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媛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了小学语文老师的主要工作方向。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对自己、学生、知识等多方面教育要素的管理,让语文教育工作可以在高效的状态下予以完成。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设计,信息技术由此得以应用,并成了老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方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优质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先构建起优质的教学环境。因为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客观保障,优质的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重要助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不够重视,往往用几句非常简单的话语带过,这让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因为缺少环境而遇到了困境。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环境能够带给他们指引和督促,所以我们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来完成对优质教学环境的构建,为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之前,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过年、中秋节、端午节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舞狮、赛龙舟、放鞭炮、包饺子等情景,带给他们情感方面的引导,让他们产生过节的心理状态。这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助力。在進行《秋天的雨》一课教学时,我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下雨的视频资料,在视频中,学生不仅可以听见雨水落下的哗哗声,同时还能看到被雨水打落的黄叶、路面上出现的水坑,还有路人打着伞疾步而行的情景。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心理感知状态会被调动,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秋雨之中,课堂教学氛围由此得到了良好的构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效果也必然会因此获得突破。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落实。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因为知识类型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突破,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老师要做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由此被应用,并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知识的展示,让学生有机会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去认识、理解和感知语文知识内容。例如,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之前,我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Flash视频,让学生可以通过他们喜欢的视频资料,来了解景阳冈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个“英雄打老虎”的故事。因为小学生本身非常崇拜英雄,再加上英雄打的是凶猛无比的老虎,这让学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有趣的汉字》一课教学之前,为了突显出汉字的有趣性,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的演变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此基础上,我还专门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猜字谜、拼字等游戏,学生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精神状态非常好。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由此得以构建。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环节中最明显的价值体现,就是老师在知识讲解环节中的应用。从小学语文知识角度来看,虽然难度不大,但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出现学习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境,由此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开国大典》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有限,所以即使他们知道开国大典的重要,也不能产生很强的情感认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认知,我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在视频中,学生能够一睹毛主席的风采,同时还能感受到老百姓挥舞国旗、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以及对升国旗奏国歌的渴望。这给他们带来非常强烈的感知体验,并让他们为自己的祖国而骄傲和自豪。这不仅保证了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认知水平的进步助力。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根据他们的兴趣、需求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趣味体验,提升师生互动的质量,让语文知识教育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获得效果上的突破,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