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对学龄期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2021-04-19 07:17:30王忠弢张新梅王永军张婷婷王舒颖周小娅石永生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拔高度男童海平面

王忠弢 张新梅 王永军 张婷婷 王舒颖 周小娅 石永生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科,兰州730050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儿童占到了全部疾病的1/2以上。肺功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和普及[1]。但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存在明显的肺功能地区差异,在高海拔地区盲目套用海平面等地区的肺功能参考值,可能会引起肺功能报告的误读和误判,从而对临床决策产生潜在的误导风险[2]。我国幅员辽阔,仅四大高原面积就占250万平方公里,山区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69.1%,建立和研究高海拔对肺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生活在海拔3 000 m (合作市)、1 500 m (兰州市)和海平面 (北京市)的健康学龄期儿童984例,均为当地在读小学生。其中合作市6~12周岁男童162例,女童161例;兰州市6~12周岁男童180 例,女童176 例;北京市6~12周岁男童151例,女童154例。该研究通过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2018]院伦审研第(31)号),取得研究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出生、生长并生活在上述中心城区;(2)6~12周岁的健康儿童;(3)汉族;(4)身高、体质量在正常范围内[3];(5)肺功能检查前4周内无呼吸道感染史;(6)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无暴露于粉尘和有害气体环境史;(7)既往无喘息、慢性咳嗽 (咳嗽持续时间≥8周)、过敏性疾病史,无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史;(8)三代内直系和旁系亲属无哮喘疾病史。

1.3 排除标准 (1)不能配合肺功能检查,或肺功能检查达不到质控标准;(2)存在基础疾病: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内分泌、泌尿、免疫等系统的慢性疾病,遗传代谢疾病,传染性疾病,智力发育异常或落后,胸廓等体格畸形;(3)家族内有遗传性疾病;(4)出生时异常:有难产、早产、过期产、低体质量、超重、窒息、低血糖等围产期疾病;(5)运动,吸入、进食和接触某些物质后有诱发性咳嗽、胸闷、气短、喘息等症状。

1.4 质控标准 以《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4]中所规定的质控标准为依据: (1)肺功能检查室温度18~24 ℃,湿度50%~70%;(2)肺功能单次检查合格标准:潮气呼气时基线平稳均匀。最大深吸气后呼气时,无犹豫和停顿,无咳嗽和漏气。流量-容积曲线呈陡直的上升支和平缓的下降支,并出现明显的最大呼气流量 (peak expiratory flow,PEF)高峰。呼气末平台出现且与零坐标轴接近;(3)肺功能重复性检查合格标准:至少3次肺功能单次检查达到合格标准,且3次流量-容积曲线重合性良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 orced expiratory volu 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FVC最佳值和次佳值之差均<0.15 L。

1.5 设备和材料 身高体质量秤 (常州市武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RGZ-160)。儿童肺功能仪(德国GAEGER 公司,型号Master Screen)。一次性使用呼吸过滤器 (宁波博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GZ-GL-1)。

1.6 肺功能检查方法 在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4]中所规定的检查方法为依据进行检查。(1)校准:每天打开儿童肺功能仪后均进行校准,达到生理条件,容积误差在±3%以内。(2)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赤脚,宽松的单衣单裤,双眼平视前方,立正位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分别精确至0.5 c m 和0.1 kg。 (3)受试者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 h内避免大量进食水和剧烈运动。检查前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了解、观看和掌握肺功能检查步骤;(4)肺功能检查:站立位。捏住双侧鼻翼使鼻腔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密闭不漏气。口含呼气过滤器的咬口保持紧密接触无漏气。舌位于咬口下面,不堵住咬口管道。在检查者指导和“保龄球模拟动画程序”的辅助下,先进行均匀平静的潮气呼吸,在呼气末,尽力快速吸气至肺总量位后,即刻爆发性呼气,达到PEF后,继续持续呼气至残气容积。如此反复,达到肺功能检查合格标准。受检者体力不足时,休息后再重新检查。1.7 研究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检查。其中北京市儿童肺功能数据来源于文献《北京市5~14岁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的测定》[5]。对生活在海拔3 000 m (合作市)、1 500 m (兰州市)和海平面(北京市)的3组学龄期儿童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 和 每 分 钟 最 大 通 气 量(maxi mu m ventilator vol u me,MVV),按同性别、同年龄段分别进行对比性研究。

