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煜维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江西赣南作为革命老区,解决其贫困问题,是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之一。文章以赣南H村调研为例,对脱贫攻坚前与脱贫攻坚后做出分析和对比,总结其特色经验,助力打造脱贫攻坚领跑的“双融共促”的江西样板。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任务具有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任务提供组织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的现实需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位于政党组织体系的末梢,长期扎根于农村,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对村情、民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很深,是连接国家政策与农村社会的桥梁。当前,我国脱贫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面临着扶贫资源与贫困群众之间很难有效对接的问题[1]。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将党和国家关于农村致富发展的政策落地生根,有效地保证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
精准扶贫任务开展,引起了党组织对基层工作重视。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对贫困群众生活疾苦有更实际、更深刻的感知,进而深化基层党员干部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在全面脱贫攻坚的背景下,针对农村地区基层党建空白、组织功能弱化,党员管理宽松软等问题,迫切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现状,加强自身建设。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务实特征,更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现实需求。
江口镇H村位于赣县区江口镇东北方向,距赣县区29公里,地处平江河畔,成团状分布,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村庄。全村有11个小组,共611户2484人。
H村是“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5人,占总户数7.7%、占总人口数5%;其中特困供养贫困户16户27人,低保贫困户30户91人,一般贫困户1户5人。全村党员32人,占总人口数1.3%。
2015年之前,H村领导班子年龄老化,村级活动场所不健全,是附近著名的三类村(支部成员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无心为人民服务)和后进村,虽然村里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好,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家家户户不通路、不设灯,青壮年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在村农户多为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2017年之后,H村党支部换届产生新一届村党支部,新的领导班子采取“党建+治理”“党建+产业”“党建+文化”等方式,两年时间里贫困户正常退出35户,贫困发生率由4.8%降至1.04%,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村47户125人全部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党建+治理”,打造生态宜居村庄。农村基层党组织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H村基层党组织齐心协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7年之前,H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景象曾让村民头痛不已,怨声载道,村民谢会兵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只要刮风下雨就要起身做清洁”,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有效地解决[2]。2017年以来,H村在党支部书记叶春春的带动建设下,该村委会通过集资分别完成了11个村小组道路硬化,通组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村民安全饮水问题、通电问题、水厕改革等问题得到解决,建设完成了村民休闲中心、卫生室、公交站台、停车场、文体活动场所等项目,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动员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规定,按照贫困村宜居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最终完成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艰苦工作。根据派发的调查问卷统计,51.07%的村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还带来了经济效益,40.2%的村民认为较好地保护了原生态,只有8.73%的村民认为没有太多变化。
2.“党建+产业”,拉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致力于产业的发展,力图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脱贫。2017年以来,H村以成立股份合作社为突破口,对需要开展土地整合治理的责任田进行整治,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H村按照“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引进赣州铭宸集团投资千万元打造蔬菜“百千万”扶贫工程项目。同时,鼓励贫困户入社务工,提升“内在造血”的能力。根据党员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推产业发展的情况较为满意,其中33%的党员认为非常满意,65%的党员基本满意,只有2%的党员不满意。另外,根据村民的问卷调查显示,村民虽然还存在不满意的地方,但村民对村庄发展基本持满意态度。
3.“党建+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致力于文化建设,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文明建设,打造乡风文明的村庄。H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发动村小组长成立“理事会、议事会、评选会”三会机制,开展每季孝顺家庭、创业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村民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其次,H村党支部在村中修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同伴之家和宗祠,为村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阵地保障。根据调查显示,77.3%的党员认为H村党支部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普遍提高了农村的整体文明,帮助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同时,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33位村民中,有74位村民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的问题中选择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由此可见,“党建+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扶贫促党建,加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以政治担当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促脱贫攻坚。H村党支部推行党员“标线、红线、底线”的三线管理模式,即以“标线”形式分别列出扶贫干部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触“红线”、越“底线”的党员干部分别进行预警和问责,力克扶贫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根据调查显示,有75.1%党员认为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党员干部、扶贫干部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根据村民的问卷调查,44.4%的村民满意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为,40.7%的村民较为认可,仅有12.3%的村民不满意和2.6%的村民不表态。
习近平强调,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H村“党建+扶贫”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属于系统性工程,二者的落实离不开全面规划和阶段性部署。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和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机结合,要对二者进行统筹规划,按照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将长时间的庞大的任务细分为短期内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提升执行的可操作性。要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同开展、同落实、同监督,避免二者目标设置太超前或者太滞后出现单向发展的问题,确保扶贫任务做到哪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就落地到哪里。
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和扶贫队伍选拔工作相结合,关键在于扩充人才资源。H村党支部把党员要求标准和扶贫队伍选拔标准相结合,严把质量关,把政治素质过硬、责任能力过强、工作作风踏实的同志选拔出来担任党务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关键职务,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同时就地培养优秀年轻党员,壮大人才队伍,完善当前农村干部队伍中的年龄结构不衔接、知识技能结构失衡的状况。
维护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与保障贫困户利益的本质要求。H村党支部自 2017 年以来强化执纪问责制度,通过对党员实行台账式管理,定期抽查贫困户落实情况,对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张贴通报。通过切实保障贫困户的利益,倒逼农村基层党组织执纪问责的落实,做到对党员和扶贫干部的监督,减少扶贫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完善和贫困户利益保障的“双融共促”。
治理“精神贫困”是实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贫困群众精神脱贫相结合的重点。党员干部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有丧失理想信念、为公意识淡薄、工作涣散等,贫困户精神贫困主要表现有争当贫困户、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脱贫等。H村党支部一方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把它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引领,另一方面采用“五星创评促脱贫”的工作方法,激发贫困户自强不息和奋发图强,提高他们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形成了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党风的脱贫热潮,为H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