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17 15:24韩芳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肺病阻塞性功能

韩芳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泰州225500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气流持续受限[1]。该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呈现为进行性加重状态,通常伴有肺部异常炎症反应出现。该疾病的自然病程尚不可逆转,现阶段也没有一种特异性药物来减慢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WHO将肺康复归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2-3]。综合肺康复方案包括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呼吸肌功能锻炼与运动训练等内容[4-5]。为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行呼吸功能训练,并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6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经影像学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③伴急性加重;④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⑤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依从性低下;④伴有外周血管、下肢关节疾病;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肋骨骨折与气胸。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共43例,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65~75岁,平均(69.96±2.15)岁。对照组共43例,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66~74岁,平均(69.92±2.1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呼吸功能训练:①人工呼吸阻力训练:通过将肺内残余气体排出的方式来促使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避免小气道闭合过早,具体操作过程为:选取一个容量为800~1 000 mL的塑料瓶,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尽可能朝瓶中将肺内气体吹入,每次控制为3~5 min,每天训练3~4次。②膈肌训练: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医护人员将双掌轻轻在患者上腹部进行按压,上抬膈肌,指导患者经口慢慢呼气,对抗腹部压力,共持续10 min。③呼吸肌训练:采用POwERbreathe K5呼吸训练器对患者的MIP(最大吸气压)进行测量,设定训练阻力为20%MIP,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抬起头部10~15°,充分放松全身,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到处于平稳状态后,指导患者将鼻夹佩戴好,若患者上肢肌力达3级,则可指导患者握好呼吸训练器,若上肢肌力在3级以下,则可由将患者家属进行辅助,等到患者呼气正常后,指导其将嘴唇与吸气管口对准,快速吸气,时间控制在6 s以上,然后再慢慢呼气,将以上过程反复操作,每组训练为30次,每天行2组训练,每周共训练3 d。结束每周训练后,对MIP进行再次测量,将再次测量得到的MIP设置为下周训练阻力值。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EF(呼气峰流速)、FVC(用力肺活量)与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6-7]。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两组干预前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FVC、FEV1、PEF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P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和职业性粉尘、吸烟等不良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8-9]。该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通常伴有喘息、咳嗽与气促,且极易反复性发作,不仅会促使肺血管、肺泡与气道受损,通常也可能使得心脏、骨骼肌以及骨骼等肺外组织受损,故该疾病属于一种多基因全身性疾病。该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为机体内蛋白酶一抗蛋白酶失衡,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肺部顺应性降低,患者随之出现肺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0-11]。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常规基础治疗后,临床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为了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还需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行呼吸功能训练[12-13]。该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PEF分别为(1.75±0.88)L、(1.48±0.22)L、(191.12±8.52)L/min,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行呼吸功能训练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邵燕儿等学者[14]经研究也发现,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分别为(3.8±1.0)L、(2.4±1.0)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该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提示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行呼吸功能训练能促使其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该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呼吸功能训练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人工呼吸阻力训练通过指导患者通过将肺内残余气体排出的方式来促使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对肺泡内气体排空进行促进,避免小气道闭合过早,改善肺功能与气道功能。其次,膈肌训练与呼吸肌训练能促使患者呼吸方式得到转变,将呼吸功耗降低,使得肺部伸缩性与呼吸肌耐力提高,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肌锻炼强度与耐力,进而将肺功能增强。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

综上所述,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行呼吸功能训练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猜你喜欢
肺病阻塞性功能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