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英
(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000)
黑鲪(Gymnocorymbus ternetzi)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鲈科,又名黑鱼、黑头、黑石鲈,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通常生活在海底有石砾、岩礁、人工礁石的区域,多栖息于礁石缝隙、石洞之中。其食性凶猛,十分贪食,摄食量颇大,胃的饱满度很高,仔鱼从母体产出后即可自由游泳并开始摄食。自2017年,葫芦岛地区从山东引进鱼苗进行工厂化养殖成功以来,黑鲪工厂化养殖面积不断扩增,到2020年5月养殖面积达到2万米2,每年需要苗种80万~100万尾。为解决苗种自给的问题,我中心于2020年3月从山东日照引进黑鲪亲鱼进行孵化并获得了成功。7月育出4~5厘米鱼苗近300万尾,但在苗种繁育期间发生了气泡病。
苗种繁育期间一般采取流水充气养殖,由于进水口压力较大,水流直接冲击水面,形成雾状水汽后把大量空气直接带入水中,在水中产生微小气泡,刚孵化出的仔鱼误将气泡当饵料吞入腹中,吞入的小气泡在鱼体消化道内积聚融合,最后形成一个大气泡,堵塞消化道,致使鱼苗无法进食,鱼体失去平衡,如气泡不能及时排出,鱼活动能力丧失殆尽而死。3~5厘米的鱼苗因气泡病活动能力减弱,被其他正常鱼苗咬食腹部而亡。水中溶氧呈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气体通过鳃进入体内,随着水温升高,过饱和的气体逸出,在鱼体中形成气泡。育苗池水质不佳及池底不干净,引起鱼肠道中产生细菌,因细菌的作用在肠道中产生过量气体而引发气泡病。
在黑鲪仔鱼、稚鱼的消化道内出现数个小气泡,逐渐融合成一个大气泡。患气泡病的鱼浮在水面,游泳无力,不能随意自由游动,在水体表层下潜后受腹内气泡影响鱼体又很快浮到水面,如此反复多次,在水体表层混乱无力地游动,此时鱼苗已失去平衡。鱼体侧歪于水面或头部朝上,任由其他鱼攻击、咬食其腹部,最后病鱼腹部被咬破沉于水底而死亡。
气泡病多发生在黑鲪鱼苗繁育初期(开口5~10天)及3~5厘米阶段。
在育苗过程中以预防为主,仔鱼开口后加水应缓慢,将水管直接插入水中减少气泡的产生,并适当降低水温。
1.适当降低苗种的养殖密度,3~5厘米的苗种养殖密度降到100尾/米3,把患有气泡病的稚鱼(3~5厘米)及时用手抄网捞到附近空池当中,避免正常鱼苗咬食其腹部,过2~3天气泡从体内排出后再合并到正常鱼池中。
2.在育苗池中投施多种有益菌,将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5亿个/毫升)配合使用,剂量为3种有益菌的混合液2毫升/米3,可有效降低气泡病的发生,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几种有益菌的联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由于育苗池底老化而产生硫化氢和氨氮等有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