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周刊》节目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探析

2021-04-18 12:54于子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新闻周刊电视节目

摘要:文章以央视《新闻周刊》为例,对其中的节目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进行分析,以探讨电视节目的造型编排艺术和语言编排艺术,为以后此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电视节目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电视节目;《新闻周刊》;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173-03

新闻节目制作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其中的重点,节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收视率和公众反馈。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首先应当考虑新闻的价值、实效性等多方面因素,让每一条新闻凸显其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生活化,要让观众感受到贴近性,达到“画中有我”的新闻传播效果。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与核心竞争力”[1]。

2003年,央视推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周刊》,其主要盘点一周之内国内的重大新闻和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文章以《新闻周刊》为例,以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为切口,分析与研究电视新闻节目中运用的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手法,探究造型与语言编排艺术手法的主要原则和落脚点。

一、《新闻周刊》的造型编排艺术

(一)《新闻周刊》的美术造型艺术

电视新闻节目的基调通常为庄重、严肃,这就对主题色彩有了一定范围的限制,如常见的是以黑、灰、蓝等颜色为主,过于明快的色系不能突出新闻的正式与严肃,但也并不意味着色彩选择必须固定。“同一色彩的不同明暗、渐变、交替、重复能形成视觉上的纵深效果,结合点、线、面、简单几何图形的穿插、重叠、分割,会带来视觉上的节奏递进。”[2]色彩的灵活运用会使新闻演播间先声夺人。《新闻周刊》将蓝色作为主色调,蓝色在大众认知中代表冷静、知性,符合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

(二)《新闻周刊》的镜头造型艺术

《新闻周刊》是一档典型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节目的首要要求就是要真实呈现与客观评述。镜头作为画面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镜头的构图暗含的信息必须与新闻属性一致,具备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多以平视视角、经典构图为主。

在展现浙江宁波等地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中,镜头便对准了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经典构图下的核酸现场井井有条,展现工作人员消杀工作的画面也秩序井然。而平视视角下的镜头更像是客观冷静的旁观者,直观呈现了局部疫区的防疫情况。

另外,细节性的画面呈现也帮助节目在呈现主要内容的同时展示好精神层面的画面。

在《杨绛:万里长梦》中则运用大量小景别呈现钱钟书先生的手稿,通过细节性的画面呈现,观众可再次体会到钱老的渊博学识与曾经的风采。“技术性构图与小景别的混合运用,形成一种别具风格的节目效果”[3],让观众于细水长流中感受节目内容。

(三)《新闻周刊》的室内造型艺术

演播室的质感也是演播室美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演播室界面设计利用点、线、面、体的排列组合,结合简单几何图形的重叠,便简单描绘出鲜明的中国地图。同时,线条交错,质感、内涵和谐统一,与背景一起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与节奏上的递进,使实与虚协调配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另外,立面通过色彩明暗变化凸显一种立体感,在色调一致的情况下,各种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共同形成《新闻周刊》低调不失奢华的演播空间。

二、《新闻周刊》的语言编排艺术

(一)《新闻周刊》的声音语言艺术

1.主持人串联型的评论

“思想深刻、头脑敏锐”,这是白岩松以往在电视上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在央视《新闻周刊》中,白岩松依旧延续了这种风格。因《新闻周刊》中有多个模块式新闻,作为主持人的白岩松自然需要串联节目叙事线索以及对多模块新闻作出总结评论。

2020年底,面对多地局部发生的疫情,他提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元旦假期就要来了,又恰逢疫情,我们应如何过年?”这种最贴近观众需求的串联也让观众更加注意接下来的新闻[4]。

2.同期聲的运用

同期声在《新闻周刊》中的运用多以外景采访为主,如报道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时,现场收录的雨声、雷声相互混杂,配合画面中雷雨交加的场景,使观众更能体会到特殊天气的猛烈。另外,节目在呈现疫情时期浙江等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时,也多用同期声。

在展现浙江省杭州市闸弄口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应对民众“黄码转码”需求的忙碌时,就叠加了一段密集的同期声,民众发出“我在家里几天我的码就黄了”“我没有经过高风险街道啊”之类的疑问,而画面里的工作人员一会打电话核实情况,一会帮助群众填表申请绿码。

这种画面与同期声的高度配合让观众在短短一分钟内就可以了解到工作人员的忙碌,同时配合对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人员向观众解释了出现黄码的原因以及解除黄码的方法,使得观众对事件的了解超出表象,新闻也更具真实感。

3.节目中对主观性音乐的渲染

“音乐强调了画面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解释、渲染画面的作用。”[5]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背景音乐则一般只是为了烘托气氛、升华主题。

例如《新闻周刊》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时,节目的背景音乐随即响起。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观众为神州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太空背后工作人员的辛酸与辛苦动容。

在音乐的选取上,《新闻周刊》在神州十三号胜利升空这一刻并没有选取十分欢快的音乐,而是运用了钢琴曲,让观众体会到科研人员的辛苦。这种搭配音乐的方式虽然不能称为艺术化的表现,但更能烘托气氛,对新闻中较为严肃、冷静的画面加以点缀,呈现出一种温情的氛围。

