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与实践路径

2021-04-17 07:02:00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全球化

陈 健

[提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基于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等实践逻辑,尤其是“一带一路”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等特点优势,通过其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能助力这一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惠及各国。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西方主导的逆全球化行径的掣肘及国内宏观经济等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二是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三是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我国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面对自身经济的复苏乏力,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举措,尤其是近年来,这些国家通过各种举措掣肘中国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一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屡屡通过技术封锁等方式给全球产业价值链断供,这就导致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这都表明随着国际形势和我国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坚持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所带来的收益已经明显减弱。种种因素使得中国作出了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安排,因为只要如此才能增强我国的竞争新优势,也才能更好地打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循环,但是我们强调的新发展格局不是走封闭的道路,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放,更好地畅通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1]如何构建这一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呢?“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互利共赢性、互联互通性等特点优势,其必然能够引领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一、“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一)应对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

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时至今日仍然复苏乏力,尤其是此次新冠疫情让本以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具体来讲,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一战和二战均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但是这种衰退都没有造成全球范围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卷入其中,加之当时的全球化程度远低于目前的全球化程度。正是由于目前的全球化程度较高,造成了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如“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16日发布《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预计全球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在2019年1.54万亿美元基础上减少40%;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遭受最严重打击,预计其外国直接投资在2022年之前无法实现复苏。”[2]可见,新冠疫情造成了各国之间经贸、人员的流动性受到很大限制,这必然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OECD和WB在2020年6月份预测指出,目前已经进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时期。可见,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二是,近年来西方的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逆全球化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既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自身的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全球化,而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行径,也有二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化造成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等系列问题,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不满,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西方主导的不合理的传统全球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逆全球化加剧。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并采取系列举措支持其本国产业回流,也针对多国发起了贸易摩擦,西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如德国2020年4月8日宣布修改《对外经济法》,对欧盟以外的国家投资实施严格的审核,等等。在这种逆全球化思潮等的影响下,全球外资直接投资和全球贸易额必然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可能会加剧西方国家实施逆全球化。如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纷纷强化了对外资的审查,并制定鼓励本国产业发展的规划,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低迷。面对这些问题,世界经济如何复苏成为人类走出困境的重大问题,通过“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破解这一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包容性的互利共赢发展倡议,超越了西方的那种单向度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尤其是其五通建设中的设施联通可以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如果通过“一带一路”能够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必然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加之,“一带一路”引领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将国内市场与沿线各国市场进行有机联通,如此必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

(二)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的实践方案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总体不容乐观,但是中国由于应对新冠疫情得力,因此,中国经济总体上好于其他国家,目前已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协同联动的发展之路。如面对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这种优势转化为中国的治理效能,使得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效,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也呈现复苏增长势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制度之优,而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还未走出疫情防控与经济统筹协调之路。如果通过“一带一路”带来的贸易畅通,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国家市场的复苏,加之,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引领作用,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一个联通。以及中国具有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这一制造业体系供给的产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中国制造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中国制造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在门类方面都呈现逐年递增和扩大的态势。这种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不仅为“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提供物质基础,也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物质需要。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联通。

(三)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的现实方案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我们依托劳动资源比较优势和对国外市场的出口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原先的这种依靠“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形势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会造成在关键环节和技术等领域受制于人,出现技术上的“卡脖子”等问题。如中兴、华为事件充分证明这点;二是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如果长期忽视这个问题将不利于我国经济优势和经济治理效能的发挥,从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健前行;三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各种风险加剧,过分依靠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将会带来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经济风险。加之,目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日益强烈,迫切需要供给更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这种需要。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在实践中找出适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而“一带一路”具有如下显著特征:一是其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者,理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展现使命和担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在科技、产业等方面加快自主创新,同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一带一路”是一条联通国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的互利共赢发展之路,如此,可以把中国国内市场循环带动起来,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涉及我国的东中西部省份,这就使得中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由原来的改革开放的内陆地区变成前沿地区,为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同时还能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中起到联通国外市场的作用,从而助力补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三是“一带一路”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健康等领域合作的务实高效合作倡议,如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贸易总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重,占到贸易总额的30%左右。而且,“一带一路”沿线也进行健康领域的合作,如共同应对新冠疫情,正是这些优势,确保了中国和沿线国家中离中国相对较近的国家的疫情控制总体好于其他区域的国家,这就有利于中国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的现实方案。

