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021-04-18 15:15吴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感语言表达建构

灵活的使用语言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目标之一,近些年来越发受到重视,而全国各地的中考出题者为了切实执行新课标的理念,纷纷设计了有关口语交际的题型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考查。中考中的口语交际类题型,除选择题之外,通常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在回答时能够明确指出时间、地点、对象、目的等内容,且符合语言使用逻辑,那么都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由此可见,语言建构和运用因其独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颇受命题教师的青睐,那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应该更加重视,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中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尤其提到应该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的一种核心实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在人际交际的过程中双方运用普通话来达成信息的传递,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然而,在我国的诸多地区,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学生在充斥着方言、土音的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自然较差,再加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此,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语无伦次、表达不清晰等问题的频率较高。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深入分析并研究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其对于整合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等宏观目标的助力作用也毋庸置疑[1]。

一、鲜活化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实际上也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样还是初中语文教學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尚不完善,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须引发学生的热情。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践理解能力与兴趣爱好等,依托创造式的情境设置或学生感兴趣 的活动形式,将所学的语言鲜活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语言的魅力,从而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譬如以《故乡》这篇课文为例,这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文章描写了故乡的衰败与人民生活的凄苦,深切体会到儿时的伙伴与作者之间的巨大隔阂,由此引发了“我”内心激荡的痛苦。这篇文章包含了小说创作的全部要素,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手法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从生动鲜活的语言出发。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带有时代背景的短视频,学生可以从中直观感受到当时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凄惨,接着再结合课文中描写闰土的片段,从肖像描写、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麻木迟钝的贫苦农民形象。学生将文字塑造的情景嵌入到之前观看的视频之中,仿佛感受到鲜活而立体的人物正站在自己面前。细细品味文章中深刻的语言描写,体会肖像描写的书面表达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其学习语言的热忱[2]。

二、在听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应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语感。”语感是指对于语言和文字深层内涵的直接感受和体会,而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带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培养语感,既是培养与启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内容,还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根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另外,培养语感,应该以听读为主,如此一来有助于训练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从而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语感。笔者在常规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在讲授完基本语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多听多听。笔者会引导学生多听,主要是指在开始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前,往往会播放所学课文的音频给学生倾听,当学生沉浸在聚精会神的倾听过程中,便会慢慢感受到文章描写的场景,由自己在脑海中绘制出的画面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多次收听,学生还会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更是实现了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感的目标。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这里是指多次阅读课文,首次阅读时可以尽量把握住文章的大意,深度阅读时则应该深挖文章的思想内涵,品鉴阅读时应该充分体会和剖析文章的结构运用和语言描写手法,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师还应并引导学生将过往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通过重复的听、读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3]。

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建构语言

语文属于语言文字类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初中正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的语文学习承前启后,有着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因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严谨地践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尤其应该注重日积月累。这便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授学生形成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运用有的放矢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具有使用价值与意义的语言文字素材资源。针对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在语言积累方面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譬如,过于被动,往往只有教师反复强调时,才会做笔记;积累的素材杂乱无规律可循,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准备专门的语言积累本,想在哪儿就随意记下,没有丝毫条理和逻辑。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用于语言积累的笔记本,引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高效积累的科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语言积累的目标,其次,应该对搜集汇总的语言素材分门别类,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自由发挥拟定。如,心理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库:依照景与情、景与人等不同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记忆,亦或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以诗词的意境为分类原则,积累语言素材[4]。

四、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文的核心素养除了涵盖有语文的基础字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之外。还应关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艺术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同时应该在与他人交谈时,保持自然大方的态度且彬彬有礼。初中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惹上讲脏话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训练中,因以身作则,不讲怪话、脏话,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文明用语。良好的语速、语调语言与进退有度的肢体动作,都能够帮助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时,让他人感到如沐春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语文核心素养实质上是在学生的积极语言表达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并且能够在各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与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纪彩虹.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172.

[2]郑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蔡元培“五育”教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于晓可.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

[4]安娴.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吴菁,福建晋江市阳溪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感语言表达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建构游戏玩不够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