以借鉴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根据区位优势产业相关理论及已有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比较优势基准、经济效益基准和产业规模基准,选用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税率、利税规模和产值规模6个指标作为丹东市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方法见表2。
表2 丹东市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丹东市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权重
表4 丹东市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权重
2019年丹东市三大产业比重为18.9∶25.0∶56.1,自2015年开始丹东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明显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表象上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而实质上是第二产业萎缩下滑背景下的“伪高度化”,并非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工业强则丹东强,工业兴则丹东兴,因此,新时期丹东在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工业仍然是丹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研究的重点产业选择主要针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照上述分析,将重点产业分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导产业3类。
1.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区位商、区内增加值、比较市场占有率、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6个指标[2], 根据2000—2018年公布的《丹东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2019年的《丹东市统计公报》《辽宁省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丹东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6个相关指标值,并将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根据丹东市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第二产业选取有代表性的20个行业加以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第三产业恰好相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丹东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丹东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评价表
在表5中,选择综合排名前8位的产业作为候选对象,分别为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而作为地区主导产业的区位商通常都是大于1,因此,最后确定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个产业作为丹东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
从丹东市第三产业来看,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分别为1.893和1.215。商贸业区位商为0.864,小于1。因此,将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作为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对象。
2.定性分析
上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作为丹东市主导产业的共有8个选择对象。下面将从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关联性及产业政策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定性分析。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是丹东市当前的支柱产业,而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模相对支柱产业而言较小,但是发展前景较好;从产业关联性来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业关联性相对较小,而旅游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产业关联性很强;从产业政策来看,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都是丹东重点发展的产业,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链条较短且深加工能力不足,在丹东市经济中的地位逐步降低。
另外,丹东已成为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因此,依托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发挥丹东作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的重要产业。
综上分析,新机遇下丹东市主导产业应确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
1.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税率、利税规模和产业规模6个指标[3],仍然选择上述20个工业行业,依据2008—2018年《丹东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测算6个指标值并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综合评分并排序。
在表6中,选择综合得分排名前11的产业作为候选对象,分别是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业和医药制造业。而通常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故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业不符合优势产业的条件。由于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已经被确定为丹东主导产业,因此,将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5个产业作为丹东优势产业选择对象。
表6 丹东市工业优势产业选择评价表
2.定性分析
针对上述分析有可能将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5个产业作为丹东优势产业作定性分析。
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和深加工业。丹东矿产资源丰富,金、银、铅、锌、硼、水镁石、玻璃用白云岩等在辽宁省具有优势地位,其中,硼矿储量占全国的55%左右,其与水镁石矿产均为辽宁省特有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丹东市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业已成长丹东市规模较大的产业,矿产资源大多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如金、锌、硼的利用率分别达到65.4%、66.27%、52.73%。2019年,矿产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40户,占全市规模企业户数的11.7%,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7%。
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区位商接近于1)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以克隆集团、恒星泵业为代表生产的磁力泵市场销售额及市场份额均名列榜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机械密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磁力泵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8%。
医药产业主要以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为契机,发挥丹东作为满族医药发祥地之一的优势,充分利用辽东山区天然自然资源,发挥“中国满药之都”这一区域性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以满族药品和道地药材为代表的50亿元级的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集群,以丹东药业集团、辽宁康辰药业、辽宁光太药业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快以复方木鸡颗粒、加味八珍益母膏、骨疏康颗粒等产品为核心的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已形成以宽甸、凤城及东港北部山区为核心的满药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丹东高新区、前阳及东港为主要满药产品生产基地;以周边城区为辅的分布格局。2019年,全市医药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占全市规模企业户数的2.3%,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8%。
综上分析,新机遇下丹东市优势产业宜确定为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专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
结合丹东产业发展现状,依据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分析以及潜导产业的特征、政策导向等确定潜导产业。结合丹东区位及产业实际,可以考虑发展新型原材料产业、海洋产业和生物技术等产业。
1.培育新型原材料产业
金属新材料产业以本钢丹东不锈钢冷轧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高品质特钢、精品不锈钢及耐蚀合金等特殊钢材系列产品,打造完善的不锈钢系列板材和各类成形产品的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基尼龙纤维等新型纺织纤维,以新型纺织和面料的生产和开发为重点,延长健全产业链,形成纺织业新的增长点,努力形成国家或行业级生物基尼龙、离子交换树脂和各类过滤材料的产业化基地;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主要依托丹东的硼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硼精细化工材料,努力打造国家级硼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硅新材料等高端材料。
2.培育和壮大海洋产业
海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海洋经济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预测,“十四五”末中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4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达到10%[4]。丹东海域面积3 435平方千米,共有海岛21个,海岛岸线总长34.2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125千米,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起点。丹东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滩涂资源、众多待开发的港口资源、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丹东在培育和壮大海洋产业方面应做到:支持发展远洋捕捞、大洋捕捞和境外合作捕捞等远洋捕捞产业,努力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现代海洋牧场、现代苗种及精品渔业,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水产品加工基地;东港市依托黄海海产品资源,打造“中国北黄海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药品、保健食品和海洋能源等新型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协调。
3.培育生物技术产业
“十三五”以来,丹东生物技术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国家民族医药协会授予丹东“中国满药之都”称号,应推动以丹东药业集团、辽宁康辰药业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复方木鸡颗粒、加味八珍益母膏等重点产品为核心的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丹东农科院、丹玉种业、登海良玉等一批研发机构和企业快速成长。新机遇下,丹东要重点发展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制品、生物育种、生物医药,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
4.壮大新能源产业
丹东黄海客车这一品牌历经近70年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新能源客车电控系统核心技术。目前,黄海新能源汽车基地及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建成,电动汽车驱动桥总成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项目部件结构、工艺性及整车匹配技术国内领先,成功研制DD6100EV1型纯电动公交车,标志着黄海新能源产品正式迈入4.0时代。
在丹东市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中,除已经列为主导产业的以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区位商均超过1,且排名较为靠前。从政策导向来看,《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由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发挥丹东传统汽车产业基地和配套优势,重点发展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纯电动客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从第三产业来看,与丹东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发展相配套,金融服务业也将在丹东市新时期的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述分析表明,新时期丹东市潜导产业可以确定为新型原材料产业(主要包括以不锈钢为代表的金属新材料、以生物基尼龙纤维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和以硼精细化工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海洋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新机遇下丹东市产业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思路。首先,贯彻落实新机遇下丹东功能定位,坚持不局限边境一线搞开发的理念,突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出发,立足于丹东,服务东北东部地区,面向东北亚;其次,在“一核三带”(“一核”为丹东市区,“三带”分别为沿海开放带、沿江开发带和腹地拓展带)的空间布局下,充分发挥港口功能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特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潜导产业,加大力度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再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巩固提升农业优势地位,明确工业强市战略,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友好、高端要素聚集的现代产业体系;最后,着力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将丹东打造为东北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沿边重要口岸、东北地区港口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