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奥妮的自我救赎之道
——《赎罪》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2021-04-16 01:17邹菲菲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尤恩赎罪罗比

邹菲菲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98年获得布克奖,2001年凭借经典作品《赎罪》第四次获布克奖提名[1],小说自发表以来便赢得广泛好评。《赎罪》以女主人公布里奥妮的视角讲述了她花费一生为自己年幼时犯下的罪行赎罪的故事。小说以1935年英国乡下田园时期为开端,时间跨度约60年,涉及心理成长、忏悔与拯救、历史叙事等多个主题,麦克尤恩以极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人性的复杂,呼唤人们对自我伦理的反思。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语料库文体学已成为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基于文本的阅读相对更完整、连贯,而基于语料库的阅读则更能减少研究者的偏颇[2]。国内外学者对于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的大量研究集中于赎罪主题、伦理、创伤等角度[3-5],但大部分研究基于主观评价,迄今未发现借鉴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的研究。本研究试图运用语料库文体学这一全新视角,探讨《赎罪》中的语言特征以及自我救赎主题,尝试结合语料库探究传统研究方法中尚未发现的文本意义和特征,并重新审视布里奥妮实现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1 相关研究

语料库文体学是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与文体学研究相结合而成的新兴研究领域[6]。国外语料库文体学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语料库的作家风格研究[7],到80年代国外语料库文体学研究迅猛发展起来。Adolphs等[8]运用语料库文体学方法研究了伍尔夫《到灯塔去》的人称视角和语义韵律;Tabata[9],Hori[10]研究了狄更斯小说的文体风格;Mahlberg[11]进一步探究了狄更斯小说中身体语言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Semino 等[12]编纂了《语料库文体学:英语书面文本中的言语、书写与思想表达》作为该领域较早的一部系统性专著;Culpeper[13]则研究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人物对白的关键词、词性和语义域。此外,近年来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还有Stubbs[14]对于康纳德《黑暗的心》的研究,以及McIntyre等[15]对于用语料库研究诗歌和戏剧的一些技巧的探讨。

国内较系统地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自2010年起迅速发展,于2016年达到峰值后波动并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数量水平,主要分为综述性评论和实证研究两类。李涛等[16]阐述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历史沿革及文体学的研究层面;卢卫中等[6]将语料库文体学划分为ST 和WP研究、搭配研究、作品主题、作家风格研究等研究领域;李晋等[17]回顾了历届国内外文体学及语料库语言学会议并梳理了语料库文体学领域相关术语;胡开宝等[18]总结回顾了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属性与特征以及主要领域。国内一些学者也运用语料库方法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检索分析[19-22],主要侧重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词研究、故事情节分析以及词丛分析等方面,但多数研究集中于词汇等较小结构,缺乏将词汇层面与更大的词丛层面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以布里奥妮的自我救赎为中心,对《赎罪》中的主题意义、文体风格、情节发展、人称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为麦克尤恩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2 研究设计

以布克奖获得者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为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Keyword和N-Grams等功能,提取并分析该作品的词汇特征和总体特征及其对于小说主旨的功能。其中,主题词提取的原理是将待考察文本同更大的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取有词频有显著差异的词语,因此本研究同时建立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赎罪》中的主题词有哪些,具有什么特征?

(2)相比麦克尤恩其他小说以及其他作家作品,《赎罪》的词丛有何异同点?

(3)主题词和高频率词丛在小说自我赎罪这一主旨中起到何种作用?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分别建立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观察语料库为麦克尤恩《赎罪》的英文文本,总词数为125 658。参考语料库分为两个,参考语料库A是自建的1980年至今的布克奖获奖作品41部(包括《回忆的余烬》《杯酒留痕》等),总词数为4 959 832。参考语料库B是麦克尤恩除《赎罪》外的另外16篇小说(包括《阿姆斯特丹》《在切瑟尔海滩上》等),总词数为1 070 959。三个语料库均删去了小说正文以外的无关信息。

(2)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词表(Wordlist)和Word的可读性统计功能,分析作品的大致写作风格。分别以参考语料库A、B作对比,利用Antconc的关键词表(Keyword list)功能提取作品的主题词,根据主题词的意义和功能进行分类,并利用plot功能分析故事情节。

