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贵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多元文化与人类的发展相伴相生。而大学生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多元交织的文化格局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重大。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人文涵养为核心内涵的“五蕴一体”思政教育理念也得到更多的认同。在实际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工作在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社区管理等专业的技能优势,利用灵活多变的社会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了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氛围、校园文化等多方资源,满足学生对于学习与成长的需求。
社会工作最早源于西方,它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与结伴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性的社会工作理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学东渐时期,我国的知识分子引入了社会工作理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社会工作的空白。我国于1986年设立了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由此,我国的社会工作逐渐发展起来。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助人自助,提供帮助的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提供服务。受帮助的人能够增强自身对社会与国家的认可,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社会工作理念的运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重大。从个人发展层面来说,社会工作有利于人们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发展。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社会工作有利于帮助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服务的需要。在社会服务工作中,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寻找社会资源并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帮助者自身的发展,丰富人们的认知,提高人们的实践水平。大学生处于人格健全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更加充分的投入到社会需求中去,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从本质上讲,社会工作理念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引入社会工作理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社会需求层面来说,社会工作能够有效的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工作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法规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矛盾的产生。个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个人的需求和利益都要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1]。哲学上讲,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当整体有需求时,个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来弥补整体的不足。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工作理念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满足他们的人生发展需求,提高个人素质与内涵。根据调查,高校的思想教育偏向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适合课堂教育,而社会工作偏向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适合体验式辅导,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五蕴一体”思政教育理念的课上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动。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个案社会工作是以个人为工作对象,在科学知识理论的运用下,通过建立和发展一定的关系,帮助个人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来助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与道德人格的完善。个案社会工作能够帮助个人有效地调节个人心理情绪与烦恼,从而帮助个人树立健康的心理。个案社会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互助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来辅助自身的学习,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个案社会工作还可以帮助个人探寻促进自我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对大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心理,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团体社会工作是指个人通过团体协作,帮助更多人实现工作目标的模式。团体社会工作方法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团体社会工作要求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即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社会工作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团体配合与协作能力,发挥团队的整合力与向心力,使团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教育,自我反思,通过团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激发团队成员在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起到推动作用。
社区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与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社区的生活百态是学生收集资源的重要沃土,社区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学生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融入社区,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好的为社区服务。如开展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为社区提供实际服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助人为乐的自豪感,从而达到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
理想信念的树立和道德品行的养成不是由施教者一味地灌输知识,用强硬的管理手段就能够实现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是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弊端。社会工作的尊重与接纳理念强调双方的平等性。在思政教育中,强调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要求施教者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与受教者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陪伴观察、实践体验、团体互动等非教学手段,让施教者带领学生先感受理想信念,然后再接受,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课上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与课下心理活动的组织,通过一对一个案咨询与小组团体辅导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社会工作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助人自助”的理念下,采取个案、团体等社会工作模式解决学生在情绪、行为、态度、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传统思政教育重课堂轻课下的很好补充。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如何能够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增加学生的职业认知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观,这也是困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就是强调要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活动中,培养参与服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唤醒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愿景,帮助学生制定全面的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终身学习和成长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生命意义的需要[2]。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仅是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结合社会工作理念帮助学生组建成长型学习团队,建设文化型社区,利用丰富的社团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艺术情操、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管理“思想”一个任务。大学生需要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人文涵养等多方面实现全面的成长,这也是“五蕴一体”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结合社会工作理念,引导学生在“多元”与“共识”中寻找平衡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在社会发展中寻求自我突破与发展,是对“五蕴一体”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论发展和成功实践。这种模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让课堂外的体验式活动更好地融入了思想教育中,也为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非职业思政教育者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适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