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国斌
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行为水平及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突破,老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其中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教育模式。我在综合分析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发现:学生之所以喜欢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是从他们熟悉的生活角度入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出现。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由此进入高效状态。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课前导入是整个课程的开端,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调动,老师始终在进行导入环节的创新设计,包括信息技术、游戏、实验等创新教育方式都是老师常用的,其中导入效果最好的方法要属生活化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教学导入时,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报了“天气预报”。为了突出天气预报的导入效果,天气预报地区为本地,天气预报员则是老师本人。当学生看到老师播报天气时,他们先是哄堂大笑,后在我的引导下,将注意力转移到天气预报上,并了解了最近一周本地的天气。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天气?”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关注天气能知道下不下雨,决定自己上学时穿不穿雨衣;有的学生说关注天气,能够了解温度,适当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我对他们的答案表示赞许,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之后,我又提出了“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的问题,学生表示没注意、没记住,于是我带着他们再一次进行天气预报的观看,并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完成。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但学生并没有体验探究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感受不到科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这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多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让他们可以进入科学知识的探究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水沸腾了》一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用烧杯、酒精灯来进行“沸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指导,以免对他们的思维造成干扰。但我会来回巡视,一方面观察他们的实验表现,了解实验进度;另一方面做好对他们的保护,避免他们因误操作而受伤。在实验完成后,我会与学生针对“水沸腾的条件有哪些”“水沸腾时有哪些现象”等进行交流,由此来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让他们在完成课堂探究的同时,完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课堂训练环节中的运用
课堂训练环节是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互动学习机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够通过学生的训练表现,让老师发现自己教学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尽快进行调整,以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实现。例如,在完成《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的教学之后,我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热气球”的课堂训练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因为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应始终处在观察者位置。在完成“热气球”制作后,我组织他们在班级中进行实验,看哪个小组的“热气球”能够顺利升空。在实验之前,学生说想要到室外进行放飞实验,被我制止了,因为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较多,选择室内实验是最佳方法。在学生完成“放飞实验”之后,我让他们投票选出一个最佳作品,放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激励,让他们以后在学习中更加努力。
四、生活化教學方式在课后作业环节中的运用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做好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后作业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生活化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老师要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作业设计,以确保作业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完成《冰融化了》一课的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利用冰箱进行“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实验,并让他们做好观察记录: 500ml水在-5℃冰箱中放置0.5h、1h和2h分别是什么状态?全部结冰需要多长时间?500ml冰块放置在26℃室温中0.5h、1h和2h分别处于什么状态?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完全融化成水?让学生通过课后实验更好地了解水状态的变化条件,为他们以后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选择,为课堂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还能为活力课堂的构建助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保证科学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呈现,老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让科学知识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予以呈现,带给他们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对他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科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