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困境及其疏解
——退役军人扩招视角

2021-04-16 08:15
职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源困境院校

高职百万扩招是扩大和稳定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我国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 万人”。“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源量化指标,而扩招对象,又给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个明明白白的生源结构频谱,扩招数量与对象的“双增量”,史无前例[1]。高职百万扩招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为部分正面临生源困境的高职院校新辟了生源渠道。退役军人是扩招对象中“非传统生源”的一类,其庞大的群体基数和特有的品质特征有利于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困境。高职院校应在“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和“就业出口”等环节同时发力,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确保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一、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职教育发展形势整体上越来越好,各种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却陷入了生源困境,这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传统生源”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职招收对象)以及对口招生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其“困境”有两层涵义:一是数量困境,即高职院校能够招收到的“传统生源”学生数量越来越少,这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利用率下降、办学收入减少,对于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会形成较大的挑战;二是质量困境,即高职院校能够招收到的“传统生源”学生,其文化理论基础、技能素养和行为习惯等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对高职院校“传统生源”困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形成大致有适龄期人口下降、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和出国留学“分流”、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1.适龄期人口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2017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2.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5.32%;2018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0.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3.81%;201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0.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3.34%。可见,2016年到2019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会导致适龄期儿童人数下降,从而影响初中及高中毕业生人数。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高职院校“传统生源”规模将逐渐缩减。另据报道,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在2005年达到2123 万人,随后连续12年下降,2017年仅有1397 万人,下降了726 万人,是近20年最低值[2]。初中毕业生人数的骤减直接影响到高中毕业生人数,它们都会导致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萎缩。

图1 近几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2.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和出国留学“分流”。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仍然明显不如普通本科院校,因此,包括那些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的高分考生在内,很多学生会优先选择到普通本科院校而不是高职院校就读。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 高招调查报告》 显示,2018年普通本科院校实际录取人数为422.2 万,而高职院校为368.8 万,二者差额达到53.4 万[2]。可以说,普通本科院校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另外,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66.21 万,累计达到570.67 万[2],出国留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

3.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受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颇深,因而主要就业去向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的职业教育比较受学生家长和学生们的排斥,一些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去上职业院校,上了职业院校发展前途也不会太好,有的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毕业后去工厂上班不如当白领光鲜亮丽[3]。加之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还存在管理混乱、师资不足和升学通道不顺畅等问题,很多“传统生源”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在能够上普通本科院校或者能够出国留学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会选择职业教育,有的家长甚至宁可让孩子多花一年时间“复读”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一直是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流”原因,如今这种因素产生的影响仍然没有降低的倾向。

二、退役军人扩招对高职院校“传统生源”困境疏解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们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4]。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要在去年大规模扩招100 万的基础上继续扩招200 万,这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个疏解“传统生源”困境、克服人才培养中“困难”的重要“机遇”,它有利于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困境。

(一)退役军人扩招有利于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困境

百万扩招让高职生源从应届生延伸到退役军人等社会生源群体,打破了传统的纯粹学历对接式的招生方式。我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 多万人,并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5]。庞大的退役军人队伍将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库,开发和利用好退役军人这一类生源,有利于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困境。按照每年扩招百万的规模计算,全国1423 所高职院校,校均约可扩招703 名学生,三年大约可以扩招2100 余名学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疏解部分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困境。

(二)退役军人扩招有利于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质量困境

退役军人扩招不仅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在一定程度上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数量困境,而且,由于退役军人学生具有政治过硬、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求知欲强、团队合作意识强、身体素质好等特点,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在政治学习、纪律意识、生活习惯、学习风气、合作意识、体育锻炼等方面对“传统生源”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疏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的质量困境。

三、高职院校通过退役军人扩招疏解“传统生源”困境的策略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抓住国家开展退役军人扩招这一有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传统生源”困境。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高职院校应在“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和“就业出口”等环节同时发力,采取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学生招生、科学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和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策略。

(一)因时而动,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学生招生

1.改革招生方式,让合适的学生“进得来”。实施“百万扩招”之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变了,其招生方式也应随之变化。对于退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单招”和“特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让合适的学生“进得来”。(1)单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报考专业特点自行以“文化素质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的形式组织单独招生,符合特定条件的退役军人可以不参加文化素质考试,已经取得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退役军人,可以不参加职业技能测试。(2)特招。对于在部队相关技能比武中取得突出成绩,以及有五年以上从事特定技术工种经历、服现役期间获得部队“优秀”考核等级的技能拔尖退役军人,高职院校可以以“特招”的方式招收其入学,申请入学的退役军人只需要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即可,不用参加考试。

2.做细招生服务,让优秀的学生“愿意来”。如今,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退役军人可以选择的接受教育的途径也有很多,要想让退役军人、特别是优秀的退役军人愿意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我们需要做细招生服务工作。首先,设置有利于发挥退役军人优势的招生专业。在以往,退役军人的一个主要就业去向是当保安,这造成了退役军人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拉低了退役军人群体的整体形象。高职院校应根据退役军人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好等优势,结合服役期间的业务专长,设置健身指导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有利于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与价值的专业。其次,完善奖、勤、助、贷等相关政策,减轻退役军人就读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尽管部分退役军人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年龄较大和生活习惯等原因,他们可能比高职院校“传统生源”学生的经济压力要大一些。如果能够适当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他们做出接受高职教育的选择。再次,建立招生工作联动机制。高职院校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好退役军人扩招政策,为退役军人提供从报考到入学的“一条龙”服务。

