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翔
足球裁判员作为足球比赛的黑衣法官,是足球比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足球比赛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可以让比赛顺利、流畅的进行,而对一名裁判员的评估,有多个方面。包括:控制比赛,对足球竞赛规则运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恰当的纪律处罚、战术策略的理解、体能、个性等。其中,充沛的体能对一名裁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沛的耐力、速度、加速度能力等是成为一名合格裁判员的基本素质,是完成一场执法任务的基本保障。随着足球项目提升至我国的国家战略,中超、中甲、中乙,甚至于中冠、青超联赛、校园足球联赛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与之相对应,对足球裁判员的需求量自然水涨船高,对裁判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水平的裁判员成长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训。体能的训练是一名足球裁判员必不可少的训练科目,高强度、高对抗、鼓励进攻、鼓励进球等发展趋势也对裁判员的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扬州市足球协会全体裁判员体能情况的调查,分析出市足协裁判员体能的优缺点,找到提高体能素质的方法,为扬州足球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以2019年在省足协注册的扬州市一、二、三级裁判员以及扬州职大体育学院裁判班全体学生体能现状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目的的需要,通过各大学术网站,查阅参读了与运动体能课题相关的各类文献、期刊、书籍40余篇,深刻了解了有关裁判员体能的发展概况,而后制定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计划。访问中国知网,中国足协官网,江苏足协官微扬州市业余足球官微等。调查全国、省、市裁判员的培养的现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足球裁判员体能测试、训练的方法要求。通过查阅扬州市教体局的相关文件、江苏足协官微,查询扬州市足球的赛事承办工作,扬州市的裁判员培训通知,省足协裁判员选派信息等,了解扬州足球的发展现状,扬州足协裁判团队的建设规模,裁判员的业务能力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搜集到有效的数据。
2.2.2 访问调查法
通过利用在2019年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裁判员年度培训工作会议、2019年扬州市裁判员年度总结会、2019年扬州市业余足球区县联赛期间,对江苏省足协裁判长、裁判监督、扬州足协各位裁判员进行了咨询和访谈,了解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和现状。
2.2.3 实地调查法
本人通过参加2019年江苏省足协、扬州市足协组织的一系列赛事,进行现场观摩各裁判员的执法工作。
2.2.4 测量法
本人通过多种可穿戴设备,Polar M430运动训练手表,POLAR心率带等,测量、采集多位裁判员执法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跑动路线、区域、跑动强度、能量消耗、心率区间等,可以规划训练、追踪成绩,获得指导并查看训练结果、活动的详细分析。
2.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电脑统计软件office Excel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扬州市足协有登记注册裁判员61人。其中,男子裁判员50人,女子裁判员11人。其中,国家级裁判员5人,且都为女子、宝应籍。预备国家级2人,都为男子裁判员。国家一级裁判员17人,都为男子裁判员。国家二级裁判员13人,男子裁判员12人,女子裁判员1人。国家三级裁判员24人,男子裁判员19人,女子裁判员5人。
总体上看,女子裁判员方面,宝应籍女子裁判员无论是数量,还是级别,在扬州市甚至在全省范围内女子裁判员中,都是一枝独秀的,其他区县的女子裁判员培养还是很薄弱。男子裁判员方面,高级别裁判员数量上还很欠缺,还没有服役于职业联赛的裁判员。基层裁判员的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裁判员级别的数量可以看出,扬州足协的裁判员培养有一定的问题,二级裁判员的数量甚至没有一级裁判员多,整体的裁判员数量不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预备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都是其他省市的“外来人口”。其中1名预备国家级裁判员由于工作原因,由南京足协转入扬州足协(2019年转);1名一级裁判员由于工作来扬,由湖北足协转入扬州足协(2019年转);1名一级裁判员由于读研来扬,由四川足协转入扬州足协(2018年转);3名一级裁判员由于大学毕业回扬,由淮安足协转入扬州足协(2017年转);还有3名裁判员仅注册在扬,常年在外工作、上学,几乎不参与扬州市比赛的执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扬州足协在裁判员的培养上、裁判队伍的建设上,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能仅仅一味的“拿来主义”。但随着省足协对裁判员等级制度的严格把关和扩大了对三级培训班的开展,2019年扬州市足协承办了三级培训班一期,对市足球裁判员匮乏的局面有所改善。
