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爱 陈爱平 陈元娟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351119
人类对阅读的保健作用的认识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都只是一种原始、朴素、自发的理念,并未形成自觉的学术概念或上升为一种疗法加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直到1916年,阅读疗法研究才开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兴起,把阅读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进行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1〕。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国外阅读疗法研究机构林立、应用范围广泛,其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实证研究也日趋成熟,图书馆学和医疗康复学界已经把阅读疗法列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
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阅读疗法。目前,国内阅读疗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集大成者为北京大学王波,著有《阅读疗法》一书(2007年初版,2014年再版),是国内第一本关于“阅读疗法”的专著。实证研究比较系统完整、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泰山医学院宫梅玲团队和华北理工大学(前身为河北联合大学)黄晓鹂团队。2013年,宫梅玲的“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中医学配伍书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是国内阅读疗法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018年4月,宫梅玲的《读祛心病》一书出版。2014年8月,黄晓鹂等学者结合自身具体实践出版了《阅读疗法实证研究》一书。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探讨,国内阅读疗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如王波、宫梅玲、黄晓鹂等学者的成就。目前,国内阅读疗法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实证研究方面屈指可数。实证研究者大多采用实验对照法,利用量表测评结合质性分析来证明疗效,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研究多以短期、试验性、一次性的活动较多〔4〕,大多缺乏后续,干预效果的持久性受到质疑。因此,目前国内阅读疗法滞留在发展阅读疗法阶段,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显然,疗效缺乏精准医学的客观论证成为制约我国阅读疗法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束缚,关键是要吸引医学界参与阅读疗法的研究和实践,用临床阅读疗法的实证研究、用技术手段精准测量评估阅读疗法的疗效,科学地证实阅读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高校医学院是医学界人才的摇篮,相较于普通高校,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和实践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医学院应该积极探索阅读疗法实践模式,以期可以突破国内阅读疗法发展困境,提升阅读疗法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使阅读疗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①实施主体优势:高校医学院图书馆、心理健康中心和各系部的教职员工一般都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其附属医院、合作医院更是不乏优秀的医师、护师和心理健康专家,在联合医学界、心理学界、图书情报界三方合作共同系统研究、实践阅读疗法,尤其是临床阅读疗法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无法超越的人才优势。②实施对象优势:高校医学院阅读疗法的实施对象主要为在校医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使阅读疗法更易于实施和被接受。同时高校医学生也是未来的医护人员,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持续地研究、践行临床阅读疗法,用精准医学客观证明阅读疗法的疗效,突破阅读疗法困境。
①显性资料优势:高校医学院及其合作医院、附属医院拥有众多优质全面的医学专业的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和医学数据库,可以为阅读疗法的研究、交流、实践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撑。②隐性知识优势: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图书”,自带有隐性知识,这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通过阅读、交流等途径与显性资料有效结合、反应后,可以推动、促进知识的创新,产生新的显性知识,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相较于普通高校,高校医学院整体的隐性知识更有利于与阅读疗法产生融合创新,使阅读疗法产生质的飞跃。
高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合作医院一般都配备有各种先进、精密的医学测量仪器,其中有些生理监测设备可以应用于阅读疗法实施过程,通过捕捉读者在书目阅读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信号,不断调整和优化阅读疗法法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阅读疗法的副作用,优化阅读疗法疗效,提升治疗效果。
有助于维护高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与普通大学生比较,高校医学生在学业、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他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将来才能更好、更有说服力地为人民、为社会开展医疗服务。
