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优,贾茹雪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征程,我国的研究生队伍逐渐壮大,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相协调,培养铁道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1]。
结合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于2020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再次强调“注重分类培养”这一号召,研究生教育培养应当针对学术型、专业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然而,由于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硕士培养很大程度上依旧沿用了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虽然两类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都依托于铁道工程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但是二者培养目标迥异,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铁道工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有利于科学地建立学术型、专业型两类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是时代背景下适应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深化铁道专业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人才提供支撑[2]。
文章通过分析铁道工程专业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类研究生的主要差异和培养特性,试图提出针对分类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和措施,进而构建起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体系。
为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且铁道工程专业兼备土木工程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的特性,科研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学术型和专业型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之间存在目标、需求、内容上的区别,二者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培养模式的不同。
学术型和专业型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其培养目标分别以科研创新和工程应用为主导,导向性具有明显差别[3]。
铁道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理论专业课程,并且参与相关课题。该类研究生的培养旨在提升创新、科研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复杂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博士选拔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学习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技术解决铁道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旨在培养既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拥有出色应用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可从事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普通铁路和城市轨道项目中的各类工作。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学术型和专业型铁道工程研究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学术型的铁道工程研究生培养应当聚焦于科教融合,加强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从多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应当与工程项目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开增设实践性课程,促进生产与教育的融会贯通,从而使专业型研究生掌握关键技能,提升其铁道工程专业技术运用能力,满足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
考虑到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其教育培养内容也会有所区分。
学术型铁道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在内容上更注重专业理论、科研方法等部分的学习,强夯基础,探索创新,强调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并重点对铁道工程研究领域进行深度培养,使学术型铁道工程研究生能够对现存理论和方法的不足提出新的观点,也能够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专业型铁道工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在具体内容方面强调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铁道工程的具体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研究。同时,培养内容包含设计、施工、运维等铁道工程的技术工作锻炼和培养,结合环境气候、经济文化、地理地形、软件智能等多领域应用[4],使专业型铁道工程研究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当下铁道工程领域多元化的发展使研究生培养变得更加多样化,而分类培养则能够针对不同培养目标、需求和内容进行教育,所以如果想要满足铁道工程行业不同种类人才的社会需要,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是关键[5]。
结合以上所述铁道工程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征和区别,提出以下几点分类培养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1)分类招考
按照自我职业规划,毕业生选择报考学术或专业硕士。现在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虽然进行了分类招收,但还是采用了相同模式的招考流程,且最终录取有很大比例进行了调剂。在招考过程中,除了注重考查专业知识、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外,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录应当关注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学科竞赛以及创新能力;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则需参考其具体实践经历、铁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评价等。
(2)分类设置学科课程
在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学科课程的设置可以称为重中之重[7]。根据培养目标和需求的不同定位,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分别以科研创新、工程应用为基本导向进行课程划分。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需要设置基础学科和铁道工程专业理论课,这是进行后续科研学习的基础。而科研技术与方法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研技术路线与方法论;创新思维挖掘则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发展性思维能力,这些可以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创造[6]。
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除了通用的基础学科和铁道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之外,技术培训和铁道工程项目实践等课程能加强研究生的实际职业应用能力,从而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学科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学科课程设置
(3)搭建多元学习与导师分类指导平台
深入贯彻分类培养,多元学习与导师分类指导平台的搭建是关键一环。
如图1所示,学术型学习平台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板块:第一,铁道工程专业导师培养板块,能够提供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参与导师课题学习的机会;第二,铁道相关委员会与研究院平台,拥有丰富研究资源,可以设第二导师、学术研讨与报告会等;第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可加强高校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参加重要大型会议讲座等。
专业型学习平台更倾向实践性。铁道工程专业导师培养板块除了专业基础外,可以加入导师参与的工程项目中;企业联合培养可同导师合作项目相结合,在学校设立铁道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关联学科复合培养通过学习环境、经济、地理、智能等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与跨专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多学科交叉项目,致力于培养铁道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7-8]。
图1 分类培养平台
(4)论文评价与分类考核
学术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核心,是评价其专业能力的重点。学术型研究生论文主要反映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应当聚焦于国际国内前沿铁道工程专业领域科研风向,选择具备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论文的内容除了需要间接考查学术型研究生铁道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敏感度、理解力以及创新性进行考核评价,并且要求其能够发表达到毕业门槛的学术论文。而铁道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则与学术型不同,重点考核实践环节和技术能力,通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可以解决铁道工程项目具体问题的方法思路或技术方案,满足行业所需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其成果展示包含但不仅限于学位论文形式[9]。
依据上述几点优化措施,分类考核除了最终的学位论文评价考核外,还应包括课程考核、导师评价、科研或实践评价等。其中,科研评价主要将铁道工程相关学术报告、主题讲座参与情况、发明专利、学科竞赛及其他创新性成果等纳入评价体系内;实践评价将铁道工程相关实践报告、企业反馈、职业资格证书、发明专利等包含进考核范围.
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形势下,单一的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更好地对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亟待构建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体系。
根据分类培养的具体建议措施,构建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体系主体部分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主体部分
如表2所示,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主要囊括学科课程、培养平台和考核评价三大板块,这三个板块分别从多个角度对学术型和专业型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行分类和归纳。
通过分类招考,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依据个人规划和能力特性划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然后,以学生的兴趣意向及导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两类研究生又可以分为轨道、选线或其他方向。
对于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差异性,主要从学科课程、培养平台这两方面进行细致划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均需要学习基础学科,如数学类、力学类、思想政治类等学科,以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也应当学习铁道工程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课,如轨道及路基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等,了解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研究生,导师指导培养部分都是培养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同点在于,学术型研究生重点关注科研技术与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平台构成上注重与铁道行业研究组织,如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学会等机构的合作培养,还应当加强与国内对铁道工程专业有深入研究的高校的交流与联合,拓宽学术型硕士的专业前沿视野。而专业型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中则更需要考虑到开设技术、实践相关的应用课程,锻炼其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10-11];在培养平台方面,应当加强企业联合培养,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提前适应职业需求,并应与关联学科院系复合培养,新时代要想在世界先进领域获取发言权、屹立于行业之巅,必须拥有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各项学科课程、平台培养的内容,应当对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不同程度、范围的评价考核。在培养体系中应在研究生第一年和第二年设置中期评价考核[5],第一次中期考核后可以对两类研究生进行重新划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培养模式,第二次中期考核主要考查该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中期成果,可以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按照不同的研究生课程制定不同的课程考核标准,导师也应根据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素养、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12];同时从专业型研究生实践经历、技术掌握等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查。铁道相关委员会与研究院、国内外高校在联合培养完成后还需要评定学术型研究生的参与情况、科研能力等;企业和相关联学科院系应对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实践评价。最后应将上述的各类评价与考核结果纳入研究生的奖励机制中。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流程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流程体系
上述分类培养流程体系应当能够使学术型研究生掌握铁道工程专业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满足继续攻读铁道工程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并使专业型研究生掌握铁道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其在铁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此来有侧重地培养科研创新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质量,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使个性化教育培养蔚然成风。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契机,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对于铁道领域人才的迫切需要,必须“精准”培养适应于铁道工程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
据此,文章分析了铁道工程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和培养内容上的差异性。学术型铁道工程研究生培养为铁路行业提供针对复杂领域攻坚克难的高新研究人才;专业型铁道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则是培育具有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只有铁道工程研究生分类培养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这需要从分类招考、分类设置学科课程、搭建多元学习与导师分类指导平台以及论文评价与分类考核等方面着手,进而重新构建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
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以提高培养质量为宗旨,满足研究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致力于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