另外,从裁判员的职业上来看,在校学生有20人,占总人数的32%,在校老师有24人,占总人数的39%,其他职业有17人,占总人数的29%。可以看出,从事裁判职业的还是老师和学生居多,占据了总人数的半数以上。
从裁判员的年龄上看,国家级裁判中,有3名80后,2名90后,平均年龄30.4岁;国家一级裁判员中,有1名60后,2名70后,4名80后,10名90后,平均年龄33.4岁;国家二级裁判员中,有1名60后,5名70后,3名80后,4名90后,平均年龄39.1岁;国家三级裁判员都为90后,平均年龄23.3岁。可以看出,扬州市裁判员队伍在执法经验上有一些优势,但年轻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
足球裁判员的体能测试含有两项内容。包括反复冲刺能力测试(RSA)和间歇跑测试。
3.2.1 反复冲刺能力(RSA)
通过6个40m冲刺跑,测试裁判员的冲刺能力,每个40m间隔最多60s,如果6次测试中有一次失败,6次测试结束后立即补测一次,如果在6次测试中失败2次或第7次补测也失败,那宣告本次测试没有通过。
图一 RSA示意图
男子裁判员参考时间标准:第一级一般为国家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00s;第二级一般为预备国家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10s;第三级一般为国家一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20s。
女子裁判员参考时间标准:第一级一般为国家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40s;第二级一般为预备国家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50s;第三级一般为国家一级测试标准,每次测试时间≤6.60s。
3.2.2 间歇跑测试
通过快速跑75m,步行25m,此为一个间歇,如此反复40次,相当于400m的跑道10圈的距离。其测试速度由音乐的参考时间决定,参考音乐由裁判级别决定。如果一个裁判未能按时进入步行区内的话,则会被警告一次。如果有两次不能按时进入步行区,该测试即为失败。
图二 高强度间歇跑示意图
男子裁判员参考时间标准:第一级一般为国家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5s内完成,25m走在18s内完成;第二级一般为预备国家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5s内完成,25m走在20s内完成;第三级一般为国家一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5s内完成,25m走在22s内完成。
女子裁判员参考时间标准:第一级一般为国家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7s内完成,25m走在20s内完成;第二级一般为预备国家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7s内完成,25m走在22s内完成;第三级一般为国家一级测试标准,75m跑在17s内完成,25m走在24s内完成。
为了准备江苏省足协足球裁判员年度体能测试及扬州市足协裁判员队伍建设,扬州市足协于2019年4月3日在扬州职业大学田径场进行2019年体能测试,到场的45名裁判员有8人因年龄过大未能参加体测。参加体测人员中,预备国家级裁判员1名,国家一级裁判员9名,国家二级裁判员3名,国家三级裁判员及裁判班学生24名。
反复快速跑能力测试中,体测裁判员全部通过,通过率高达100%;间歇跑测试中,有15名裁判员未能完成体测,通过率为65.1%。
江苏省足协于2019年4月13-15日在无锡市体育中心举办2019年第二期裁判员培训班。因故未能参加第一期全省培训的30余名一级及以上级别的现役裁判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扬州足协7名一级裁判员因市运会比赛任务未能参加第一期培训,在此次测试中,扬州足协7名裁判员全部通过体测考核。
江苏省足协于9月20-24日组织江苏省足球项目晋升一级裁判员培训班,培训班由张家港市足协承办。在体能考核中,扬州足协11名二级裁判员全都通过RSA测试,但在间歇跑测试中,仅有1名女子裁判员通过体测,另有10人未能完成,其中有6人未能跑满5圈。
在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方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项班没有进行体能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扬州职业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裁判班14名学生在学期末的体能考试中,全部通过RSA测试,有1名男生未通过间歇跑测试。
注册在扬州的女子国家级裁判员全部通过了由中国足协组织的体测。
综上所述,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综合4次测试结果,去除重复人次、未测人次及补测通过人次,高校学生裁判以国家三级裁判员认定,合成下表1。
表1 扬州市裁判员体测成绩表(N=53)
参加测试的53名裁判员全部通过RSA测试,通过率为100%;间歇跑测试中,53名裁判员仅通过29人,通过率为55%,未通过的24名裁判员中,有10人未跑满5圈。
由此看出,扬州足协裁判员的短距离的快速跑、冲刺跑能力很强,但有节奏变化的间歇跑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体能保持良好,但国家二级、三级裁判员的体能有很大的问题,通过率不及半数,尤其是二级裁判员,仅有1人通过且为女生,通过率不及10%,国家二级、三级裁判员多为高校学生和在校老师,体能本该是他们的优势,虽然他们其中有个别年龄偏大,但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平时对体能训练的漠视,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多加练习。
