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为东
紫砂陶刻艺术创作的很多题材都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历时数千年,并依旧向着未来发展演进。中国传统水墨画格外讲究意境的塑造,这一点也延伸到了紫砂陶刻的艺术表现之中,当代紫砂陶刻艺术在融合了前的绘画特点同时,还加入了契合其艺术主题的文化思想,从构图到意蕴都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紫砂陶刻画面所呈现出的力度,与传统水墨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蕴含的夹杂着刀法的节奏感,金石篆刻一般的空间感,综合荟聚成一门独特的艺术,这些“美”的元素的结合,让紫砂陶刻从单纯的紫砂装饰技法,成长衍生成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将自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紫砂器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古朴、简洁、雅致”在这样的载体上进行陶刻创作,不仅仅是紫砂器本身的补充,更是紫砂艺术风格风格表现的一种延伸,由于紫砂材质本身的特性,陶刻的表现少而不贫,稀而有味,入则有趣。紫砂陶刻的创作,首先要考虑到与紫砂器本身的相谐搭配,如在眼前的这件作品“狮耳四方画插瓶”上,两只小鸟似静实动,大块的石头旁边长着茂盛的水仙,给人一种静谧中孕育无限生机,背靠广博自然的野趣,给人一种犹如梦寐,向往的余真,整个画面的构图从上到下,以双禽作引,大块的岩石轮廓环绕,简单几根线条,斑驳明暗,极简几划,仰诉空谆,鸟儿的羽毛自然的延伸,通过下刀的深浅,表现出毛色的变化,并在两只小鸟的周围留下大片的空白,这样的构图在传统绘画中十分常见,画面中的光影从上到下,逐步由浅入深,下刀的力度也逐渐加强,水仙草木,金石内藏,没有一丝夸张的成分,只是简简单单的描述,画面完全展现出“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广阔意境,将中国画写意的精神发散加强,用奇简冷逸的画面风格,重点突出空间,光影的存在。
从作品“狮耳四方画插瓶”造型结构来看,其瓶面宽阔,如同画纸一般,以上下为主的构图将最大限度的利用到瓶面的表现空间,单纯从文字排布的角度来看,竖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间隔工整,点明主题,再用刻绘的形式将这样的画面生动的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刀法运用上,“水仙双禽图”采用阴阳刻交替结合的方法,分别刻画出事物的阴影,用线条来刻画事物的轮廓,最终结合成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夜色。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描绘夜色的作品其核心的主旨是为了表达心灵的安宁,这种精神层面的“安静”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无论是儒家、释家还是道家,都将心灵的境界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无论一个人做什么,沾染了多少俗事,只要灵魂一尘不染,那么就被认为是高洁之士,形神之间往往重神取形,所以在对于生灵的刻画上,往往不在意一些局部细节上的分别,而注重整体给人的感受,紫砂陶刻在这方面的表现力就主要集中在刻画深浅明暗变化上的特质,这种依靠载体本身的质感,以不同刀法,深浅粗细来表现的技巧,正符合这种注重神韵的创作领域。落实到具体的陶刻塑造,就可以看到双禽造型的表现下刀浅而薄,以面带形,局部采用“刮”的手法让刀刃拓长,而在岩石的刻画上,刀痕铿锵有力,一眼就能从中感知到那股坚硬的力感,这就与刻画“双禽”的刀法形成了鲜明了对比,相对于“岩石”的坚硬,两只小鸟的羽毛显然变得非常的“柔软”,利用不同刀法变化所给人的感受,这件作品在画面的深度上构建了更加清晰的神韵。
在这件作品上,刻画的要点在于展现书画之外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是书画艺术中所不具备的,这让作品整体散发出陶刻艺术本身的魅力,让人在感受到这种魅力的同时领悟到传统书画内容所带来的意境表达,这两者的高度融合共同构建了作品艺术性的基础,让人领悟到其中的形神趣味。
总结:简洁、协调、流畅是紫砂陶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点,在达成这些基础以后,再用文化意趣来发展衍生,就可以从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中发掘出各种优秀的主题内容,刻画这些内容的过程亦是紫砂陶刻再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技巧重新组合,以合理的光影,情趣重构出所需要的整体画面,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仿佛原汁原味,却也截然不同,必然能够散发更加厚重浓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