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实施路径研究

2021-04-18 23:06吴晔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摘要: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实施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知识技能课程的育人功能,大力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和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齐头并进的局面。本文在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理念视阈下,通过对课程思政协同理论的可行性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实施路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从“什么是课程思政—-什么要协同—-怎么协同”为主线,以问题为基本导向,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多维度分析“课程思政”实效性,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全新的教育理念。学者高德毅和宗爱东提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陈道武从全方面育人的高度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这种崭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改革中正在“落地开花”。[3]事实上“课程思政”表明的是一种课程观念,不是指具体某一种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所有课程教育里面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融入每一个教学和实践的环节中,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德育教育。

三、基于协同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一)协同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体系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知行合一、诚实守信的人。如在《税收实务》课程中,可以引入征信系统,引导诚信纳税问题,让学生内心得到真正的响应、接受和转化,用情感把价值性和知识性连通起来。

(二)协同效应分析

一是构建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各门课程着手,要求达到学科、专业、课程三级协同。二是构建全过程、全员协同育人体系。各高职院校要结合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的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相互迁移和映射,实现全员育人与精准培养相统一的理念。三是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实践体系。通过案例讲解、情境模拟、分组研讨等的混合教学法,强化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状

部分高校领导层对“课程思政”改革意识薄弱,改革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生搬硬套;学校基层管理者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协同性的意识则更为浅薄。教育的功效便有失偏颇。

二是教师主体责任意识薄弱。部分教师态度消极,认为自己身为教师,只要讲好自己的课,做到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4]人才是对社会和国家而言的,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家国情怀都不可缺。

三是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有学者认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决非只是在被动的约束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能是在自觉能动创新的过程中成长的”。[5]部分专业实践课教师仅仅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出现了师资队伍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改需求的问题。

四是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不高。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庞杂,大部分学生自认为“课程思政”与自己无关,无需感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育人本质

高职院校必须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设计思政教育渗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正真做到:思政内容进专业课教案、进专业课课堂、进学生考试卷、进学生头脑。

(二)强化协同育人意识,构建思政实践新平台

高职院校应将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三位一体模式。学校党委一线指导、各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专业课教师自我完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齐抓共管,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有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精准施策,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对专业课教师要进行分类指导与培训,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研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积极听取课程思政专家组的教学经验。鼓励采用启发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课后需要进行课程反馈。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要及时汇总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一批示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五)综合考评融入“思政标准”

将综合考评机制融入思政标准,并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引导和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6]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的条件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高校的课程思政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构建仍需探索,理论探讨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和持之以恒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也将为此而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43-46.

[3]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4]刘冬梅.论教师的教学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6):7.

[5]杨启亮.论主体性教师素质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0(2):36-39.

[6]周玉容,沈红.大学教学同行评价:优势、困境与出路[J].复旦教育论坛,2015(3):47.

作者简介:吴晔(1985—),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科学、财务会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ZYYB20200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