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跃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战略资源。学校的教育品质,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新时代的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主动发展的关键。寻求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界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普遍认同。
教师个体由于存在专业背景、心理差异、年龄见识、成长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个体对于专业发展的诉求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质是其职业个性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从众多名师成长的人生轨迹中可以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规律与特征。[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符合生命成长与发展的一般周期规律,具备生命周期事物发展的基本特征。[2]
总结提炼并研究教师专业生命周期规律,有利于学校有效地分析教师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与不同目标,从而更好地着眼于本校教师群体的特点整体谋篇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教师从生命周期来动态思考专业发展,有利于明确自身所处的发展时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制定专业研修的计划,达成专业发展的愿景。
教师专业生命周期曲线,是以“时间” 与 “比较优势” 为轴建立坐标系绘制出的动态发展曲线,表现为一种 “S” 型发展曲线 (见图1)。这种表现是一种抽象的整体概括,以大多数身处理想发展状态且积极要求上进并具备完整职业周期的教师为描述对象。根据不同时间的变化,给 “S” 型发展曲线拆解分析。在专业发展的初期,相对其他教师的优势由负转正的节点称为 “破局点”;在正增长时期,按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度变化确定 “增长拐点”;在专业发展的末期,相对其他教师的优势由正转负的节点称为“极限点”。
图1 教师专业生命周期曲线
分别由破局点、增长拐点与极限点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发展迷茫期,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相对其他教师收获较少;增长高速期,教师积极适应并高效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相对其他教师收效明显;增长减缓期,教师按部就班进行教育教学常态化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相对其他教师收效减缓;发展衰退期,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教育教学工作热情较低,相对其他教师差距拉大。
教师职业生涯从事的重复性工作主要涵盖学科教学、德育管理与教育科研等专业领域。不同领域看似差异较大,但从发展趋势上,却有着内在的相似性。“S” 型发展曲线不仅体现为教师不同专业领域的发展,还表现为相同专业领域不同时期的重复性具体工作。
从不同专业领域来看,每一项工作都是从最初的发展迷茫期,进入适应后的增长高速期,随后进入增长减缓期,最后进入发展衰退期。教师专业发展的 “S” 型曲线代表着一种连续性发展过程。在学科教学、德育管理与教育科研等专业领域,在新的破局点之前均为新手型教师;由破局点迎来逆势向上,成为发展型教师;由增长拐点迎来稳健成长,成为成熟型教师;由极限点开始,相对其他教师的优势逐步衰减,成为衰退型教师。
对于多数学校而言,教师群体的主流发展方向为成熟型教师。但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仅有成熟型教师是不够的,还受限于名师的思想高度,学校不仅呼唤名师,更需要造就明师。“明师” 即明日之师、明白之师、明辨之师,这需要教师职业生涯的二次发展。
从事学科教学、德育管理与教育科研等单一方向的成熟型教师,由于缺乏不同专业方向学识的融合、浸润与滋养,很难最终成为明师;许多教师虽然同时从事上述工作,但由于缺乏学识的深度、思维的广度与创新的压力,也很难成为明师。他们长期的工作重心单纯围绕如何 “教好书” “带好班” “写好文”,以此作为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不擅于将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化从而接受外界的指正,更不擅于吸收借鉴好的经验指导后续工作。教师在已有的见识范围内循规蹈矩,甚至是努力工作,也无法避免职业发展的衰退。当教师面临 “高原现象”,长期处于职业倦怠或者志得意满状态,职业生涯下半场的二次成长就出现了停滞,也自然见不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 “第二曲线”。
教师职业发展的 “第一曲线”与 “第二曲线” 重合时期为非连续性发展过程。教师要获得专业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有一次生命辉煌的曲线。[3]在学科教学、德育管理与教育科研等专业领域需要交融渗透,需要学习变革,正确处理好当前 “极限点” 与未来 “破局点”的关系,最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认识 “S” 型发展曲线,有助于学校管理团队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在教师的不同专业时期与职业发展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 “肖像系统”。收录教师成长规划、教案课例、听评课情况、教研活动等文字性材料,可视化表达教师课题与项目、论文发表、开课讲座、竞赛成果等量化数据。依托生命周期,绘制教师专业 “S” 型可持续发展曲线。做到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有足迹可沿循,有规律可总结,有经验可推广。
尝试构建指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流程。通过成长手册、学生成就、同行观察、同行评价等不同角度收集教师多方面的表现信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评估与诊断,及时反馈并指导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处于这一时期的新手型教师而言,学校需要统筹规划该类教师的周期培养。帮助其认识 “万事开头难”,专业发展的初期异常关键。通过梳理,了解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基础;依托调研,了解该类教师的发展需求,给予客观指导;师徒结对,以经验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参加教育、教学、科研等展示活动,总结提炼并分享经验;搭建平台,为该类教师 “请进来、走出去” 创造机遇,丰富见闻,增长学识。
在 “增长拐点” 到来之前,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增长高速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自信,容易出现骄傲自满的倾向。因此,学校管理团队应尝试帮助教师顺势而上,协助其延后专业发展的 “增长拐点”,延长其职业生涯的高速成长时段。
对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型教师而言,学校需要帮助其认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给予该类教师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构建全面而丰富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这是后续专业发展的必备基础,帮助该类教师树立 “终身学习” 的理念,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处于这一时期的成熟型教师而言,学校需要助力冲击该类教师的发展高度。帮助其认识自身发展的新局面。通过梳理,了解成熟型教师现有发展水平;提供建议,督促该类教师提前思考,寻找新的“破局点”;给予支持,了解该类教师的发展愿景,给予发展支持;搭建平台,与高校、省市教研部门、省内外知名学校建立合作培养项目。
在新的 “破局点” 到来之前,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衰退期,相对优势趋于降低,教师出现焦虑、失望甚至懈怠情绪,出现职业倦怠,产生专业不自信甚至自我怀疑。这与最初的发展迷茫期颇为相似。
对处于这一时期的成熟型教师而言,学校需要提前引导该类教师的持续发展。帮助其认识 “第一曲线” 终有生命尽头,思考及早启动“第二曲线”。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间点是在增长期内增速变缓的拐点前后,及时顺应时代潮流,迎来专业的二次发展,使之成为专家型教师。由 “第一曲线” 过渡为 “第二曲线”,本质是学习创新。
学校呼唤 “名师”,造就 “明师”,是教师之福;教师成长为“名师”,乃至 “明师”,是学校之幸。“名校” 与 “名师”,“明校” 与“明师”,是相互成就的过程。这无论是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学校整体,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