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青艳,张冰玉,孙麓涵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员干部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而学术界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实效性的研究较少,笔者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关口”一词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洛阳有武库、 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关口原是指通往一个地区的山口、隘路,后引申为“关的出入口或往来必经的处所”“牙关”“难关”“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转折点”等,电力系统的“关口”是指厂网之间、区域性电网之间电力设备资产和经营管理范围的分界处。《辞海》中,“关”字解释为“要塞;出入的要道”[3]。本研究中的“关口”可以理解为关键的地方、环节或起决定作用的时机、环节。关口前移,就是强调将工作的关键环节或起决定作用的时机前移,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是指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前移。作为一种改革理念,关口前移的实施和推行必然要求高校转变党风廉政建设中“事后教育”“事后处置”“事后严惩”的惯性思维,强化“事前教育”“事先预防”“事先提醒”“事先警示”的意识[4]。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实效”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本研究中所谈到的“实效”主要指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与开展这一活动的期望目标相比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实效性”主要指实践活动指向的明确性与结果的明显性[5],概括来讲,“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实效性”是指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前置预防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如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宣传是否深入人心,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制度的落实是否达到事先预防的效果等。
(1)减少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后期实践的工作量并节约时间成本。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每个环节与节点都紧密联系,并有其各自相应的风险,如果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落实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后期建设的实践工作就能更加平稳地开展。前期工作具有铺垫作用,前期准备工作越充分,党风廉政建设这座大楼的“根基”就越牢固,承载的高度就会越高,进而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充分体现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效率。
(2)提高新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质量。意识是行动的向导,精准的关口前移工作能遏制不良之风的苗头,前期牢牢系好“保险绳”能保证后期党风廉政建设的质量与效果。要直面外部考验,适时拉响警报,通过内部自我净化、外部干预制止,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保持头脑清醒,交好党建答卷,避免脱离群众、精神懈怠的危险,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有组织地将党风廉政建设从小规模规制向大规模防治推进。针对具体目标,主动地进行事前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将预算、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为更好地开展研究,2021年5月—7月,面向沈阳若干高校教职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每份问卷涉及9个问题,均为客观题,其中,8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研究的技术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分类归纳法等,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目标高校进行随机抽取,保证数据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运用统计分析法对问卷中每个问题及选项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最终统计结果;运用分类归纳法,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进而根据新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措施中一些关键环节的调查结果,对其实效性作出评价。
为反映高校选拔任用干部人事制度的严格程度,选取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杜绝“带病上岗”这一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回答“非常好”的高达71人,回答“好”的为47人,回答“一般”的仅为6人,回答“差”的为0人。整体来看,高校执行人事制度的严格程度很高,效果很好。
权力配置是否科学、制约权力是否有效,是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重点关注的一点,调查高校权力配置上“避免大权被揽”的情况时,65人回答“非常好”,52人回答“好”,7人回答“一般”,0人回答“差”,说明高校分工细化、明确,权力责任落实科学、有效,这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期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
高校实施监督涉及9种监督形式,分别是党内监督、党外监督、上级监督、下级监督、同级监督、群众监督、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各种监督形式都有一定人员参与,而且人数趋于平均,说明实践中高校实施监督的形式丰富,而且落实有效。其中,选择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这两项的人数最多,分别是96人、82人;选择业内监督、社会监督这两项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是44人、40人。在今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中,还应该多加强业内监督、社会监督,同时,完善和推进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的三级监督机制建设[6]。
整个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各个部门认真履行与落实各自职能,更需要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关口前移侧重党风廉政建设对违规违纪的前期防控工作,不仅涉及人、财、物的实际分配,还涉及对各级人员的监督管理,问卷不仅面向高校监督管理各级一把手这一群体对象,也面向直接掌管人、财、物和公共资源的人员。对于所在高校对各级一把手以及掌管人、财、物和公共资源的人员进行管理监督的情况调查,回答“非常好”的人数远远超过后3项的人数,高达76人,回答“好”的人数为45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3人,0人回答“差”,说明现实中这一工作落实力度大,受关注程度高。
资金与财务管理是防止后续出现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高校资金与财务管理严格,就能进一步防止出现重大问题。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有其各自相应的风险,只有每一步责任都严格有效落实,才能保证后序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所在高校资金与财务管理上防止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调查,回答“非常好”的人数高达84人,占有效问卷的50%以上,回答“好”的人数为39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1人,0人回答“差”,说明现实工作中党风廉政建设投入力度大、效果好,应继续保持并加强。
