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伟 王喜英 孙青玲
(新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新乡 453000)
急诊收治的患者普遍病情急切进展速度快,所以需及时进行抢救,而在抢救过程中护理内容也非常复杂。临床实践表明,提高护理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1]。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能够对常规护理流程予以整合和补充,有效改进细节之处,最终不断提高抢救效率和预后效果、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2]。
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32例急诊危重症病人。研究组男5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8±5.1)岁;对照组男52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6±6.8)岁。
1.2.1对照组
对照组未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主要内容有:(1)指导急诊危重症病人卧床吸氧,严密监测其基础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图等);(2)建立好静脉通路,完善各项基础检查;(3)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1.2.2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主要内容有:(1)组建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小组:邀请专家对小组成员培训急诊护理知识,与此同时加强考核,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迅速且准确地分辨急诊症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做出分级处理,从而有效缩短分诊时间;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减轻其工作压力;(2)准备齐全抢救器械和药品:每日有值班人员负责检查抢救器械和药品,做到随用随到,对使用评率高的以期加强维护,定期消毒,保持设备运转正常;(3)设置急诊分诊台:按照病情分级制度对危重患者实施首诊负责制,设置分诊台,先由高年资护士检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和简单询问患者病情,将其进行分级,对存在严重生命危险患者需加速处理;(4)建立绿色就诊通道:为急诊危重症病人设置专门的救治窗口,急诊危重症病人无需挂号,实施先救治再付费再办住院手续等流程,从而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不断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优化急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病人进入急诊室的2min内吸氧,5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测,护士长负责调配工作,为每一名患者配置一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负责接诊到救治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安排好辅助护士做好各项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6)记录优化:为每一位急诊危重症病人设置急救档案,实时记录每一位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检查和诊断结果以及救治方案等,救治结束后由责任护士负责与病房护士交接,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确认无误后签字。
分析两组急诊危重症病人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比较(min)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比较[n(%)]
急诊科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科室之一,接收病情复杂且进展快的患者居多。急诊医护工作人员在不了解患者所患疾病前提下需快速做出判断,从而予以诊治[3]。一旦救治率不高将会引发矛盾,导致恶性事件发生。调查研究显示,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对医院的评价是导致医患和护患矛盾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4]。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预见性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和总结及时补充常规护理流程不足之处,以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成功救治率[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急诊危重症病人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关研究显示,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不断提高急诊护理水平。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不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将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抢救工作之中,避免因为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抢救时机被耽误。基于此,为急诊危重症病人创造更多的抢救时间。总而言之,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树立主动护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最终为急诊危重症病人提供全方位地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可显著提高急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效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