二、“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

(一)可持续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体现在“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关于“一带一路”强调的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3]可见,“一带一路”强调的这种可持续性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之中,这也是“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这种可持续性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筑牢“一带一路”发展的绿色底色。这种筑牢“一带一路”发展的绿色底色已经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被充分证实,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绿色丝路建设,注重发展的绿色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丝路建设也提出了系列论断,如他指出:“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努力呵护好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同各国一道打造‘绿色丝绸之路’。”[4]我国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系列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如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制定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环保部还专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为了从根本上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撑,2016年8月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委还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正是由于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才使得“一带一路”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一带一路”发展的这种绿色优势必然能够在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助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注重人类整体利益性。“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互利共赢开放倡议,其基于人类整体利益性的特征已经在“一带一路”过去几年的实践中被充分彰显,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均专门设立了改善沿线民生水平的资金。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我们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5]可见,“一带一路”强调的发展是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必然能够引领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

(二)互利共赢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在过去几年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巨大成效,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普遍支持,关键在于“一带一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大小等论亲疏,只要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均可以加入这一倡议。如据相关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经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系列论述,如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3]“一带一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主要基于如下原因:一是,“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平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倡导各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思想,其实践平台也必然会遵循这一逻辑。二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开放发展倡议,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为了人类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逻辑,这就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的那种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下提出的开放战略。如西方的马歇尔计划等就带有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扩张性,这种属性必然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公平交往。也就说“西方国家‘利润最大化’‘效率优先’和‘中心—外围’的发展理念,难以推动全球普惠平衡的发展,无法弥补国家、地区间日益扩大的贫富鸿沟。”[6]因此,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有其深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逻辑。“一带一路”的这种互利共赢原则必然能够引领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协调联动,而且“一带一路”的这种互利共赢优势也能够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协调联动提供可持续保障,因为这种互利共赢性原则使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相关企业等均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这就能够实现一个长久合作,因此,“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互利共赢优势。

(三)联通性功能优势

我们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一种互动和联通,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协调联动的关系。首先,国内大循环是处于根本的地位和位置,但是其要更好地实现发展,还必须充分融入到国际大循环体系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联通。因为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仅可以增加对产品、服务等的需求,促进产业供给能力的增加,为国内企业发展创造市场空间,同时也能增加进口,为国外企业提供机会,从而有效扩大进口规模,而进口规模的扩大又能反作用于出口,促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国际大循环又能倒逼国内大循环水平和规模的提升,因为国际大循环可以起到带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生产投资企业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格局之中,这就造成我国国内生产投资规模中有很大一部分由国际大循环进行投资和拉动,以及国际大循环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起到提升我国产业企业的发展水平的作用。因此,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种相互促进、协调联动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如何实现更好地联通呢?“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联通提供助益,“一带一路”之所以具有这种联通性,主要在于如下因素:一是,“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中就有贸易畅通,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和沿线其他国家等区域,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通过贸易畅通建设,必然可以起到贯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和沿线国外段区域的作用,进而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双循环。二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项目就是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建设,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性,中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路基金等均专门设立相关基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可以为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带来很大机遇,促进国内和沿线其他国家企业加快供给“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这必然能够促进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繁荣与联通,以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之后,也能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循环提供基础保障。三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资金融通也能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资金融通必然能够带动市场的活跃,把各国国内市场与沿线区域市场进行有机联通,因为资金融通的实现也主要依靠一定载体进行,这就必然带来产品等市场的互通。可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联通性的功能优势,这一优势在实践中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循环,也能助力全球化向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全球化方向发展,变革西方的那种传统全球化,西方的那种传统全球化究其实质就是“以‘普世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垄断资本霸权、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强国军事霸权’三位一体的旧经济全球化。”[7]因此,通过发挥“一带一路”在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必将助力这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惠及中国和世界。