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违规违纪。对于高校构建科技防腐反腐平台的情况调查,回答“非常好”的人数为 64人,回答“好”的人数为54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6人,0人回答“差”,说明新时代防腐反腐越来越科技化、创新化,也成为未来工作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根本,思想道德修养高,更能有利于遏制不良之风。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涉及党内理论、党规党纪、警示教育等方面,而严肃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7]。对于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方面情况的调查,回答“非常好”的人数为 72人,回答“好”的人数为48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4人,0人回答“差”,说明高校加强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情况好,效果明显。只有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增强防腐拒变能力[8],才能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质量与效果。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还应注重这一举措的效果,即能否有效防止人格和价值观的扭曲。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防止人格和价值观扭曲的调查中,回答“非常好”的人数为 72人,回答“好”的人数为47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5人,0人回答“差”,说明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减少不良影响的实效性显著。
在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对比之前的实效性程度调查中,回答“非常好”的人数为79人,回答“好”的人数为44人,回答“一般”的人数为1人,0人回答“差”。说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越来越好,这将大大增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深入落实的信心与动力。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确定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情况对比过去已取得了显著实效,说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措施可行性强、实效性好。可以推测在未来工作中,通过不断调整与改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实效性将呈良好态势,有助于高校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腐败行为常常将行政权力隐蔽于学术权力中,如职称评定中可能存在“潜规则”。由于各个环节涉及部门众多,责任交错繁杂,前期很难精准识别。教学、财务、行政等部门会出现“踢皮球”等推卸责任的情况,而不良行为具有隐蔽性、伪装性,很难采集证据,再加上监督者可能有一定的主观性,会大大增加责任界定的难度,这就容易降低监督质效[9]。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一些关键环节,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工作取得的效果难以在时间上客观把控,因而跟进工作的时间节点难以准确制定,周期难以统计,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成本,也影响了实效性。
此外,不同人员解读文件时领悟核心思想的能力不同,再加上缺乏机制管控,会导致政策落实的行动力差,甚至偏离正确轨道,出现过于激进或者过于消极两种极端情况,影响政策落实的时间进度。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措施中可借鉴的经验少,与之配套的人、财、物的利用程度尚未可知,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并进行调整,往往是一边尝试,一边总结经验。同时,缺少专业人员,还存在整体理论体系不够成熟的问题,需要不断培养新人,但一些措施试错风险又很大。例如,要利用科技进行反腐防腐,相关智能软件研发需要很高的成本,会增加成本预算。
针对责任界定难度大、行为隐蔽这一实施困境,应制定并完善奖惩机制。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应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从两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才能形成对比,保证实施效果。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热情,惩罚机制可以为那些思想动摇的人敲响警钟。而与奖惩机制相配套的是各部门要清晰细致地划分职责,以便于进行责任界定。因此,工作中,较为重大的学术项目应设置基层—中层—高层多个批准层级,做到严格审查,这样不仅便于细化职责,也便于多人监督与制约。由于行贿之人买通批准层级的每个人的概率很低,就会阻断行贿现象,职称评定中的“潜规则”等也会被阻断,进而加大了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效性的力度。
针对跟进措施落实时间不易准确衡量这一实施困境,应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明确增强实效性的路径。
时间上,可以定为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并针对每个时间节点,在开始之前先开会商讨任务计划,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阶段的判断力、领悟力与执行力,时刻保持清醒的规划思路。即便面对再复杂的形势,也要及时识别,针对短期、中期、长期设置不同的考核达标标准,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
空间上,应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由于线上更加便捷、快速,一些紧急的通知与文件通过网络工作群可以快速地传递。线上问卷调查不仅匿名性强,而且数据统计快,运用网络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成本。而线下实地考察针对的是一些现场性、实践性较强的项目,例如:一些人员的配备落实是否到位、物资使用情况是否属实、资金利用是否公正、实地建设的项目是否如期完成等问题,这些是线上虚拟空间所掌控不了的,因而需要去现场进行核验、盘问和验收。总之,两种方式相辅相成,配合使用能提升实效性。
针对可借鉴经验少、试错成本大这一实施困境,除调用专业的、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外,还要不断与时俱进,成立专门的团队,培养教育新人。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一些措施试错风险大,既需要专业人员科学预估人、财、物等预算成本的使用与支出,也需要专业人员潜心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教育者如何更新传播形式、如何使受教育者提高接受程度与效果、哪些传播载体可以使用、如何更高效利用教育环境等。这个过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学科,为更好地协调配合,需要专业团队经过长时间去打磨、通过实践去检验。同时,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10],实现全国统一、分级管理,利用好大数据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智慧党风廉政建设和云培训。
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职责神圣、使命光荣。作为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高校应该成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制高点,而不应成为腐败的集散地。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工作,提高其实效性,以有效减少腐败和遏制腐败,塑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