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第十三师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十三师植棉团场种植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质量贯穿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各个环节,对纺织工业和第十三师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2016—2020年这5年第十三师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的锯齿细绒棉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棉花质量的问题,提出提升质量的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涉棉企业分析棉花形势、掌握棉花质量、扶持棉花产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促进第十三师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公布的第十三师2016—2020加工年度的锯齿细绒棉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这5年公证检验数据比较,分析棉花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6个指标质量水平变化情况,反映第十三师棉花质量现状。
从图1近5年的检验量情况来看,第十三师加工企业的检验量均保持在3万吨以上,2017—2020年检验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最低为3.09万吨,2020年最高为3.43万吨。(见图1)
图1 2016—2020年第十三师棉花检验量统计图
(一)颜色级:从2016至2020年近5年棉花检验变化情况来看,棉花颜色级指标变化明显。白棉1级和白棉2级占比逐年降低,其中白棉1级占比由2016年的12.79%下降到2020年的0.44%,下降了12.35个百分点;白棉2级占比由2016年的53.04%下降到2020年的34.35%,下降了18.69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白棉3级占比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33.75%上升到2020年的64.14%,上升了30.39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颜色级占比统计图
(二)轧工质量:从近5年棉花检验情况来看,从2016年开始,轧工质量中档占比持续稳定增长,中档及以上占比一直最高,2020年全部为中档及以上,P2占比98.99%,P1占比仅1.01%,轧工质量趋于稳定(见图3)。
图3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轧工质量占比统计图
(三)长度: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第十三师棉花细绒棉加权平均长度值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最长为28.88毫米,2020年最短为28.27毫米,下降了0.61毫米。从长度级各级占比情况来看,这几年第十三师棉花长度多集中在28.00毫米~30.00毫米之间。28毫米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和2020年28毫米占比均超过了50%;29毫米占比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占比最低为32.75%(见图4)。
图4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长度级占比统计图
(四)马克隆值:比较近5年的数据,占比最大的为B2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最低为58.35%,2019年最高达到89.11%。马克隆值为A级的占比很小,有4年的占比均低于5%,2017年最低仅为2.98%,2018年A级占比稍好为17.21%,之后A级占比逐年降低(见图5)。
图5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马克隆值级占比统计图
(五)长度整齐度指数:对比2016—2020年近5年棉花检验数据,第十三师棉花细绒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变化明显,U2级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36.3%下降到2020年的13.64%;U3和U4级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U3和U4占比由2016年的63.7%上升到2020年的86.36%;2019年和2020年均没有U1的占比(见图6)。
图6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占比统计图
(六)断裂比强度:对比第十三师近5年的数据,2016年度棉花断裂比强度指标最好,S1级和S2级占比为35.99%,2020年度棉花断裂比强度指标最差,S1级和S2级占比仅为8.65%,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27.34个百分点;S3级和S4级由2016年的63.99%上升到2020年的91.33%,上升了27.34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2016—2020年第十三师锯齿细绒棉断裂比强度占比统计图
2016—2020年第十三师检验量整体逐年增加,但逐渐趋于稳定,检验量均在3万吨以上。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白棉1级和白棉2级占比逐年降低,白棉3级占比逐年上升。轧工质量P1档逐年降低,P2档逐年上升。从纤维长度来看,29mm及以上的占比逐年降低,由2016年的65.38%降到2020年的36.73%。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两项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马克隆值指标A级占比一直偏低,B2级占比逐年上升;断裂比强度指标S1级和S2级占比逐年降低,2020年S1级和S2级占比仅8.65%。从整体检验指标数据来看,近5年十三师纤维品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棉花质量波动的决定性因素,第十三师位于新疆东部哈密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春季常有倒春寒、大风天气影响棉花生长发育,7—8月高温干热风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生长。
(二)品种是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模式和同等气候条件下,品种成为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的深入,棉花市场化进程加快,广大棉农认识到不同品种间纤维品质差异较大,单纯追求单产高、衣分高、抗病虫、色泽好的品种已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棉农扩大种植质量指标较好的棉花品种,从源头确保棉花质量。
(三)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实现了市场调控的“价补分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棉花价格形成中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倒逼棉农选择优质棉花种植品种,提高棉花内在品质;另一方面倒逼加工企业重视加工工艺,改进加工质量,不断提高棉花质量。
(四)机械采收对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影响较大,据兵团农科院研究结果表明,机采与手采相比,机采棉比手采棉纤维长度大约下降0.4mm,整齐度下降大约1.2%,断裂比强度下降约2.7cN/tex~3.1cN/tex,马克隆值在机采棉和手采棉间无显著性差异,机采棉短纤维率显著增加。
(一)优化品种结构。影响棉花质量的首要因素是品种,第十三师各植棉团场地处天山东部的哈密区域,光温适宜,是新疆优质棉产区,适合种植早中熟机采棉品种。加快培育和引进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纤维品质优良的机采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棉花种植结构,采取先小面积试验示范,再逐步推广种植的模式,加快形成“一主两副”的品种布局,从源头把好棉花质量品质关。
(二)做好市场监管。加强对棉花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全程监管,把种子质量向产前产后延伸,将种子质量研发、繁育、生产、收获、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纳入质量全程监控体系,实现棉花良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产业化。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干部职工对提升棉花质量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类融媒体平台,加大对提升棉花品质、建设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组织棉花产业专家组持续下基层开展集中培训,对提升棉花品质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
(四)完善补贴政策。自2014年以来,国家在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经过多年实践,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动了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健康发展。逐步构建棉花目标价格长效机制,保持政策框架总体稳定,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实现政策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十三师棉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