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慧
清丰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濮阳 457300
头位难产是临床产妇分娩过程中常见分娩困难情况,影响胎儿结局,引发分娩后并发症,降低自然分娩成功率[1]。因此采取有效处理手段促进安全分娩,保证产妇与胎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螺旋分娩是顺其自然让胎儿旋转娩出,手法复位分娩能将胎儿头部旋转至枕前位,保证胎儿以最小径线经过骨盆顺利娩出,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几率,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选取清丰县妇幼保健院头位难产孕妇96例,旨在探讨手法复位分娩与自然螺旋分娩的应用效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清丰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头位难产孕妇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法复位组和自然螺旋组,每组各48例。手法复位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65±2.78)岁;体质量指数(BMI)18.6~24.8 kg/m2,平均指数(22.12±1.28)kg/m2;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32±0.79)周。自然螺旋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65±2.78)岁;BMI 18.6~24.8 kg/m2,平均指数(22.12±1.28)kg/m2;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32±0.79)周。两组基线资料(年龄、BMI、孕周)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均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头位难产孕妇;均为单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疾病。
(1)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分娩,消毒产妇阴部,确认胎头方向与位置;将一只手中指与食指伸入产妇阴道,另一只手轻压产妇腹壁;产妇发生宫缩时,旋转产妇阴道中引导状态下的手,另一只辅助按压胎儿胎肩,旋转并固定胎头;完成手法复位分娩后,待胎头调整至枕前位时缓慢抽出手指,避免刺激产妇。分娩过程中若产妇出现二次头位难产应重复上述操作。(2)自然螺旋组采用自然螺旋分娩,分娩过程中等待胎儿自然旋转复位。
(1)两组分娩情况(剖宫产、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发生率)。(2)两组并发症(子宫裂伤、肠粘连、产后出血)。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法复位组剖宫产发生率8.33%、胎儿窘迫发生率4.17%、胎儿窒息发生率4.17%低于自然螺旋组27.08%、18.75%、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分娩情况对比 例(%)
手法复位组1例子宫裂伤、1例肠粘连、1例产后出血,自然螺旋组3例子宫裂伤、3例肠粘连、4例产后出血。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6.25%(3/48)低于自然螺旋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37)。
头位难产多由于胎儿为非枕前位胎头,导致胎头最大径线不适应骨产道诸径线,与胎头位置、胎头俯屈不良有关,会阻碍产妇内部回转过程,从而胎头无法正常通过骨产道,引发分娩困难,影响胎位结局。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避免产妇、胎儿发生危险,但会极大程度损害产妇生理健康,引起感染、出血等不良情况,且影响产妇喂养新生儿,因此临床上多提倡顺产。自然螺旋分娩是最常规分娩方式,在分娩过程中等待胎儿自然旋转复位,但效果欠佳。阮舜珊[3]学者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安全有效,能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分娩,结果显示手法复位组剖宫产8.33%、胎儿窘迫4.17%、胎儿窒息发生率4.17%低于自然螺旋组,说明手法复位分娩能降低头位难产孕妇剖宫产率,改善胎儿结局。手法复位分娩是医疗助产人员将手置入产妇宫腔内,触摸胎儿头部并将其扭转摆为枕前位置,摆正胎位,协助胎儿顺利娩出,降低剖宫产风险,从而减小损伤,并减少胎儿窘迫、窒息情况发生[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自然螺旋组20.83%。手法复位分娩中,随着剖宫产率降低,产妇损伤减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自然螺旋分娩比较,手法复位分娩应用于头位难产孕妇能降低剖宫产率,改善胎儿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