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2021-04-18 02:13阮继伟黄文静曾志伟李卫芬杜会明刘加练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蓟马悬浮剂草莓

万 红,阮继伟,黄文静,曾志伟,李卫芬,杜会明,刘加练, 陶 磅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2 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2604;3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农业局,云南曲靖,654200;4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罗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昆明,650401;5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文山,663700)

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目前我国栽培的草莓主要为一季型的冬季草莓,又叫短日照草莓,采收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月,6—11月为草莓空缺期。四季草莓具体可细分为长日照草莓和日中性草莓,现主栽品种为日中性草莓,其对光周期不敏感,在4~29 ℃温度条件下可持续开花结果[1],在温凉区域可实现夏秋鲜果生产[2]。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冷凉,适宜栽培四季草莓。据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18年全国四季草莓种植面积约3 533 hm2,云南省四季草莓种植面积约2 133 hm2,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到2020年,全国四季草莓种植面积约6 067 hm2,云南省四季草莓的种植面积已达4 453 hm2,约占全国四季草莓的四分之三。云南是全国四季草莓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四季草莓种植重要的优势产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术,可为其他各地四季草莓种植提供参考。

1 主栽品种

云南四季草莓主栽品种为蒙特瑞,约占总栽培面积的80%;其次为圣安德瑞斯,约占14%;波特拉约占5%;还有少量的阿尔比、秋怡、秋香、秋红等品种[3]。

2 育苗技术

2.1 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年以上没有栽过草莓的地块,若为连作地,则须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3 000 kg,复合肥30 kg。耕匀耙细后做成龟背形畦,宽1.0~1.8 m、高10~20 cm、沟宽20~30 cm。

也可采用高架基质穴盘育苗,无须考虑土壤的优劣,场地的选择面更广,幼苗定植后缓苗快,但成本稍高。

2.2 母苗选择

优先选择脱毒种苗或1代苗作为母苗,要求有3片以上新叶、叶柄短而粗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

2.3 定植时间及方式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定植母苗,畦较窄可将母苗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或距畦边10 cm左右的位置,株距30~50 cm;畦较宽可采用双行“品”字形定植,株行距(30~50)cm×(50~80)cm。定植时应摘除老叶、花序,以带土移栽为宜,注意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如采用高架基质穴盘育苗,可将母苗双行定植在中间,呈“品”字形,株行距20 cm×20 cm,定植时注意弓背向外,在母苗的两侧放置穴盘。

2.4 田间管理

母苗定植后要立即浇透水。清晨植株叶缘无水珠时要及时浇水,保持育苗期土壤湿润,避免畦面和畦沟积水。母苗抽生匍匐茎后,要及时梳理,用育苗叉将匍匐茎偶数节固定,使其均匀分布,可促进幼苗快速生根。地栽每667 m2幼苗控制在4万株以内,去除过密的多余匍匐茎,以确保幼苗间通风透光,并具有合理的营养面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去除母苗的花序、老叶和病叶。待田间的幼苗数量达到要求后剪除母苗的所有叶子,以提高通风透光率。前期以高氮肥为主,采苗前1个月提高磷肥和钾肥的比例。

2.5 起苗

9月下旬起苗,起苗后可直接定植或低温贮藏后定植。贮藏前将叶片剪除,保留5~10 cm长的叶柄,用杀菌剂浸泡后放入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入纸箱或泡沫箱中,冷库贮藏,温度保持在-2~0 ℃。

3 夏季草莓生产管理

3.1 种植环境条件

夏季草莓最佳种植区域为海拔2 300~2 600 m、年平均气温12 ℃左右的地区,选择土层较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排灌方便的地块建园。一般采用钢架结构拱形插地棚,棚宽6 m,棚高3 m,棚杆间距80 cm,具有避雨、保温的功能。

3.2 整地起垄

清除草莓和其他作物残株,破畦,使土壤平整细碎。连作地块宜根据土传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土壤消毒。每667 m2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4 000 kg或根据产品说明撒施商品有机肥800~1 500 kg、氮磷钾复合肥30~40 kg、过磷酸钙20~30 kg,拌匀。定植前7~10 d起垄,垄高40~50 cm,垄面宽40~50 cm,垄底宽60~70 cm,垄沟宽20~25 cm。垄起好后铺设滴灌设施,灌一次小水适当镇压,以保证土壤沉实不塌垄。

