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玉新
随着近些年国家和社会对新型高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重要[1]。如今,高校人才培养正朝着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目标前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广泛合作,并在二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潜能,同时促进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成果。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强调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实践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长期培养获得的。后天的培育分智育和德育[2],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后者,因为,智育和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及高校的教学管理情况等直接相关,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其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乃至社会适应力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一个高智商、高能力的新型人才,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假如缺乏道德约束,没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保障,那么可能空有一身才华无处发挥,也可能因才华滥用产生不可控的严重后果。所以,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障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各领域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激烈碰撞。放眼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大量顶尖人才的共同努力。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型的,于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在教育面临如此复杂环境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落后。因为,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模糊期,如果没有科学、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可能无法认清形势,甚至可能会迷失方向,那么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无从谈起。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革命,各国之间比的是高科技,拼的是信息化[3]。崛起的中华民族要想在这场技术战争中取胜,跻身世界一流大国地位,那么创新型人才则是制胜法宝。国际竞争,实则是人才竞争;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创新;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因此,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2.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来自全球的严峻挑战。近些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世界格局也产生新的变化。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获得更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与拥护,但也不乏某些敌对势力企图诋毁社会主义、遏制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他们抓住青少年思想意志薄弱的特点,不惜利用各种卑劣手段腐蚀、摧残大学生的传统思想,大肆、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通过控制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摧毁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意志。此时,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型人才不但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更要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树立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坚定立场,才能真正为社会和国家所用。
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只是对技术有要求,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同样重要。试想,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出的高精尖人才,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作保障,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的危害将无法预测。因此,无论当今高校采取何种方法和策略进行人才培养,都不能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同步、重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一流人才。
从近些年高校大学生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少数大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其思想道德观念存在着若干问题,以至于出现大学生跳楼事件和一些违法犯罪等不良现象。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切的前提,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位,当代大学生才能有坚实的精神支柱去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才能够顺利、健康地成长为高精尖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当今时代,大到全球、各洲,小到国家、社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5G的到来开启了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只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修养才能胜任如今高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和工作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才不致于使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脱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型社会人才。具体来说,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爱国精神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前提。其次是公民道德教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大学生更不例外。再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仅凭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术远远不够,心智健全、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向未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然后是就业教育。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顺利毕业,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职业选择时既不能“凑合”,也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在锻炼和摸索中提升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最后是职业道德教育。高校育人并不是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也要为他们走出校门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提前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岗位负责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有更好的发展。
以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正是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高校要尽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掉队、不缺席,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才会顺利完成。
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确立其价值取向,这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基于此,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首先,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广义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单指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正确的价值认同,不致于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己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保持与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的个人道德水准。
其次,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育人方面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的形式主义教学模式,课堂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要。也就是说,高校在完成系列理论课程之外,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校园论坛、现场辩论等活动,多角度、多渠道地巩固强化教育效果;还可以营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符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促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处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如今,新型社交、视频软件深受广大青年欢迎,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几乎已经成为每个人手机上必不可少的APP。高校可以建立基于新媒体的教学平台,广大师生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另外,教师通过在教学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引导。此外,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题网站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一些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辅助手段。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是大势所趋。高等院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积极开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足发展贡献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