1.8 统计学分析 应用Sig ma Pl ot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身高和体质量 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6~12岁同性别、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2.2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FVC 的比较和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FVC,在6 岁、7岁、8岁、9 岁、10 岁、11 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6.097、3.135、3.678、6.955、6.395、5.233、6.796,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男童FVC,在9 岁、10 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6、3.352、2.507、3.595,P 值均<0.05),在6岁、8 岁、9 岁、10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428、2.469、3.009、2.794、3.023、2.528,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FVC,在6岁、7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61、2.487,P 值均<0.05)。见表1。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FVC,在6 岁、7岁、8岁、9 岁、10 岁、11 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3.457、3.469、5.522、5.520、5.186、5.386、7.685,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女童FVC,在9 岁、10 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77、2.755、2.883、3.822,P 值均<0.05),在8岁、9岁、10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74、2.632、2.770、2.809、2.738,P 值 均<0.05)。生 活 在 海 拔1 500 m的兰州市女童FVC,在6岁、7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2.591,P 值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FVC的比较 (L,±s)

表1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FVC的比较 (L,±s)

注:与海平面 (北京市)比较,a P <0.05;与海拔1 500 m (兰州市)比较,b P <0.05

海拔 例数 男童FVC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2 1.66±0.21 b 1.82±0.28 1.91±0.26 b 2.08±0.34 ab 2.22±0.34ab 2.48±0.43 ab 2.61±0.45ab海拔1 500 m(兰州市) 180 1.81±0.24 a 1.88±0.27 a 2.12±0.22 2.37±0.32 2.52±0.35 2.85±0.46 3.00±0.57海平面(北京市) 150 1.60±0.20 1.70±0.20 2.10±0.40 2.40±0.30 2.60±0.40 2.80±0.40 3.20±0.60 F 值 6.097 3.135 3.678 6.955 6.395 5.233 6.796 P 值 0.004 0.049 0.031 0.002 0.003 0.008 0.002海拔 例数 女童FVC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1 1.57±0.22 1.76±0.26 1.81±0.29 b 1.93±0.30 ab 2.12±0.32 ab 2.35±0.43 ab 2.53±0.43 ab海拔1 500 m(兰州市) 176 1.65±0.18 a 1.86±0.23 a 2.04±0.25 2.15±0.31 2.38±0.32 2.68±0.44 2.86±0.48海平面(北京市) 154 1.50±0.20 1.70±0.10 1.90±0.20 2.20±0.30 2.40±0.30 2.70±0.30 3.00±0.30 F 值 3.457 3.469 5.522 5.520 5.186 5.386 7.685 P 值 0.037 0.037 0.006 0.006 0.008 0.007 <0.001

2.3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FEV1的比较和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FEV1,在6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4.515、3.686、7.973、6.393、9.328、10.580,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男童FEV1,在9岁、10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5、3.386、4.082、4.566,P 值均<0.05),在9 岁、10 岁、11 岁、12 岁 低 于 生 活 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64、2.728、3.260、2.799,P 值 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FEV1,在6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4、2.007,P 值均<0.05)。见表2。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FEV1,在6 岁、7岁、8岁、9 岁、10 岁、11 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5.524、3.672、8.352、4.844、4.621、5.886、10.547,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女童FEV1,在9 岁、10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71、2.374、2.971、4.582,P 值均<0.05),在8 岁、10 岁、11 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3.972、2.794、2.981、2.215,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女童FEV1,在6岁、7岁、8 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02、2.696、2.734、2.580,P 值均<0.05)。见表2。

2.4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FEV1/FVC的比较和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FEV1/FVC,在11岁、1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020、16.261,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男童FEV1/FVC,在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17、5.056,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的兰州市男童FEV1/FVC,在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7、4.985,P 值均<0.05)。见表3。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FEV1/FVC,在6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7.039、7.380,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女童FEV1/FVC,在6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34、3.096,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的兰州市女童FEV1/FVC,在6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4、3.526,P 值均<0.05)。见表3。