(3)利用Antconc的词丛(N-grams)功能分别统计出《赎罪》语料库和两个参考语料库中的关键词丛。

3 数据分析

首先基于词表和索引大致分析一下《赎罪》的写作风格。利用Antconc的Wordlist功能对文本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赎罪》的形符数为124 018词,类符数为10 967词。使用Word的可读性统计功能,结果:共1 744个段落,8 070个句子,平均每句15.3个单词,每个单词4.4个字母,弗莱士易读度(Flesch Reading Ease)为73.4,可以看出《赎罪》篇幅相对适中,用词相对浅显易读,整体阅读难度较低。虽然读起来貌似简单,但要想真正读懂麦克尤恩这部作品却是不易的,下面通过主题词和词丛来深层分析《赎罪》的主旨和写作特色。

3.1 基于主题词和词图的赎罪情节分析

分别以参考语料库A、B作比对,提取出《赎罪》中的主题词表A、B,以主题词表A为主,主题词表B作为佐证,分析后发现两种词表分布大致相同。由于篇幅限制,从78个主题词中截取了关键值最高的前50个展示并归类,提取出的主题词表A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赎罪》同麦克尤恩其他16部作品比对生成的主题词表

从表1看,《赎罪》中主题词大多为人物角色,这些人物主题词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赎罪故事:13岁的布里奥妮(Briony Tallis)误会了姐姐塞西莉娅(Cecilia Tallis)和恋人罗比(Robbie Turner)的关系,错误地断定罗比是强奸表姐罗拉(Lola)的施暴者,致使罗比入狱,结果导致二者分离至死,由此布里奥妮开始了漫长的赎罪之路。18岁的她放弃攻读剑桥大学的机会而成为一名战时护士,通过战地医院里的辛苦工作减轻负罪感,同时开始创作《赎罪》一书作为赎罪方式,直至晚年70多岁才完成,布里奥妮在她的小说中更改了结局,使塞西莉娅和罗比团聚,这是她的第二次自我救赎。

其中,“Briony”是小说中关键值最高的词,关键值为909.1,出现频率也较高,共出现464次,关键值最高的其次是“she”和“her”,这两个词也是除语法词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分别为2 510次和2 494次,在小说中大部分指的是主人公布里奥妮。年幼的布里奥妮不谙世事,怀着想成为小说家的梦想,沉浸在自我构想的小说世界中,她对于秩序的追求是导致她误判罗比的直接原因。小说的第一部分大部分采用年幼布里奥妮的视角,由布里奥妮讲述一系列事件的前后顺序:姐姐塞西莉娅跃入水池并近乎赤裸地站在罗比面前,罗比给塞西莉娅写了一封露骨的情书,布里奥妮撞见姐姐和罗比在图书馆的热恋,表姐罗拉遭遇强暴。继而通过长篇的布里奥妮的心理描写表示她将一天中的所有事串联起来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Briony”“she”和“her”这三个词的频繁使用则充分凸显了此时的布里奥妮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利用Antconc的Concordance Plot功能对“Briony”一词进行词图检索,结果如图1。

图1 “Briony”一词检索结果

图1印证了年幼的布里奥妮过于自我专注。小说第一部分前几章节的人物描写采用间隔的方式,例如第一章主要以布里奥妮的视角写她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阿拉贝拉的审判》,以及她为迎接哥哥(利昂)Leon进行的排演,第二章主要以塞西莉娅的视角描写她与罗比的恋情以及水池旁发生的一幕,第三章主要以布里奥妮的视角描写她内心的小说世界,这种叙事结构通过“Briony”的情节展示图也能得到大致体现。从图1可以推断出,“Briony”的隐去即图中的空白部分,则是布里奥妮以外角色声音的体现,图1中间的长片的空白对应着小说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是战争爆发罗比入伍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基本以罗比的视角讲述故事。而图1右侧的长片空白则对应着布里奥妮小说《赎罪》之外的、麦克尤恩小说《赎罪》的第四部分,即晚年布里奥妮的忏悔自白,主要以第一人称视角。“Briony”这一关键性主题词的情节展示图正好体现出小说的大体结构——四个部分,“Briony”的出现与隐去也对应着人称和视角的切换。

此外,“Briony”的反复出现也反映出小说情节的高潮,正如上述所言,在罗拉事件之前,虽然布里奥妮的声音占据了主导,但姐姐塞西莉娅、罗比、母亲艾米莉(Emily)、表姐罗拉都得以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整体情节处于平和发展的状态;而在罗拉事件之后,布里奥妮认定罗比是施暴者,尤其是在第一部分最后一章中,布里奥妮的声音得到了极致体现,而塞西莉娅和罗比的声音完全被压制住了,举以下几例说明:

Concordance 1:Even thoughBrionywas fearful of the wild look her sister had downstairs,it was right,the younger girl thought as she pulled open another drawer,that she was there for her,thinking clearly,on her behalf.

