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面优化地理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

2021-04-19 17:57安正路
考试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师

安正路

摘 要: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学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课堂缺乏灵动活泼。在教学中拘泥于书本,强调记忆,强调地理事实,缺乏地理情境。怎样改变地理教学的陈旧状,应当引起教师的思考。文章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多种问题,引发学生探究,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应当成为解决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困境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途径、好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地理教学;方法

一、 情境教学的概念

目前对情境教学有各种解读,但对情境教学思想内涵是有共识的。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所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引入或营造与地理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氛围或场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悟,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准确而迅速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机制和谐全面发展,在情境中培养能力、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二、 情境教学的理论支持

(一)教育家的成功经验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自然情境中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在他编写的《大自然的书》中,说道:“我力求做到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使大自然和周围世界始终都以明晰的画面、形象、概念和印象为丰富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他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情境创设灵活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情境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投入情感体验,从而在快乐中学习,快乐学习即“乐学”。大思想家孔子对情感教育十分重视,他的观点在《雍也》篇里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乐学”正是我们应有的情感目标。

三、 创设高效的情景方式

(一)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学提高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将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借助计算机等,与学生达成教和学交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能极大辅助课堂教学。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非常广阔,不是各种地理现象或事物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并且很多知识仅依靠课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很难说明问题。应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殊效果,如录像剪辑、动态图片,背景音乐、图文资料、问题展示、超级联接等方式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画面进行展示、停顿、切换、重复、组合、叠加等,可得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中国的民族》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学生有强烈的共鸣,记住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讲解“长江”一课时,播放《长江之歌》,幻灯片展示长江不同河段风光,如青藏高原的辽阔壮美,金沙江的水流湍急,三峡大坝的雄浑壮观等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充满诗意的画卷和美妙的旋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活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动情景很有必要。初中学生好动、爱玩,自我约束力较差,但好奇心、好胜心、自尊心、表现欲很强。教师可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恰当的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社会实践、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等,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极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在讲授“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可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三小组的主题分别为“不文明用水现象、家庭用水情况、节水方法”,然后让他们分别进行资料搜集和社会调查,各小组大胆实践,用心思考,“不文明用水现象”调查组对自己所在小区20户人家上门调查,获取第一手數据,进行归类统计。“家庭用水情况”一组得到的结果是,有些家庭洗菜水用来浇花,用水量相应减少等等。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真切感受,达到了极佳的效果,教师要真切给学生创造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平台,虽然学生的调查实践也可能很不完美,但只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开阔了眼界,其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步。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其实也就达到了创设活动情境的教学目的。

(三)运用丰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感染陶冶学生

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过程中,其语言的感染力、生动力、想象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语言的表达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阔,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世界各大洲,乃至整个全球,包括自然知识和经济知识等诸多方面。而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这就更需要教师要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艺术,把这些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透彻,通俗易懂,去感染学生,要富于“情境化”,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很好地理解这些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如,在讲授西南三省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时,给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首民谣:“上山云里站,下山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西南地区多山的地理特征,讲解“南极洲”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同学们齐声回答——大象,今天我带大家来看一个长鼻子的大陆,大家猜猜是哪个大陆。同学们不约而同答——南极洲。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饱满激情的语言讲述我国南极科考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感人事迹和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我国南极科考队员的英雄壮举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和敬佩之情。

语言情境的创设经常应用民间的谚语,富有哲理,通俗易懂,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了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其原因是受我国地形的影响。用谚语讲述,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地理知识,应用谚语要恰如其分,不然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教师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最美教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