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来,实施立足“三农”问题的育人战略成为高校育人的又一导向。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新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立足“三农”问题的育人战略紧密结合起来[1]。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提供了育人目标和方向,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三农”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充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人才扎根农村,利用自身智力和技术优势,开发农村资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新形势下,新疆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应有效执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任务,训练学生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新疆较中东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独特的地域优势使其物产丰富,开发风、矿藏等自然资源,以及发展农业、畜牧业等常规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领域。同时,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有维吾尔族、克尔克孜族等17个不同民族,形成特色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同样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新疆本科院校已启动创新创业教育路线,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重点院校已经小有成效。2016年新疆大学创立的“新疆大学草根众创”,以企业为依托,联合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但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本依托企业,寻找城市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点,对乡村的涉猎有限。而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熟悉度,有接近乡村的天然优势和先决条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乡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新疆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条件,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整合乡村各类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观察全疆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模式,开设的专业基本依托传统的产业和专业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充分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
高职院校招生相对困难,为吸纳更多学生,通常为各专业设定良好的就业前景,依托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为学生构建美好的职业设想。但在常规教学中,专业教育往往基于传统专业设置,没能在专业教学中发挥创新创业的主体作用,学生毕业后基本停留在现有的产业行业中,开发利用整合资源的能力弱,创新创业意识局限。
新疆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创新创业只针对少数人,大部分人不具备创新创业才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只能以零碎的、简单化的方式出现,一般开设单一的一两门创新创业的课程,任课教师也由普通教师兼职,学时占比不高。在没有稳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里,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或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但参与人数有限,参赛学生也会在赛事过后热情剧减,学生没能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规划和职业前景。多数学校未建设优质的实践平台,且对外联动不够,参与学生有限,并且大部分停留在科技领域,立足乡村的较少。
创新创业教育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新疆高职院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基本都是兼职,辅导员等行政科室的教师居多,或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理论知识虽丰富,但实践经验有限。同时,专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容易忽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是主导、师资力量薄弱成为新疆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一大阻力。
2016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鼓励扶持全疆创新创业,尤其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工作。而多数高职院校没能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院校所属教育部门联系,未能得到一定政策、资金支持,未了解当地的产业模式,同时,多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只以开设理论课程为主,或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社团、俱乐部等,或是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专题报告,实践平台有限。学校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或者投资的高科技创业园区的建设和示范基地,仅是一种校外联系,学生学习和使用机会少,未能发挥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作用。
1.转变教育理念。当前职业教育更多着眼于当前的社会劳动需求,是一种以学生所在岗位的社会角色以及在岗位上取得的成果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社会的高速运转对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学校要努力发挥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正面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技术,还要具备知识、技术转移和创新的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人才培养体系、科研体系紧密结合,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
2.转变就业观念。新疆发展较为缓慢,导致部分地区“官本位”思想浓厚,很多父母包括学生本人认为事业单位是最好选择,对“以创业带就业”的职教发展趋向存有明显偏见。而高职院校注重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就业观念以岗位需求为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及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既能就业也能创业的择业意识,开发乡村资源,实现个人价值。
教育体系是教育的顶层设计,关系到育人的方向和质量,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利用专业特长和人才优势,服务乡村经济建设。
1.培育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发展创新教育、助力乡村发展必须打造一支强健的教师队伍。各学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选派一批教师入村,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当地产业模式、人力等基本情况的掌握,对农村的发展模式、发展空间等有一定的灵敏度,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于教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将农村创新创业训练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让学生一开始就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不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农村发展实际需要,借助农村人才缺失的窗口,指导学生利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掌握和利用好农村职业培训、科技培训等机会,使其成为最好的创业时机。此外,根据第一二产业的深度融合,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进行创业,并结合新媒体,并着眼农产品销售、民族文化等领域,扩大创新创业实践舞台。
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根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课程设计中,既要有创业类、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作为必修课程,也要有创业联盟、SYB和KAB创业训练等选修课程;二是注重课程设计层次感。纵向上,学校必须将农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乡村创新创业意向;二年级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学生农村创业培训经验,有效识别农村创业机会;三年级做好乡村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积极关注农村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实践。横向上,设立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学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专业指导教育系统,主要针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培养方法和技能;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专项教育体系,其中包含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使得学生能够对农村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充分认识。
3.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业兴趣,发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性。通过专题讲座、科技月、圆桌等活动方式,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通过设立基金、奖金等方式,对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联合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区、当地知名企业进行联动式教育,通过校区合作的育人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展现平台中企业的教育平台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广大学生提供现代农业信息、人才信息、优惠策略等,为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最佳教育环境。三是完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重视孵化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善于将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模式应用到实践教育中,这是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引进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不断激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与研究,使创新创业项目与技能培养融合,课内外有效结合。
学校应联动各方面,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一是主动联系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教育路线,联合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措施,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优化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积极与内地各高职院校联系,借鉴其成功经验完善自身。三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宣传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局限于个别涉农专业,让旅游、信息、物流等非涉农专业学生都参与到乡村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农村有更大的发展资源和空间。
新疆高职院校开展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不断探索,砥砺前行,通过转变教育和就业理念,培育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等路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