Concordance 2:...Brionyknew she had never loved her sister more than now.

从这一章节中“Briony”的反复出现,可以看到布里奥妮渴望保护姐姐,她自视站在道德制高点,不确定看到的人影是否就是罗比,在警察的步步紧逼追问下彷徨、紧张、无助,最终自以为的道德责任感占据了她的思想,使她将口供改为“Yes.I saw him.I saw him”。这里高频率的“Briony”将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各种复杂情感杂糅在一起,使剧情紧凑,直接将第一部分的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年幼的布里奥妮并没有赎罪的意图,而是不断通过压制姐姐和罗比的声音逃避自己良心的谴责,通过描写警察的误导和母亲等人的袖手旁观试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博取读者的同情心。

除去以“Briony”的人物角色主题词外,还可以看到一些推动“赎罪”情节发展的主题词,如“ward,vase,nurse,fountain,library,pool,letter”等,对应着小说第一部分布里奥妮在泉边、水池边、图书馆的所见以及破碎的花瓶、露骨的情书,也对应着第三部分布里奥妮作为一名战时护士在病房的所见,同时还有第二部分罗比和塞西莉娅频繁的书信往来。

3.2 基于词丛的赎罪主题分析

利用Antconc的词丛功能(N-Grams)提取《赎罪》的词丛,考虑到该小说中6词词丛数目较少且不够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范围只纳入 3词、4词、5词词丛,结果如表2,其中N表示排列序号,Freq表示频率,由于篇幅限制,仅展示频率最高的前15词,可以发现3词词丛中较多为语法功能词,其中“she”一词出现4次,而在已选的4词词丛大多为时间介词词丛或空间介词词丛,如“for the first time”等。5词词丛则更多的是表示地点方位和行动方向的词汇。

表2 《赎罪》语料库3 词、4 词、5 词词丛中频率最高的前15词

为使得《赎罪》的词丛特点更加明显,特选取麦克尤恩的其余16部作品和其余获布克奖的作品,分别提取3~5词词丛作为对比,结果如表3。

表3 麦克尤恩作品及布克奖作品语料库3~5词词丛中频率最高的前15词

经统计可以发现,麦克尤恩《赎罪》的三词、四词、五词词丛与他其他小说所对应的词丛重合比例分别为40%、47%、47%,而和其他布克奖获得者相比较,这种重合比例便有所降低,这显示出麦克尤恩的写作风格,如在其他作家的三词和四词词丛中均出现了“I”一词,而麦克尤恩更多使用“she” “he”的第三人称视角,语料库反映的这点印证了麦克尤恩的写作特点,其本人也曾在访谈中表明当今的小说家应当重拾第三人称、上帝视角的叙事高地。虽然麦克尤恩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语言在三词和四词词丛上有一定区别,但五词词丛上重合比例也达到了40%,且基本上均为表示方位的词,只是具体的选词上有细微差别。也即是说,重合的词丛中,词丛长度越长,越有可能是和时间、地点相关的表达。

将《赎罪》同麦克尤恩其他小说词丛对比可以发现,麦克尤恩擅用“it was” “there was”一类的非人称主语句,具有一定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色彩,使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生动,文中例子如:“Butthere wasa maniac treading through the night with a dark,unfulfilled heart—she had frustrated him once already—and she needed to be earthbound to describe him too”(此处为布里奥妮将罗比看作色情狂),这种写作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布里奥妮内心世界的刻画。另外,有些表达不完全一致却近似,如《赎罪》中的“she could not”和“that she was”和其他作品中的“he could not” “that he was”,这里“she”和“he”的对比也显示出《赎罪》一书采用女主人公视角的这种特殊性,如麦克尤恩《星期六》一书则是通篇采用男主人公的视角。《赎罪》的三词词丛中,含有be动词的词丛数量占67%,Be动词多这一特点在另两个语料库中也有所体现,这也验证了Labov的研究结果,Be动词过去时态在小说中的大量使用也是小说文体叙事结构的基本特征[23]。