三、“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引领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要想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相关顶层设计,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依据,因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治理意义重大,要进行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及源头治理等。关于这方面的治理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8],但是目前相关制度体系还存在一定短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缺少相关顶层设计,难以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齐心参与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合力。二是,还缺少“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专门推进机构。只有建立专门的推进机构负责落实这一新发展格局,才能助力这一方案取得实效。三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这一新发展格局中的责任和担当也缺少相关制度设计。如对于各国应如何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引领的这一新发展格局之中,都缺少相关制度设计,如此不利于调动各方主动参与这一新发展格局之中。四是,对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领域也缺少相关制度设计,如此不利于从深层推进这一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五是,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这一方面还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六是,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一项方案要想取得实效,离不开各方的常态化沟通,“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不例外,其也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常态化沟通协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优势建立信任基础。七是,缺少“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标准体系。对于“一带一路”引领什么样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缺少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只有建立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体系,才能确保“一带一路”引领这一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八是,缺少相关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缺少专门的基金进行支撑,这必然不利于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可持续化发展。九是,缺少相关平台支撑。“一带一路”引领这一新发展格局还需要专门的平台予以支撑,如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关平台等需要不断创设,才能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引领这一新发展格局。

(二)西方主导的逆全球化行径的掣肘

随着各国深度融入全球化,各国已经形成利益相连的经济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任何国家都不能逆全球化发展大势,必须通过切实举措支持全球化发展,促进全球化向包容性方向发展,如中国实施了“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批准设立了上海自贸区等若干自贸区,以实际行动推动全面开放,坚定全球化发展大势。关于坚定全球化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9]可见,中国是坚定支持全球化发展方向。但是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复苏乏力,便将自身的经济颓势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大国面对本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颓势凸显等问题,一方面毫无根据的指责中国,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对中国的系列掣肘性行径。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大国通过限制高端技术出口和中国产品进口等方式来遏制中国崛起,西方的这种方式带有明显的以资本为中心的霸权主义倾向。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并多次撕毁谈判协定。美国等西方大国还利用其在互联网等方面优势对中国进行污名化,试图通过污名化掣肘中国发展。如污名化中国抗疫,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表明美国等西方大国正在封锁和打压中国。这种外部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使我国遭受西方国家高新技术战略封锁,这些也导致我国面对来自其他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的竞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不利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因此,必须采取切实举措予以破解。

(三)我国内部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在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以国际市场循环为主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引进外资等方式获得收益,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加速了这一进程,但是这一进程的加速并没有显著激发中国国内市场潜力,这一问题的存在如果不能改变将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二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从而加速去产能去库存,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因为“通过供给侧改革对资源错配进行纠偏,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高质高效动力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0]由于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趋向饱和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一些制造业也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如一些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属于耐用品,更新换代比较慢,加之新冠疫情及西方逆全球化行径的影响,对这些传统制造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之我国居民的美好生活诉求也日益强烈,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也产生更高要求,面对这些压力,将对我国传统产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如果不进行转型升级将直接面临发展之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对“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四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首先是,城乡二元收入差距还在一定程度存在,广大农村居民在收入方面还存在不足,农村活力、农村市场还未有效激发,这将不利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其次,居民在房贷方面的支出偏高,不利于其他消费支出流入消费市场,这将对国内大循环市场主体地位的形成产生制约作用;再次,我国中低收入人口还占很大比重。如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11]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将对“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生一定制约作用。五是,我国市场环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要想助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必须采取切实举措进一步优化我国宏观经济环境。

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

做好精准高效的制度设计,是确保一切方案顺利推进的坚强保障。必须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快“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通过精准高效的顶层设计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各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局面。例如加快建立能够传播清楚、传播到位这一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沿线各国利益的新发展格局,能够促进沿线各国市场的有效联通、扩大各国的市场空间,为各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新发展格局,如此才能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参与到这一新发展格局之中,同时,还应把“一带一路”引领的这一新发展格局对于沿线各主体的益处也充分的阐释清楚,传播到位,如此才能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各方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中;同时,中国还应充分展现大国担当和责任,主动推动“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例如中国应主动争取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到这一新发展格局之中,从而落实好这项举措;二是,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主动作为,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协调推进机构,从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推动这一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保障,在这一机构中不仅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还负责一些经贸纠纷的协调和处理;三是,通过政策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明确界定“一带一路”沿线各方在参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责任与担当,从而为各方齐心参与这一新发展格局扫清障碍。四是,加快“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领域的制度设计。“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市场、产业等各个微观领域,这些领域都要进行良好的政策制度设计,确保这一新发展格局能够向纵深推进,取得实效,如“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价值链如何建构,如何在建构中能够更好地维护沿线各国经济权益,体现各国产业特色等均应进行政策设计,以及对于沿线的贫困治理问题,也应充分考量进去,建立能够有利于沿线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引领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此也能赢得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新发展格局的信任与支持;五是,加快建立有利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制度体系。这一新发展格局要想从根本上推进好,还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如此才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参与这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六是,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要想更好地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参与到“一带一路”引领的这一新发展格局中,必须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而且这一沟通协商机制应涉及从官方到民间各主体,形成从官方到民间的常态化沟通协商体系,为整体推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七是,对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建立“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指标和标准体系。在这一指标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中应坚持沿线各国充分协商、互利共赢等原则,如此,才能助力“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八是,应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应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专门设立支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专项基金;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还应充分协商鼓励各国银行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九是,建立若干个有利于“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合作平台。如一方面要加快沿线各国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经贸市场,打通各国间的经贸壁垒,促进各国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沿线临近国家之间可以先行先试,建立临近几个国家合作的区域大市场,通过合作成效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到这一市场体系中;另一方面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建立若干个产业合作园区、科技研发基地等,夯实“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通过以上举措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

