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圣贤经典 悟议论之道

2021-04-19 00:03赵彩虹
考试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论文

赵彩虹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无穷的魅力。其中古代作家的政论文观点精辟,议论深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人名作,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教师应针对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设立专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品味,归纳总结,用古代文人的写作方法指导当今学生写作,使之学会发表个人见解,表达并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议论文;群文阅读;古文经典;设立专题;指导训练

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议论文必须有鲜明的论点,可靠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过程;论点、论据、论证被称为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考试时喜欢写议论文,可是其中很多人却不会写议论文。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以至于学生每逢作文怕写,教师每逢批改作文头疼,甚至有教师说每当自己批改完学生作文都不会说话了。高中语文教學大纲规定高中生必须熟练地写作议论文。高中语文课本就此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可是,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却不能把握议论的要领,写起议论文来仍然没有头绪。个别同学甚至不能把握议论的文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为了写好议论文,一些同学煞费周折,依然摸不着头脑。有的就找来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创新作文来模仿,结果如邯郸学步,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不能体现议论的特征。笔者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找错了写作议论文的方向。其实,经典的范文就在他手中的课本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圣贤经典,为写作议论文提供了典范。不妨在品味圣贤经典中,体悟议论之道吧。

经典就是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被历史的浪潮反复冲刷后,被无数的人们反复阅读后,被历史考验过后所遗留下的文学瑰宝。这样的作品,被阅读后一定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经典篇章,它们不仅在当时和后世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而且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轨迹。当然,也为无数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如果中学生能认真阅读,一定学会从中受益。

在此,笔者选择几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经典篇目,重点谈谈它们对议论文写作的作用。比如,先秦诸子的作品。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奔走相告,上下求索,或向国君面陈自己的思想,或将本学派的思想主张写成文章,四处传扬。其作品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语言凌厉,气势磅礴,很值得中学生学习。这些作品都是典型的议论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选入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庄子的《逍遥游》,等等。另外,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如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韩愈的《师说》等。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写法独特,论证严密,很适合中学生学习模仿。以上作品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须反复阅读,深入领会。读罢,读者会被其中深刻的思想光辉所吸引,也会被其严密的逻辑所折服,更会被其中生动的说理而拍案叫绝。只要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学生就一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议论的方法。

一、 通过阅读经典,品味其深邃的思想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看的是内容,即其中所传达的思想观点。例如,通过读《论语》,应了解孔子,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体会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涵;通过读《孟子》,除了了解其人,要研究其仁政主张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要阅读体会孟子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阐述的道理;同时把孔孟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在阅读的同时,感受经典带来的思想震撼,在与古代圣贤的超时空对话中接受洗礼,进步成长。

二、 通过阅读经典,品味其行文思路

在感悟圣贤思想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古人的行文之道,看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比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采用对话式,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文章从看似平常的对话开始,先写梁惠王的一番牢骚,或者说是他心中的疑惑,他提出“邻国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少”的问题,言辞之中流露出一点自满。针对对方的提问,孟子抓住梁惠王喜欢打仗的心理以打仗为喻进行分析,启发诱导,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孟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问题,又尖锐地指出梁惠王的做法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不过是形式和数量不同而已,就如“五十步笑百步”一样。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阐述“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指出只有实行仁政,发展农林牧渔等,才能得到民心,使梁国强大起来。最后指出,如果这样还不能称王,那是没有的事。通过研究行文思路,懂得议论文写作应有的逻辑顺序,明白了在说理时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知道了行文的顺序、情节的铺垫照应,作文的逻辑结构才会严密,整个文章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三、 通过阅读经典,品味其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章,其提出论点的方法不尽相同。比如,有人喜欢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如荀子的《劝学》,一开始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然后再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方面进行议论;中心论题与各部分之间是总领和分述的关系。与此相似的还有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并指出其原因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接着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邪”的疑问,顺势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结论,提纲挈领,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思路。当然,也有层层铺垫,最后提出论点的。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在用寓言故事指出梁惠王治国的方法与“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之后,孟子向梁惠王描绘了一幅实行仁政后让人神往的国泰民安的美丽蓝图,最后水到渠成地指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一统天下的道理。贾谊的《过秦论》在对秦始皇之前的四位国君的合纵政策及开疆拓土的功绩进行了论证,肯定了他们对秦统一天下所做的贡献后,重点对比论证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的不同形势,在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这正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此外,即使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在文章一开始就运用一个疑问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发人深省。接着说“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引起下文,指出论证的史实。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