2.5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PEF 的比较和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PEF,在8 岁、9岁、10岁、11岁、1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80、6.064、4.582、17.531、12.026,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男童PEF,在8岁、9 岁、10 岁、11 岁、12 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2、3.393、2.868、5.500、4.743,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PEF,在9岁、10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26、2.350、4.783、3.619,P 值均<0.05)。见表4。

表2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FEV 1 的比较 (L,±s)

注:FEV 1 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海平面 (北京市)比较,a P <0.05;与海拔1 500 m (兰州市)比较,b P <0.05

海拔 例数 男童FEV 1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2 1.55±0.29 1.62±0.25 1.68±0.25 1.82±0.31 ab 1.92±0.34 ab 2.13±0.38 ab 2.21±0.40 ab海拔1 500 m(兰州市) 180 1.60±0.22 a 1.70±0.24 1.88±0.23 2.08±0.27 2.21±0.34 2.45±0.45 2.55±0.47 a海平面(北京市) 151 1.40±0.20 1.60±0.20 1.80±0.30 2.10±0.20 2.30±0.40 2.60±0.30 2.80±0.40 F 值 4.515 1.331 3.686 7.973 6.393 9.328 10.580 P 值 0.014 0.271 0.030 <0.001 0.003 <0.001 <0.001海拔 例数 女童FEV 1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1 1.49±0.21 1.58±0.25 1.62±0.23 1.74±0.29 a 1.87±0.30ab 2.06±0.43 ab 2.25±0.48ab海拔1 500 m(兰州市) 176 1.60±0.22 a 1.68±0.23 a 1.86±0.21 a 1.90±0.29 2.12±0.30 2.39±0.38 2.50±0.41 a海平面(北京市) 154 1.40±0.20 1.50±0.20 1.70±0.20 2.00±0.30 2.10±0.30 2.40±0.30 2.80±0.30 F 值 5.524 3.672 8.352 4.844 4.621 5.886 10.547 P 值 0.006 0.031 <0.001 0.011 0.014 0.005 <0.001

表3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FEV 1/FVC的比较 (%,±s)

表3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FEV 1/FVC的比较 (%,±s)

注:FEV 1/FVC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与海平面 (北京市)比较,a P <0.05

海拔 例数 男童FEV 1/FVC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2 90.08±5.87 89.22±4.05 87.99±4.74 87.15±4.23 86.14±4.49 86.13±4.21 a 84.68±5.17 a海拔1 500 m(兰州市) 180 88.81±3.95 90.45±4.76 88.94±4.53 88.12±5.83 87.65±3.96 86.97±4.19 85.15±6.13 a海平面(北京市) 151 89.90±6.60 90.90±6.90 90.00±4.10 89.30±4.30 88.00±6.70 89.90±2.90 93.30±5.50 F 值 0.389 0.593 1.263 1.099 0.793 6.020 16.261 P 值 0.680 0.555 0.289 0.339 0.457 0.004 <0.001海拔 例数 女童FEV 1/FVC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1 90.07±4.46 a 89.45±3.66 89.90±3.89 89.80±4.25 87.93±4.64 87.72±4.33 88.21±4.01 a海拔1 500 m(兰州市) 176 90.67±4.15 a 90.46±3.85 91.56±3.67 89.56±4.98 88.98±4.55 89.36±3.97 87.62±8.47 a海平面(北京市) 154 94.70±5.00 90.70±5.20 91.80±4.50 92.40±3.90 89.40±6.00 90.50±5.50 93.90±4.70 F 值 7.039 0.571 1.579 3.047 0.460 1.981 7.380 P 值 0.002 0.568 0.213 0.054 0.633 0.146 0.001

表4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PEF的比较 (L/s,±s)

表4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PEF的比较 (L/s,±s)