值得注意的是,《赎罪》频率最高的词丛中有一些为这本小说特有,与麦克尤恩其他小说以及同时代其他作家小说区分开来,凸显了“赎罪”的主旨,在这一点上四词和五词词丛更能体现文本的内涵,如“in the drawing room” “the trials of arabella” “I’ll wait for you come”等等。客厅(drawing room)是第一部分布里奥妮、塞西莉娅、罗比等人的日常的休憩场所,这也是后面一家人静默等待“犯罪”的罗比归来的场所,塞西莉娅为罗比紧张在这里来回踱步,布里奥妮完成第一次口供后在客厅休息等待结果,客厅为一连串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场景。

《阿拉贝拉的审判》(TheTrialsofArabella)是布里奥妮完成的第一部作品,这个7页长的剧本也是全文赎罪主题的一个隐含线索,在小说的开端,布里奥妮在剧本里写到阿拉贝拉与她的医生王子喜结良缘,在小说末尾布里奥妮20页的自白中,布里奥妮说她相信阿拉贝拉会与医生王子相爱到老,有情人生生不息,布里奥妮将她写《赎罪》一书并给予姐姐和罗比一个完满结局的行为视作是她离世前的最后一大善行,只要她的《阿拉贝拉的审判》和《赎罪》流传下来,那么姐姐和罗比这一段恋情便不会为人所遗忘,这是布里奥妮对这对恋人的赎罪方式。《阿拉贝拉的审判》这一名字在一开始的出现也预示着布里奥妮此后一生都将等待一场缺失的审判,麦克尤恩的这种影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也更契合了赎罪的主题。

另外,“Come back”是塞西莉娅在罗比被送上警车前的一句叮咛——“Come back ...Robbie,come back”,也是战时二人书信往来中塞西莉娅对罗比深情的凝结——“I’ll wait for you.Come back”, 塞西莉娅在信里的这句不停地回荡在罗比脑海中,成为他在狱中、在战争中最难熬的时候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 布里奥妮在小说第二部分反复强调这句体现了她对于姐姐和罗比的人文关怀,将二者深刻的感情与第一部分自己天真、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对比,这时布里奥妮隐去了自己叙述者的身份,把舞台充分交给姐姐和罗比,将自己置于谦逊和卑微的地位,这已体现出布里奥妮诚心忏悔的态度和想要赎罪的决心。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同样如此,布里奥妮认识到过错已无法挽回,她任劳任怨地做好战地护士的工作,面对罗比和塞西莉娅的斥责也是虚心接受。而罗拉和真正的施暴者马歇尔在几十年后仍然若无其事,对比起来,布里奥妮在开始诚心赎罪的那一瞬间,其实罪行已经被原谅了,而反观那段历史,真正需要赎罪和忏悔的是在战争中的刽子手,麦克尤恩意在引发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Keyword list、Concordance Plot和N-grams功能,对布克奖获得者麦克尤恩的《赎罪》这部小说进行了基于主题词和词图的情节分析,以及基于词丛的赎罪主题分析。对比麦克尤恩其他作品和同时代其他作家作品,可以发现:

(1)《赎罪》中的主题词大多以人物角色为主,其中“Briony” “she” “her”是关键值最高的主题词,此外主题词还包括人称代词及人物代指词、与赎罪主题相关的词以及与战争相关的词等等。

(2)麦克尤恩小说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作品相比在五词词丛有较多的相似性,体现在相同和相似的时间、地点的短语上,3词和4词词丛的特征反映出麦克尤恩更偏向于使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同其他作家一样,麦克尤恩在小说中也大量使用Be动词过去时态。相比麦克尤恩其他小说,《赎罪》词丛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采取女主人公视角,另一方面在于与赎罪主题相关的特有词丛。

(3)《赎罪》的人物角色主题词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其中“Briony”一词的出现与隐去对应着小说人称视角的切换以及小说的整体叙事结构,并推动着赎罪主题的发展,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布里奥妮对于赎罪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赎罪》的高频率词丛丰富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体现了麦克尤恩谋篇布局的巧妙,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深化了赎罪这一主题。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和传统文学批评相比能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客观性,这种较为新颖的研究范式不仅能一定程度上佐证主观分析,更有利于发掘传统方法难以认识到的文本意义。

猜你喜欢
尤恩赎罪罗比
伊恩?麦克尤恩国外研究综述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玛格特·罗比将扮演芭比娃娃
为罗比寻找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反转:麦克尤恩《甜牙》之魅力、诱惑力及权力
《洛丽塔》与《赎罪》的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