(二)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会遇到西方大国的掣肘等制约因素,基于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予以破解: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强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以开放合作取得的成效,赢得西方发达国家的信任与支持。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还应建立应对西方逆全球化的应对体系。一方面,针对西方大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大幅降低的实际,沿线各国应加快畅通各国市场,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大循环的格局,减少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另一方面,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高新技术垄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快联合攻关步伐,加快建立高科技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应积极推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其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贸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快建立应对沿线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安全问题的协调联动的行动体系。“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区域恐怖主义、政权更迭频繁等安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了很大挑战,基于此,为了捍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益,沿线各国必须建立联合应对这些安全问题的体制机制,从而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还应加快市场环境的优化,打造有利于沿线经贸交往和投融资便利化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切实举措促进沿线市场的公平化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彰显公平正义的区域市场体系,确保沿线各国均能在这一市场体系中获得公平发展。五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循环为主题,建立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对于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一体化循环的制约因素进行积极破解,从而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益。六是,建立和西方国家常态化的谈判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和西方国家产生的经贸冲突等,应建立以谈判解决争端为主的机制,从而把双方的经贸冲突等降到最低限度。通过以上举措,建立应对西方逆全球化行径等的应对体系,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

(三)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要想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还必须筑牢我国国内经济根基,具体通过如下举措:一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改革,构建体现公平和效率的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助力国内市场大循环,带动国际市场发展,从而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东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循环发展中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东中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如此才能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助力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应注重税收等手段在调节再分配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数据、资本、知识、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进行分配的体制机制,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这些生产要素的共建共享。二是,加快世界前沿科技的自主创新步伐,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要想更好地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加快世界前沿科技的自主创新步伐,解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先发技术优势,搞技术垄断和技术霸权,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这也是我们强调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原因之一。我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的优势,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及还应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倒逼我国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同时,还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展现担当,建立“一带一路”沿线联合创新、联合攻关前沿科技的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数字丝路、创新丝路建设。三是,我国应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筑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保障。通过切实举措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筑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具体来讲,首先,应加快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建立常态化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其次,加快新基建建设,为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保障;以及还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以上举措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从而为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我国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如我国应积极把本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布局充分放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一大区域进行考量,推动构建中国制造业主导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价值链,因为目前沿线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整体低于中国,我国如果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担当,构建中国制造业主导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价值链,必将有利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实现中国国内市场与沿线其他国家市场的一种联通,进而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从而助力“一带一路”引领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三是,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东中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区域市场的互联互通。首先,应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建设,着力打造我国国内东中西部地区一体化的国内市场大循环大流通体系,以此为基础,着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外段延伸;其次,中国还应加快国内市场环境建设,打造凸显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再次,加快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全国一体化的信用体系,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龙头示范作用;同时,还应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如加快电子商务、在线经济等的发展,为市场智能化发展提供助益。四是,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主体。例如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供给能够满足人民美好产品需要的高质量产品,积极开发绿色、健康消费项目,从而助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循环提供重要支撑。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一带一路”引领的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全球化。我国构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是要走封闭的道路,而是要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为畅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循环提供重要推动力,因此,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一带一路”引领的基于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全球化。通过以上举措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全球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 01:40:48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14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格局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9:02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6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