注:PEF为最大呼气流量;与海平面 (北京市)比较,a P <0.05

海拔 例数 男童PEF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0 3.39±0.42 3.60±0.69 3.83±0.58 a 4.25±0.63 a 4.49±0.72 a 4.74±0.70 a 4.89±0.73 a海拔1 500 m(兰州市) 180 3.45±0.40 3.65±0.72 4.01±0.60 4.44±0.69 a 4.62±0.63 a 4.91±0.81 a 5.21±1.02 a海平面(北京市) 151 3.40±0.60 3.80±0.60 4.40±0.70 4.90±0.60 5.10±0.70 5.90±0.60 6.10±0.70 F 值 0.114 0.528 4.880 6.064 4.582 17.531 12.026 P 值 0.892 0.592 0.011 0.004 0.014 <0.001 <0.001海拔 例数 女童PEF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1 3.27±0.55 3.58±0.63 3.88±0.57 a 4.22±0.68 a 4.41±0.77 4.63±0.75 a 4.83±0.68 a海拔1 500 m(兰州市) 176 3.29±0.49 3.62±0.66 4.03±0.58 4.32±0.78 a 4.55±0.62 4.86±0.68 a 5.10±0.67 a海平面(北京市) 154 3.50±0.40 3.70±0.50 4.30±0.60 4.80±0.60 4.90±0.50 5.60±0.80 6.20±0.60 F 值 1.568 0.233 3.292 4.726 2.820 10.008 28.339 P 值 0.216 0.793 0.043 0.012 0.068 <0.001 <0.001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PEF,在8 岁、9岁、11 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3.292、4.726、10.008、28.339,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3 000 m 的合作市女童,在8岁、9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13、2.881、4.284、7.056,P 值均<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女童PEF,在9岁、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48、3.337、5.847,P 值均<0.05)。见表4。

2.6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儿童MVV 的比较和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MVV,在7岁、11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4.992、5.731、4.505,P 值 均<0.05)。生 活 在 海 拔3 000 m的合作市男童MVV,在11岁、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6、3.002,P 值均<0.05),在7岁低于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96,P 值<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的兰州市男童MVV,在7 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85,P <0.05)。见表5。

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MVV,在6 岁、7岁、12 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5.157、3.154、8.303,P 值 均<0.05)。生 活 在 海 拔3 000 m的合作市女童MVV,在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4,P <0.05),在6 岁 低 于 生 活 在 海 拔1 500 m的兰州市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18,P <0.05)。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兰州市女童MVV,在6岁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在12岁低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北京市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25、2.676,P 值均<0.05)。见表5。

表5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MVV 的比较 (L/min,±s)

表5 不同海拔高度学龄期男童、女童MVV 的比较 (L/min,±s)

注:MVV 为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与海平面 (北京市)比较,a P <0.05;与海拔1 500 m (兰州市)比较,b P <0.05

海拔 例数 男童MVV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2 45.93±8.62 51.11±8.07 b 58.94±10.27 68.13±10.32 74.83±11.48 79.63±10.51 a 83.60±12.31 a海拔1 500 m(兰州市) 180 51.39±8.93 58.59±9.52 a 65.07±11.57 75.56±10.45 79.87±15.33 85.88±11.76 89.94±15.98海平面(北京市) 151 46.00±9.30 52.50±9.40 60.90±11.70 73.80±12.50 80.70±17.40 90.60±10.70 96.90±15.30 F 值 3.077 4.992 1.911 2.844 0.958 5.731 4.505 P 值 0.052 0.010 0.156 0.065 0.389 0.005 0.015海拔 例数 女童MVV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海拔3 000 m(合作市) 161 45.52±8.06 b 50.95±9.33 57.90±10.30 66.24±12.19 70.95±10.55 76.97±11.56 80.61±11.99 b海拔1 500 m(兰州市) 176 52.54±8.39 a 56.81±8.29 64.93±11.12 69.93±13.80 77.11±10.62 82.63±10.10 86.21±14.20 a海平面(北京市) 154 46.40±9.00 51.50±9.40 60.10±11.50 68.00±10.80 72.20±13.50 82.10±15.60 96.50±13.50 F 值 5.157 3.154 2.710 0.584 1.797 1.393 8.303 P 值 0.008 0.049 0.073 0.560 0.175 0.256 <0.001

3 讨论

ATS/ERS把年龄、身高和体质量作为影响肺功能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6],故该研究对上述指标均进行了标化,限定为汉族以避免种族对肺功能的影响[7],选择同属中国北方气候的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以核心城区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同年龄、同性别组进行对比,以尽量减少混杂因素。北京市城区海拔高度20~60 m,平均城区海拔高度43.5 m,以此作为海平面地区参照。甘肃省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度1 500~2 000 m,平均城区海拔1 520 m,以此作为海拔1 500 m 参照。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 400~4 500 m,平均城区海拔2 936 m,以此作为海拔3 000 m 参照。