有利于完善阅读疗法体系和医院事业的健康发展。如前所述,高校医学院在阅读疗法临床实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于突破目前国内阅读疗法的发展困境,促进阅读疗法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同时,阅读疗法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患者了解病情、降低病耻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升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医院事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节约社会整体医疗成本,提升社会效益。阅读疗法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优点。在得到恰当的指导后,患者完全可以自己实行,限制少、易实现;并且阅读疗法书目易得、费用低,甚至可以是完全免费的。因此,阅读疗法可以大幅度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提升社会效益。
阅读疗法可以分为发展阅读疗法和临床阅读疗法。发展阅读疗法是阅读疗法的初级阶段,“我国当前的阅读疗法显而易见处于发展阅读疗法的阶段”〔1〕,甚至可以说还处于发展阅读疗法的起步阶段。因此,高校医学院开展阅读疗法实践要在做好发展阅读疗法模式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着力于临床实证研究和阅读疗法人才培养,以期取得阅读疗法研究质的突破。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种高校医学院阅读疗法实践模式,以供参考和借鉴。
课堂依然是大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全校范围内设置阅读疗法课程是宣传、普及阅读疗法最好、最有效的方式。阅读疗法课程设置有两种方式:一是嵌入式课程模式,将阅读疗法直接嵌入学校相关课程中。如可以将阅读疗法融入护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二是设置专业必修课,为学生系统、完整地讲授阅读疗法相关内容,将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
积极响应国家“三全育人”建设方案,构建高校医学院“阅读疗法导师团”制模式,深层次宣传、推广、普及阅读疗法,全面深入传授阅读疗法知识,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并积极参与实践、研究阅读疗法,培养学生阅读疗法临床科研者,为医学界开展阅读疗法临床实证研究储备和输送人才,以便将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测量评估阅读疗法的疗效,以精准医学提升阅读疗法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扩大阅读疗法的受众范围,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高校医学院可以与其附属医院、合作医院联合开展系统完整的阅读疗法临床实证研究。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图书馆员三方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各施所长,科学、客观地验证阅读疗法的疗效,以弥补现阶段国内阅读疗法在实践方面的不足,用临床实例证明阅读疗法的疗效,提高其可信度和接受度。
在阅读疗法临床实证研究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阅读疗法方案、最大限度地规避阅读疗法的副作用、提升并客观证明阅读疗法的疗效,循证医学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于是循证阅读疗法随之产生。循证阅读疗法是研究将预防医学中群体医学的理论与观念应用于阅读疗法实践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阅读疗法师在对患者做出诊断、治疗决策前收集充分的、最佳的、科学的证据〔5〕。
高校医学院应该积极实践阅读疗法研学模式:保持对阅读疗法发展动态的持续关注,不间断地研究、实践阅读疗法,及时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和科研成果;加强阅读疗法的跨部门、跨学科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以激发灵感实现知识创新;积极以阅读疗法为主题申请科研项目立项,争取各级基金的支持,以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并扩大阅读疗法的社会影响力。国内泰山医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在阅读疗法研学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树立了良好的范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阅读疗法实践不是一次次活动或一个个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实践伊始就应该从系统论角度做好整体规划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如此才能保障阅读疗法长期、持续、有效地运行。
阅读疗法涉及医学、心理学、图书馆学等多门学科,试图让单一部门或单一学界完整、系统地开展阅读疗法的研究和实践并非明智之举。唯有加强跨界协作研究,整合各界相关优势资源,互相配合,各施所长,才能保证阅读疗法体系的完整运行与全面发展。
阅读疗法书目是阅读疗法实践的核心要素。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阅读疗法书目。所以,阅读疗法书目体系的完善也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需要一代代的阅读疗法研究、实践者不断去完善、修正。
尽管阅读疗法有诸多优势,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若用之不当,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然而目前国内较少涉及阅读疗法副作用方面的研究,所以高校医学院在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阅读疗法副作用的研究,尝试在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使用精密的医学仪器设备监测生理信号,通过技术手段规避阅读疗法的副作用,不断优化阅读疗法方案,提升疗效。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不断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和习惯。高校医学院在实践阅读疗法时应该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和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阅读疗法,以适应读者的需求与习惯,才能不断扩大阅读疗法的受众范围,优化阅读疗法的宣传与实践方式,促进阅读疗法的发展与完善。
高校医学院具备完整、系统地实践阅读疗法的天然优势,应该积极探索阅读疗法实践模式并不断优化,在做好发展阅读疗法模式的基础上,着重以临床实证研究和培养阅读疗法人才为主,用精准医学客观证明阅读疗法的疗效,以突破目前国内阅读疗法发展的困境,提升阅读疗法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扩大阅读疗法的受众范围,让有需要的人们可以“开篇喜自得,一读疗沉疴”, 使阅读疗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