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一门手工艺术,主要通过指间上的手艺,并在泥与火的交融中成型,艺人们不仅将其塑形,更在其上展现着本国博大的传承文化,使其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宜兴紫砂壶的发展与兴盛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可以说,紫砂壶正是因为沾染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才能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好。紫砂艺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素养都完美地融进了紫砂壶艺中,使得作品氤氲着文化性,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性能和属性。
紫砂《鱼龙壶》正是在结合传统文化、展现紫砂艺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整壶采用原矿紫泥全手工制作,造型依托传统壶型但又有着很大的创新制作,装饰贴合主题,巧妙而恰到好处,使得整壶简单而典雅,在淡淡紫韵中流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此壶取名为“鱼龙壶”,将中国古代“鱼龙”的形象搬到了紫砂壶艺中。“鱼龙”是一种古老的神兽,流传下来更是一种常用而充满美好寓意的图腾。“鱼化龙”是汉族传统寓意的吉祥纹样,很多古老的工艺品上相关的纹饰都能让我们见识到“东海鱼化龙”的文化现象。古代的《大荒西经》中有关于化鱼形态的最早说法,而民间风俗早有鱼化龙的说法。《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说苑》、《长安谣》等民间著作中也都有鱼龙互变的相关记载。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收藏的一座石雕上就雕刻了“鱼化龙”的图案,并配有“变化鱼龙地,飞翔鸾凤天”的题字,含有祝福读书人“金榜题名”的寓意。《封氏闻见记》上说:“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的记载。这类关于“鱼化龙”的图案或者相关记载都说明了其美好的含义。
鱼龙文化的起源是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龙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即使在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众多,但龙绝对是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位。在古代,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具有最高的权利,由此可见龙的地位了。所以中国人自古对龙就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鱼化龙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也是因为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不过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室象征,除了天子是不允许使用“龙”元素的,所以关于艺术品上“鱼化龙”的图饰很受欢迎,他们满足了民间使用龙纹的心理需求。
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很多神话故事,其真实性已经无法考究,但是运用现代科学来衡量大多是老百姓杜撰的,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些神话故事的流传。人们将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使其作为神圣的信仰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鲤鱼跃龙门”这个故事在民间的版本很多,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有着美好的寓意,于是人们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只要通过努力,鲤鱼可以化龙,我们也可以梦想成真,达成自己的理想。也正是这样真实的美好,使得人们如此喜爱“鱼化龙”这个创作主题以及和它有关的艺术品,尤其是它所代表的美好寓意。
此壶以经典传说“鲤鱼跃龙门”为题材,取义美好,造型精妙,装饰精致,作品形神兼备,从内而外流露出美好的寓意。壶身是圆形球体和圆柱体的结合,下半部分是圆柱体,上半部分壶体曲线由直变曲,成为光滑的曲面,这样的造型饱满有创意,似一块为完全打磨好的石头,充满了未知和可塑性。壶身上贴塑了细致精美的花纹,正是水面上的浪花,如惊涛拍岸,让人联想到鲤鱼化龙时的风起云涌。壶流呈三弯,嘴头从龙首中伸出,颇具气势。圈把则是龙首尾衔接而成,龙头塑造栩栩如生,霸气外露。嵌盖设计,十分精巧。壶钮想象奇特,以鲤鱼为原型,仿若即将冲上天际,化身为龙,通身的鳞片状花纹逼真生动。此壶看似简单,但是处处彰显了紫砂的工艺技巧和艺人制作的娴熟程度,并且从艺术底蕴中流露出文化趣味。整壶采用紫泥制作,更是醇厚的泥料色泽,更是将壶的韵味显露出来。
紫砂泥的神奇功效是众所周知的。古代人用紫砂壶泡茶只觉得茶水格外的醇香甘美,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归于其泥料的神奇功效。现代科学分析下来,紫砂泥在显微镜下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分子结构,这和其他的泥料都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紫砂泥之间成分上也有着细微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泥料可以烧制出不同的颜色,并且每一种泥料针对不同茶叶冲泡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泥性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从而可以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享受。清代吴梅鼎所言:“瑰琦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同属于紫泥,因为烧制温度、湿度、时长等不同,色泽也不一。《鱼龙壶》呈现出了原矿紫泥特有的紫黑色,沉郁而复古,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寓含的美好含义不仅体现在了“鲤鱼跃龙门”的主题上,更是在紫泥的每一颗砂粒中彰显出来。每一个品茗把玩此壶之人都能从壶中感受到仕子金榜题名或官家官途飞黄腾达的喜悦,并在以后的事业中也可以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品茗香茶时,我们享受紫砂带来的优越性能;欣赏紫砂造型时,我们感慨其千姿百态;了解其涵盖的文化寓意时,我们赞叹其包罗万象。一把紫砂壶蕴含着大大的世界,其内容之丰富往往让人叹为观止。正如这一把淡雅朴素的紫砂壶《鱼龙壶》,仅仅是暗紫色的泥料制成,但是祝福的感情却是无比的真挚,让人从中汲取到美好的含义,愉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