2019年ATS发文指出,海拔高度也是影响肺功能的重要因素,建议在高海拔地区肺功能检查和判读时要考虑到该变异[2]。FVC 反应肺通气量的大小,FEV1、FEV1/FVC、PEF 是临床判断小气道功能障碍最常用的指标,MVV 反应肺通气的储备功能[8]。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研究发现,生活在海拔3 000 m 左右的学龄期儿童较生活在海拔1 500 m左右和海平面的儿童FVC低,FVC的降低程度可能有时间累积效应,但生活在海拔1 500 m 的学龄期儿童FVC在6岁和7岁年龄段高于生活在海平面的儿童,MVV 也有相似的变化。目前普遍认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为了对抗低氧和低压,机体会通过增加呼吸肌力量、肺容积等增强肺功能,体育运动中也常常通过短期高原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本研究的低年龄学龄期儿童FVC 升高的结果可能就是这种机制的反应。高海拔地区人群的肺功能高于低海拔地区这一认知,在本研究中似乎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其实,如果使用矫正肺功能,即将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研究对象置于同一海拔高度进行测量,也就是说同在低海拔或同在高海拔进行检查,高海拔地区人群肺功能的优势不言而喻。本研究是在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的肺功能检查,在海拔较高的3 000 m 环境下肺通气结果低于低海拔地区符合常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将高海拔地区儿童转移至低海拔地区进行肺功能测量,故进行非矫正肺功能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在较高海拔地区短期生活或适度高海拔地区长期生活,通过代偿来提高肺功能,但长期暴露于较高海拔地区,有可能转变进入失代偿期,对肺功能造成相反的影响,高原肺动脉高压可能就是这种现象的表现之一。FEV1、PEF 在较大学龄期儿童年龄段,在较高的3 000 m 左右海拔和适度的1 500 m左右海拔的地区高低于海平面地区,这可能是低氧低压引起气道收缩所致,高海拔对小气道通气功能的降低效应可能较其他指标相对显著。在所研究的5个指标中,FEV1/FVC 所影响的年龄段非常少,提示在高海拔地区,FEV1/FVC 较其他指标作为判断气道通气功能可逆性和受限性等的可靠性更高,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指导作用可能更强。

高海拔地区影响肺功能的因素众多,如自古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等民族,会通过基因等适应性变化降低环境对肺功能的不利影响,那么单纯高海拔的影响会有多少? Miele等[9]对年龄 (55.4±12.5)岁的成年人肺功能研究发现,高海拔对FEV1/身高2和FVC/身高2逐年下降的影响,占到造成总下降因素的21.3% (95%CI:11.1%~31.5%)和36.0% (95%CI:23.7%~48.2%)。在高海拔对肺功能其他指标的影响研究中,Gochicoa-Rangel等[10]通过对居住在海拔2 240 m,年龄4~20岁的研究对象中发现,在该地区一口气呼气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海平面地区更高,海平面地区的该肺功能指标参考方程并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并且其研究成果得到了ATS 的肯定[2]。高海拔对肺功能的影响也绝不是完全负性的,将124例患有哮喘的儿童和青少年转移至海拔1 590 m的达沃斯14 d后发现,适度的海拔高度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哮喘未控制的患儿FEV1、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分别增高了7.7%、9.9%和12.7% (P <0.001)。哮喘未控制和部分控制的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分别下降36.0 ppb和26.9 ppb (P <0.001)。恒定吸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儿FEV1升高4.9%,呼出气一氧化氮下降32.7 ppb (P <0.001)[11]。

总之,鉴于肺功能在高海拔地区的变异性,为了在高海拔地区更好地应用肺功能,仍然需要大量研究工作去完善。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海拔高度男童海平面
冰山熔化会使海平面上升吗
Fasudil prevents liver fibrosis via activat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suppressing hepatic stellate cells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北京汽车(2021年1期)2021-03-04 13:05:46
海平面上升 我们如何应对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胃蛋白酶原血清水平差异性分析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气候科学与海平面上升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