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辉
当今社会中,“平等”似乎成为了高频热词。许多人十分热衷于“人人平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平等可能会扼杀个体本身的天性,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展现个体的独特性。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终于实现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蜕变。经过无数仁人志士一步步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已经有条件实现人人平等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想要不断进步,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吃大锅饭、虚度时日的生活,必然是饱受诟病的。因此,有些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勇敢地独辟蹊径,追求自己想要的。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描述了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人们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被完全确定。这种现象在二十世纪初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在当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选择。想要区别对待还是一视同仁,全凭人们的一己之念。
孔子曾说过,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都是不同的,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有效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补足其短板。学生也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才会知道自己擅长的方向。可以说,在个人发展中,因人而异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做个假设,假如每个人生下来时各方面条件都相同,接受的教育、自己的选择也都相同,那么将来会有很多一样的人,社会就失去了多样性。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缺陷。如果他们都是相似的,那么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残缺甚至混乱。
《谈修养》中讲到,人都有一颗羞恶之心,孟子也曾提到人人有恻隐之心,当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被區别对待时,一个人的心中便会产生羞恶之心,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会产生动力、努力追赶,为的是与他人持平。因此,区别对待才更有效果。
可是,有些人被区别对待时会产生不满,渴望一视同仁,当被一视同仁时,也会产生不满,要求区别对待。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的不满足。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想要区别对待又想要一视同仁是不可能的。这种人大抵是自己不够努力,既想要“区别对待”的心理满足感也想要“一视同仁”的红利。
所以我认为,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上海市崇明中学 (上海市 2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