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川沙

2021-04-16 07:24仲富兰
东方企业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布上海精神

仲富兰

川沙縣为什么叫“川沙”呢?我曾对这个问题发生过兴趣,也读了不少川沙的地方志材料。“川沙”之名,与滨海的地理位置有关。濒临大海的民众,在生计上盐业为一大宗。川沙乃江南古镇,它又是因盐而兴。明代初年,上海有七大盐场,八团镇占了三强。八团就是今天的川沙古镇。

明弘治《上海志》记载:“八团镇在十七保,去县东五十四里,居民率多鹾丁,以盐贾辐辏逐末者多归焉,市有三场盐课司。”八团一带为沿海滩地,盛产食盐。沿海滩涂有十多个洼地可以泊船,其中,尤以“川沙洼”最深最宽,是理想的泊船的运输港湾。到了明万历年间,已是“生聚日繁,人文渐盛,巍然为滨海巨镇”。直至嘉靖年间,八团及其周围地区倭寇猖獗,朝廷采纳了当地民众的建议,才在镇的四周修筑城墙,八团镇就改名为川沙堡城。川沙之名由此流传。

现在的新上海人都称上海手工织的布叫“土布”,但上海本地人不叫它“土布”,而叫“老布”,因为老布不可复制,用一点就少一点。即使还原当年的织布技术,也无法织出当年的那个味道,典型的“非遗”啊!别看老布不起眼,专业人士分析说要经过70多道工艺,才能从棉花变成棉花条。为了传承这份事业,在川沙土生土长的陈曙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工程学院毕业专业人士,从事服装设计行业已经20年,曾就职于法国、日本大牌公司,出于对川沙老布的挚爱,她团结了川沙镇的“非遗”传承人,发下宏愿,将这些老手艺人、老织匠的手艺,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要将川沙老布的传统精髓及其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她认为,川沙老布传承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工艺,蕴含的更是一种精神——“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

她们联合了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等16所大专院校的学生参与设计,做“产学研”合作,学习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蕴含的内在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仅是直观地呈现文创产品,更需要在其精神文化和新形式的推广上有所创新;将中华传统布艺文化的精髓化作文化的标识,并将这种标识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是“红”动川沙的新势力,带着川沙老一辈人的期望,将传统川沙老布结合了匠心设计,使得老布摆脱了被压箱底的命运,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土布变成了书签、钱包、抱枕、钥匙包、茶席和杯垫等日常用品……

现代的文明,背后是一脉的情怀。川沙“红”独创老布布艺的“活态传承”,把老布承载的时代变迁、厚重历史和无言经典传承给世人;倾尽心力从传统中出新,让老布可以和普通大众息息相关,日日相伴,不显眼不高调,悄悄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绵长历史。人生漫长且短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传统中走来的川沙“红”,我期待它在传统中萃新,惜物惜时、且行且珍惜。

猜你喜欢
土布上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用土布贴画留存美的生活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拿出精神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一步一布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