(二)因材施教,科学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

1.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实际上是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部分,而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又是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一部分,因而高职院校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充分稳定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要帮助退役军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6]。尽管高职院校开展“传统生源”学生培养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但是其目的性没有如此明确和强烈。

2.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实践障碍。高职院校进行退役军人培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工学矛盾、学习“短板”与军人“特点”等三个障碍却让退役军人学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困难重重,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与管理者感到十分棘手。

工学矛盾是指退役军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作为成年人的退役军人,很多都不愿意“啃老”,有的人甚至还要“养家糊口”,因此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他们也需要找一份工作来做。为了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根据退役军人学生学情调研情况创新培养模式,为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培养方式,缓解他们的工学矛盾[7]。

学习“短板”是指退役军人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不足等不利于学业完成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为了保证退役军人学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两项措施:第一,分阶段教学。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阶段,在初始阶段,教学内容的量不能太大,难度不能太高,教学方法应基于具体学生的特点而不是一般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在后续阶段,可以视学生学习情况逐渐增加教学内容的量,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并调整教学方法。第二,为退役军人学生提供“补偿教育”。如前所述,退役军人学生可能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让这些学生的分阶段教学尽早走上正轨,高职院校应为他们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提高方面的“补偿教育”,以弥补他们现有基础与现实教学需要之间的罅隙。

退役军人学生具有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好等优点,他们进入到高职校园中学习生活,可能带来讲政治、守纪律、重锻炼等好的改变。但是,他们也具有易冲动、好打架的“特点”。由于退役军人学生长期与“传统生源”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极易产生交集、碰出“火花”。为了防止退役军人学生因打架等原因受到处分而影响其培养,也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职院校可以为退役军人学生单独编班,并配备足够的优秀辅导员或班主任,对退役军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3.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保障措施。国家决定开展高职教育百万扩招,招收退役军人等社会生源学生入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但是,由于学习“短板”、军人“特点”和工学矛盾等因素的影响,退役军人学生培养实践困难重重。为了扫除退役军人学生培养中的实践障碍,妥善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和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高职院校应采取单独方案、灵活教程与多元评价等保障措施[7]。

单独方案是指“单独编制适合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方案中要对课程设置、学时、辅修、转专业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由于培养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方案中要对“集中学时”做出明确规定,并允许学生“申请免修公共体育、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等课程,直接获得相应学分”。

灵活教程是指灵活安排退役军人学生的教学进程。由于退役军人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不足等学习“短板”,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存在工学矛盾,因而退役军人学生的教学进程难以像“传统生源”学生那样集中、统一,而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从教学场所来说,可以是在学校、社区、企业或者学生家里(“送教上门”),但要“坚持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不能全部是在社区、企业或者学生家里。从教学形式来说,可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从教学时间来说,除了可以利用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开展教学,也可以利用晚上和寒暑假、周末等非“上班时间”开展教学;可以在3—6年的学业年限内根据学生需要灵活地实行弹性的学制、学期和学时。从实习管理来说,可以“集中安排实习”和“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

多元评价是指根据退役军人学生特点,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传统生源”学生考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考查、过程性考核、线上考试等考核方法。高职院校要为退役军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但是不能降低标准,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条件才能准予毕业。如果学生达到了最长的修业年限还没有达到规定的毕业条件,高职院校可以给他颁发“肄业证”或者“结业证”。

(三)因势利导,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1.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就业需求,开展全过程就业指导。如前所述,“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充分稳定就业”是高职院校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由于所有退役军人学生在入学前都有实践工作经验,而且部分退役军人学生在学期间同时还在工作,为了促使退役军人学生充分稳定就业,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退役军人学生自身特点与就业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就业导向”,将就业指导贯穿到退役军人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首先,加强退役军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要在摸清楚退役军人学生已有就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已有就业能力并提高学生其他就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就业指导课程,提高退役军人学生就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退役军人学生的就业,还可以为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这对于增强他们的综合就业能力和就业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再次,采取订单培养、定岗培养或定向培养等具有“保底”功效的培养模式开展退役军人学生培养,努力保障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尽可能多地为退役军人学生提供订单培养、定岗培养、定向培养等机会,帮助退役军人学生释放学习过程中的就业压力。

2.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创业需求,开展针对性创业指导。退役军人学生创业具有政策支持、战友资源、实践经验和个人资金积累等有利条件,而且他们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减轻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的安置负担,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如果退役军人学生在综合判断各方面情况后有意选择创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创业需求,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首先,筛选出愿意且适合创业的退役军人学生。在退役军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先对所有学生进行“普及性创业教育”,再了解学生的创业意向,然后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测试,判断其是否适合创业[8]。其次,指导愿意且适合创业的退役军人学生准备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准备不足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挑选出愿意且适合创业的退役军人学生后,应指导他们积极准备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资金等[8]。再次,为有创业意向的退役军人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创造条件。譬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免费为创业退役军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并安排创业指导教师持续为其提供指导;可以指导创业退役军人学生办理经营许可证;可以为创业退役军人学生提供免息的创业启动贷款。

四、结束语

高职百万扩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面向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大规模扩招,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退役军人安置压力,提升退役军人安置质量,另一方面也是疏解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传统生源”困境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应依据退役军人群体的特点,量体裁衣,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退役军人的招生、培养、管理之路,确保做到“质量型扩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下,2019年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工作顺利推进,总体状况良好,后面的扩招工作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高职百万扩招带来的,将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和“传统生源”困境的疏解,它将波及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掀起一场高职人才培养的革命。

猜你喜欢
生源困境院校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跟踪导练(一)
困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