3.3 定植时间及方式

分为春栽和秋栽两种定植时期,春季一般3—4月定植,秋季9—10月定植。采用双行三角形定植,植株距垄边10 cm,株距20~25 cm,行距20~30 cm。每667 m2定植6 000~7 000株。定植时弓背朝外,顺直根系,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

3.4 田间管理

定植后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裸根苗缓苗期一般为7~10 d,定植后的前3 d早晚各浇水1次,以后根据墒情适当浇水。缓苗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幼苗成活后控制在50%~60%。棚内温度高于28 ℃时,要掀开大棚边膜进行通风降温。

幼苗成活后及时覆盖地膜。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状况确定施肥次数、配比和浓度。及时去除老叶、病叶和匍匐茎。摘除部分过多、过弱的花序和小花、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每株植株上选留3~4个方位好且粗壮的新芽,其余全部去除。

在冬季气温下降时,草莓植株逐渐休眠,要拆除棚膜,一是让植株充分休眠,二是防止积雪压垮大棚。来年初春植株逐渐恢复生长,要及时清理老叶、残留花果和侧芽,每株留3~4个侧芽,将裸露的根系进行培土覆盖。连续防治病虫害2~3次,加大肥水管理,随后进行常规管理,3月中旬可以留花留果,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雨水来临前覆盖棚膜。

4 病虫害防治

危害四季草莓的病虫主要有灰霉病、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螨、蓟马、蚜虫和蛴螬,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螨、蓟马和蛴螬。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早治小。以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关键防控为辅。

农业防治是通过适当的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如定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选用脱毒种苗进行育苗,定植无病虫害幼苗;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病株虫叶,集中销毁处理;控制种植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抵抗力。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如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覆盖银灰色地膜趋避蚜虫,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高温闷棚以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虫等。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生物药剂防治等,草莓上应用的有利用捕食螨控制螨类害虫和蓟马、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申嗪霉素防治枯萎病、苦参碱防治蓟马蚜虫等。化学防治效果明显、快速,在以上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时应尽快采用化学防控,尽量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安全的农药,注意使用次数、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做到适时轮换、合理混用。

4.1 灰霉病

引起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发病初期在受害部位产生油渍状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厚密的灰色霉层。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8~25 ℃,相对湿度90%以上,6—9月的雨季为发病盛期,四季草莓的病情较轻。注意控制棚内温湿度,避免施用过多氮肥。发病初期可用1 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 g/667 m2、3×108CFU/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100~150 g/667 m2、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必要时可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采用烟剂熏蒸,每667 m2用10%腐霉利烟剂200 g、45%百菌清烟剂250 g或3%噻菌灵烟剂300 g,5~7 d一次,连熏2~3次。

4.2 红中柱根腐病

病原菌主要为疫霉菌(Phytophthorafragariae),危害植株根部,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季发生,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从定植后至冬季均可发生,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呈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直至枯死,根茎横切可见中心柱从内至外呈红褐色,病株根系腐烂、易拔起。可通过种苗、病株土壤、水和带菌农具传播。为低温性病害,地温高于25 ℃则不发病或发病轻,棚内高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的植株长势弱,草莓发病严重。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出,并清理病株根系附近土壤,可用99% 噁霉灵1 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500~800倍液等灌根防治。

4.3 炭疽病

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有3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菌(C.acutatum)、草莓炭疽菌(C.fragariae)。叶片、叶柄、匍匐茎、根茎、果实均可受害,一般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最易发生在匍匐茎和叶柄上,病斑为纺锤形,刚开始为红褐色,后变为黑色,病斑处凹陷;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萎蔫型病株发病初期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几天就枯死;根系新鲜难拔起,根茎横切面可见由外向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0~35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 ℃,属高温性病害,在春夏雨季容易发病,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主要通过带病种苗、土壤和水媒进行传播。可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1 500~2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4 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 ℃,发病适宜温度22~32 ℃,为高温性土传病害,在春夏易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发生畸形叶,3片小叶中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地下根系变褐,剖开可见根茎、叶柄及果梗维管束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病原菌从根部侵入,在根茎维管束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输导机能从而引起萎蔫。连作、黏重土壤、排水不畅、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等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加重病害。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可用99%噁霉灵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1%申嗪霉素悬浮剂900倍液等灌根预防。

