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之前发生了什么?

2021-04-19 21:03洪水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明萧何功劳

洪水

刘邦打败项羽后,开始进行论功行赏,可封赏过程颇为难断。

《汉书》记载,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但关内侯鄂秋进曰“群臣议皆误”。

鄂秋说: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但这是“一时之事”,即一个点一个点的功劳。刘邦跟项羽相争多年,战线很广,赢输皆有。每次输了,靠的是萧何源源不断地从关中补充人力。可见,萧何之功是长时间、全过程中的功劳,不能“以一旦之功而驾万世之功”。

鄂秋进一步感叹:今天不要说少了一个曹参,就算少了一百个,又有什么大问题呢?可如果少了一个萧何,就不可能有汉军,不可能有楚汉相争的这个结局。

刘邦听罢脱口而出“善”,“于是乃令何第一”。

鄂秋挑头力主萧何第一,可能是猜透了刘邦的想法。但是,说一百个曹参不如一个萧何,就叫人不敢苟同了。

刘邦取得天下后,流传出一段“三不如”名言,大意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每次读到这段名言,都敬佩劉邦的英明。刘邦的过人之处就是善于驭统各类人才。不管是屠夫、贩夫还是狱吏,只要有特别之处,他就会大胆组合起来使用。

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这是他的最大长处;曹参肯玩命地打仗,有攻城略地的本领,不愧是豪杰。刘邦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把他们放到了最适合的岗位上,让他们一个在前方能征善战、一个在后方保障有力,最终得以创建奇功。

之后,等到曹参成为相国后,他就愈发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职责、长处。有人甚至认为,“文景之治”的基础就是“萧规曹随”中的无为而治。可后人似乎忘记了,在与项羽拼命厮打的时候,曹参与萧何一前一后,同样发挥了最佳功效。

这些杰出的“功人”,能够成为最佳组合,根子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于乱世中力挽狂澜、一统天下。萧何与曹参,初时都是秦朝沛县的小吏,萧何是主吏掾,曹参是狱掾。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秦朝暴政不能长久,所以秘商起兵,推举刘邦起义。从此之后,他们就跟着刘邦一路浴血奋战。

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不管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人才的最佳组合是最重要的。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各有所长,在目标的激励下都会各展其才、各建奇功。为人领袖者,善用其长,长长组合,催生裂变,事业就能成功,伟业就能实现。

今天,小到一个企业、一个机关,大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要想凝心聚力,要想创新发展,要想稳步实现设定的目标,既要有“萧何”,也要有“曹参”。

摘自《解放日报》2020年1月12日  童玲/图

猜你喜欢
英明萧何功劳
马铃薯有功劳
谁的功劳最大
“雨点儿”的功劳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爸爸眼中熊孩子的日常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梁武帝出家
五指争功
枪声
当家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