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冬生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对于基础要求比较严格的学科。建立数学基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僅需要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还要求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如果将学习数学的过程比作爬山,那么初中数学则正处于半山腰的爬坡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性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5-0020-02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subject with strict requirements on the basic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is not an overnight task. It not only requires excellent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teach, but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learn mathematics. If you compar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o climbing a mountain, the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s in the climbing stage halfway through the mountain.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ers must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ability while consolid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foundation.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Inquiry ability; Training measures
一、数学教学模式中培养探究性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究性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和研究未知或者已知事物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结果,忽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创新时,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选择式教育;并鼓励初中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预习,对于知识产生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种学习方法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以及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综合能力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学生自主探究时易犯的错误,及时地帮助学生改善、修正错误,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认识。
二、数学模式中探究性能力的重要性
(一)传统数学模式的不足
初中数学作为连接高中数学的阶梯,在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传授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问题逐渐凸显。首先是教学方法老旧,没有高科技设备的加持,难以维持高效率的教学,影响教学进度。其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片面,太过于注重学生的听课与练习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不符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标准。最后是数学资源过于死板。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学资源已经有了滞后性的缺点,因此若想成功地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性能力,则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培养探究性能力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理论性内容,对于数学学习不好的同学就会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若在教学模式中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性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探究性能力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一旦养成,初中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初中数学学习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就算再努力地进行监督与督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也是无法达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的。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在没有教师及家长的监督下自主学习、稳步前进。最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也有助于数学教师的反思与改正。
三、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
(一)设定适当的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改革后,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该学科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设定数学情景时应当联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学生的生活阅历来设定教学情景。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该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在讲解完基本的理念后,设立一定的教学情景以促进初中生的学以致用。譬如说:飞机与地面A点的高度为三米,小明与飞机的距离为五米,且小明、飞机、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那么请问小明与A点的距离是多少?”这道题教师就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将自身想象成“小明”,以此来探究该道数学题。通过设立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且,教师还要在设定数学情景的过程中加入让学生进行纠错的过程。譬如说在学习“长方体的容积”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两个长方体,一个较长但高度低,另一个较高但长度短;通过这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自行猜测哪个长方体的容水能力较强,再通过实验来最后进行判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利。
(二)重视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敏感度
正所谓“观察是思考和记忆之母。”这提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譬如在解决数学习题时,要引导学生去与学生讨论、探究,以此来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将一些数学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通过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与人沟通,以此来进行学习;并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来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判。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能力,教师还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敏感度。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在讲解圆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开始,再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与记忆;并针对圆形的问题,可以先由正方形、长方形的理论为出发点,然后再进行探究性教学,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的学习及理解。
(三)注重教学的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探究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将知识融入生活的能力,而探究性能力也正是能够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综合水平的能力之一。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的实践性,并且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活动场景。而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并结合数学教材上的材料内容来引导学生在校外进行数学实践教学,以此来锻炼学生数学的实践性、探究性能力。譬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来带领初中生测量树的高度,以此来促进其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结语
初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初中生头脑灵活、善于思考,但受到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于学习的认知还是不够深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高度具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再结合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兆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0(19).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