4.5 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的病原菌为Podosphaeraaphanis[4]。主要危害叶片、匍匐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加重,叶缘向上卷曲,可见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在叶片上产生薄霜状的白色粉状物。花瓣受害变为红色,果实受害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 ℃,相对湿度80%以上,低于5 ℃和高于35 ℃均不利于发病,在雨季要提前预防。可选用1 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 g/667 m2、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1 000~3 0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3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12.5%四氟醚唑水乳剂 2 400~4 0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 1 200~2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等喷施,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或硫磺进行熏蒸防治。

4.6 螨

危害草莓的螨主要有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通过刺吸茎叶为害,常以小群体在叶背面结网,并在网下产卵和为害,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继而变成苍灰色,叶面失绿,可见大量网状物。叶背面可见网内有成螨、若螨及卵,为害严重时叶片呈焦枯状。四季草莓受螨危害较重,从春夏到深秋都易发生,在田间零星发生时,应及时防治,可用2%苦参碱水剂800~1 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20%丁弗螨酯悬浮剂1 500~2 500倍液、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30%乙唑螨腈悬浮剂2 500倍液等进行喷施,打药时喷头斜向上喷施叶背面,5~7 d喷1次,连续防治2次。有条件的可投放捕食螨,以螨治螨。

4.7 蓟马

蓟马种类繁多,但为害特点基本相同,以锉吸式口器锉伤花蕊、花瓣、果实和嫩叶等,造成授粉不良、果实畸形、果面呈茶褐色,受害严重的花蕊变为黑褐色,花蕾枯萎不能结果。蓟马多在花期发生,四季草莓花期长,蓟马危害严重,从春季气温回升开始危害,直至秋季气候冷凉后减弱,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发生严重。可悬挂蓝板诱杀,生物防治可放养小花蝽或捕食螨,化学防治可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0倍液、2%苦参碱水剂8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草莓开花前期是预防蓟马的关键时期,应及时喷药防治。

4.8 蚜虫

俗称腻虫,在春夏季发生危害,危害程度较轻。蚜虫在幼叶叶柄、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卷缩扭曲。蚜虫除直接危害草莓植株外,还是病毒的传播者,它分泌的蜜露会污染叶片和果实,阻碍光合作用,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可悬挂黄板诱杀,必要时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2%苦参碱水剂800~1 5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打药时注意喷雾要细,多喷在叶背及叶心上,最好采用淋洗式喷雾。

4.9 蛴螬

蛴螬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统称,俗称土蚕、地蚕、地老虎,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轻者损伤根系,影响植株生长,重者导致植株死亡。蛴螬一般在6—10月为害草莓根系。成虫可为害草莓叶片,一般发生较轻。虫害防治可在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园边合理布置杀虫灯进行诱杀,将成虫消灭在产卵前,以降低虫口数量。幼虫可用100亿孢子/g绿僵菌粉剂250~500 g/667 m2,稀释250~400倍,过滤载体后滴灌施入;幼虫危害严重可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800倍液灌根处理;若该地块虫害严重,应在下一次整地起垄前先用5%辛硫磷颗粒剂3 kg/667 m2与复合肥一起撒施,最好在傍晚和夜间施药,以防药物光解,拌匀后再起垄定植。

5 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

5.1 果实采收

春季定植的幼苗,当年5月至翌年12月采收;秋季定植的幼苗,翌年4月至第3年12月采收。通常第1年种植的冷藏苗休眠过深,缓苗期长,品种的产量优势不能充分发挥;2~3年植株适应性增强,能够达到最大产量和效益。超过4年,植株老化,生长衰退,产量及品质开始下降,病虫害增多,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建议根据栽培管理水平和种苗表现,以2~3年一栽为宜。

采收宜在上午露水稍干时开始,11时结束,或在午后16时后进行。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距离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

5.2 分级包装

果实在包装间进行分级包装,将商品果按照果实大小、成熟度分别装盒,一般采用纸盒包装,下面垫一层海绵,将草莓放好后覆盖保鲜膜再加一层海绵,每盒500 g左右,规格一般为大果20个、中果24个、小果28个,每排果子间用海绵隔开,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果实相互擦碰而导致的损耗。

5.3 贮运

将包装好的草莓盒装入泡沫箱中,可进行长途运输,若气温过高可在泡沫箱中放1~2个冰袋。没有冷库的种植户一般当天连夜发货,有冷库的公司可将包装好的草莓预冷后放入冷库中贮藏,贮藏温度为6~10 ℃,存放时间不宜过长,2~3 d为佳。根据销售市场采取适合的运输方式。

猜你喜欢
蓟马悬浮剂草莓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草莓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