(二)《新闻周刊》的画面语言艺术

1.图表与字幕的配合运用

图表、字幕是无声的画面语言,但同时也是对有声语言的有力补充。节目中常出现图表作为辅助信息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新闻,让观众在进一步理解新闻的基础上,能理性地分析新闻内容。图表作为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手段,能使新闻信息得到更高效的归纳总结,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在展现国内土地污染状况的新闻中,《新闻周刊》面对多地不一的污染情况以及复杂的污染数据,选择用一张表格呈现画面,非常清晰、直觀地展现了我国土地的污染现状。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污染严重程度显而易见。同时,字幕对此类节目也具有重要作用。当方言、现场收音、噪音等多方面因素对信息呈现的干扰较为明显时,观众就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可通过文字传达新闻内容。此时,字幕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清晰明了的字幕可以帮助观众更直观地辨析内容。同时,字幕还会对节目内容中出现的图像、图表等相关内容加以解释与说明。这种说明,更像是一种指引性的补充内容。在不突出新闻重点的同时,还能让观众直观、明确地了解节目内容的核心。图像、字幕、声音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帮助“观众在视听层面接收信息的同时整合信息完整性,强化传播效果”[6]。

2.主持人画面语言的特色

主持人的画面语言包括肢体、服饰等。灵活并恰当地运用主持人画面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节目呈现,同时有更深层次的表达。

《新闻周刊》中首先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便是主持人的服饰语言,白岩松通常是以一身深色西装与观众见面,较深的颜色与节目的调性一致,既得体又具有针对性。通常还会选用带有常规图案的领带,例如条纹等作为搭配,既有主持人的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种严谨性,不过分抢镜,使观众的主要视点都凝聚在新闻内容上。

在《新闻周刊》节目中,由于其主题的普遍性和参与者的多样性,主持人服饰语言不仅要保持精确性和稳定性,还要根据具体内容改变造型,这种转变应该自然、恰当地表现出来。

另外,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观众注重主持人口播新闻时的重点。在播报“中央经济会议”相关内容时,谈及此次会议探讨的重点是“稳”,白岩松选择用更重的语气配合一个向下且坚决的手势呈现,帮助观众一下子明白会议的核心。

三、《新闻周刊》造型与语言的编排策略

(一)《新闻周刊》中造型编排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造型编排流程

首先,新闻节目编排者在编排节目时应该以观众为中心。《新闻周刊》会按照观众对节目的喜好,将一年的重要新闻事件编排成一档特定的节目——《新闻年鉴》,并设定在元旦前后播出。主持人会播报这档节目当中观众的留言与评论,然后将其与新闻故事相结合并作出进一步解读,同时也带领观众重温这些让人难忘的新闻,从而获得了观众的支持与喜爱。由此看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应该以观众为中心,围绕观众的喜好编排节目,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促进节目信息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应该注意完善节目内容。完善节目内容是促进节目编排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编排者应该在责任意识的驱动下,以最踏实的工作态度丰富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也就是编排者应该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新闻,同时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度和创新度,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节目效果,尽力让每一条新闻都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因此,《新闻周刊》在编排节目时也应该注意节目内容的选择,尽量达到栏目最初的标准。

2.破局限性推动节目革新

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包装电视新闻节目时,应该在传统新闻节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包装策略,这样才能够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更好包装作用。对于一些访谈类新闻,其是以现场拜访的形式直播播出,对比运用数字虚拟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节目形式创新,从而让整体节目效果更真实、更生动。

运用数字虚拟技术的《新闻周刊》可以在节目中添加生动有趣的各类图形,然后使这些图形在主持人的解说下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更加理解现在正在讲述的新闻内容。同时,这些图形也会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因此其与主持人、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会更强,故而整个节目的信息能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下得到更加清晰完整的展现。

(二)《新闻周刊》中语言编排的策略

1.提高主持人专业素质,提升现场记者存在度

电视新闻主持人没有明确的立场与观点这一问题,是《新闻周刊》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存在用词不当、表达不明等问题。由此看来,应进一步提升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具体表现即要使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分析问题的视角也应当在与众不同的同时不偏离主体。此外,主持人的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都可以体现出主持人的态度与思想,主持人形象与节目形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新闻节目应该根据自身节目定位与特点,选拔、培养真正合适的主持人,从而提升节目的整体效果。

《新闻周刊》还应该在新闻采访环节注意提升现场记者的存在感。具体做法是可以在节目中加入更多叙事内容,让记者有机会出现在镜头中,还可以以旁白解说的形式让记者介绍采访内容和过程,或者直接增设演播室,让记者与当事人以对话的形式解读新闻。

2.综合多语言形态创新节目形式

在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下,出现了很多传播新闻内容的新形式,比如利用不同的镜头等等。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并不能够完全融合。为了解决《新闻周刊》中出现的这种问题,应该注意提高语言信息与图片信息的结合度,也就是使评论信息和节目图片对应起来。

在和新闻真实图片结合的情况下,以及在与采访声音配合出现时,《新闻周刊》中的评论才会发挥出最大的信息传播效应。观众可以借助新闻图片、采访声音、评论信息,综合感受新闻的真实性。这种完美结合下的新闻节目也更具感染力。因此,新闻节目策划者应该综合运用多种信息表现语言,并将其创新,从而使节目中的声音信息和画面信息能更加生动真实,观众可以通过多语言形态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进而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结语

文章从分析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周刊》的造型与语言编排技巧出发,例如大量运用“小景别”的编排手法和运用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构图等,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我国电视节目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具体应用与编排策略。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晨.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及语言特点[J].记者摇篮,2021(1):153-154.

[2] 曾庆佳.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2):146-148.

[3] 赵博宇.新媒体视域下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探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视听,2020(11):131-132.

[4] 杨丁.可视化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7):28-30.

[5] 徐桂玲.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培养[J].现代视听,2020(6):67-69.

[6] 马恺阳.探析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副语言的应用[J].传媒论坛,2019,2(22):50-51.

作者简介 于子晨,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视艺术与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
新闻周刊电视节目
旅行的没落
文学已死了吗
与感冒相处的日子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