本人通过网络问卷发放,收集到47份问卷,其中国家级裁判员4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2人(含预备国家级),国家二级裁判员10人,国家三级裁判员21人(包括扬州职大裁判班学生)。
表2 扬州市足协裁判员体能训练情况调查表(N=47)
表2中显示,有体能训练习惯的裁判有18人,无训练习惯的有29人。裁判等级越高,有训练习惯的裁判员比例就越高。这表明扬州足协裁判员在体能训练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缺乏必要的体能训练。想要成为一名高级别裁判员,离不开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保持好自己的身体状态,随时为执法比赛做好准备。
3.4.1 体能训练时间
本人还对47名裁判员的训练时间做了调查,详见下表3。
表3 扬州市足协裁判员训练时间调查表(N=47)
表3中显示,有超过6成以上的裁判员没有体能训练的习惯,在有习惯的裁判员中有近20%的裁判员训练时间在30min以下,训练时间明显不足,只有近20%的裁判员平时能进行有效的体能训练,通过数据显示,扬州足协裁判员训练时间不足,需要提高训练积极性。
3.4.2 体能训练的形式
本人还对有训练计划的裁判员进行了训练形式的调查,详见表4。
表4 扬州市足协裁判员训练形式调查表(N=18)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半数的裁判员只进行跑步训练,有3人会在健身房进行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的训练,跟队训练是指跟随业余俱乐部踢球的形式进行训练,有6人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体能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多数裁判员仅以有氧跑步为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对上肢力量的锻炼有所忽视;在健身房进行训练的裁判员还是少数;跟队训练的训练质量难以保障,平时的踢球锻炼不能等价于专项的体能训练。
作者通过多次省青少年锦标赛、市区县联赛利用可穿戴设备采集了多位当值主裁判的数据信息,详情见下表5。
表5 扬州市足协裁判员单场比赛数据表(N=5)
这五位当值主裁判有1名预备国家级裁判员,3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国家二级裁判员,所选裁判员、比赛场次都有一定代表性,能反映出扬州市裁判员的整体水平。通过5位裁判员的跑动数据、各身体指标数据、以及对他们的访谈,扬州市裁判员的跑动距离值在青少年比赛和业余联赛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能够体现出扬州市裁判员的执法态度比较端正、跑动比较积极、体能状况良好。一名裁判员有充沛的体能作为支撑,可以通过积极的跑动弥补在经验、选位上的不足,有效减少在执法比赛中的错漏判。
但通过调查发现,有多名裁判员在应对极端天气时(如高温、寒冷、暴雨等),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通过访谈,主要原因不是裁判员的体能储备不足,而是在体能的合理分配上没有调整好。体能的分配问题,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注意外部环境的因素,做好防暑降温、御寒保暖工作。在极端天气中执法时,关键区域的跑动、判罚、选位,容不得丝毫懈怠,在不敏感区域,则注意选好角度和位置,减少体能消耗,克服外部环境的干扰对执法的影响。
另外,通过访谈,裁判员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裁判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况。在赛前,有裁判员会考虑本场比赛是否为关键场次、双方参赛队员的性格特点等,无形中会给裁判员增大心理压力,会产生过分紧张、焦虑等情绪;在赛中,突发事件、关键的判罚,都会影响裁判员的心理状况,从而会影响裁判员在比赛中的体能。所以在平时还是要多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信心,赛前了解双方比赛队的相关信息,做好预案;赛中,在“准”字上下功夫,合理执行规则,把自己投入到比赛中,减少心理对体能的影响。
通过对省内各足球专业人士的走访、2019年扬州市部分足球赛事裁判员数据的采集、2019年扬州市足协裁判员体能测试的结果,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扬州市足球协会裁判员年龄跨度很大,中青年裁判员人才有断层现象,老年龄段裁判员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忽视体能训练。
2.学生裁判员体能状况良好,但缺乏规律、有效的训练计划,训练积极性不高,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在裁判业务中的重要性。
3.扬州市足协裁判员体能训练手段、方式过于单一,对上肢力量的训练有所忽视,仅以跑步、踢球为主。
4.扬州市足协裁判员在体测中,冲刺跑通过率很高,一级以下裁判员间歇跑成绩不理想,体能储备不足,缺乏日常的体能训练。
5.扬州市足协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员体能储备充足,能够合理安排体能训练计划,应给予肯定,但在体能的合理分配上存在不足。
1.高校体育学院足球专项班、足球裁判班针对裁判体能训练开设专项体能理论、实践课,制定完备的期末考核标准,加强对学生裁判员的培养。
2.扬州市足协应注重裁判团队建设,注重年轻裁判员的培养,积极举办裁判员培训班,组织日常裁判业务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体能测试,监督裁判员的体能储备情况。
3.中老年裁判员在日常的裁判工作中,虽然把裁判工作当成自身的兴趣爱好,但也要注意平时体能的锻炼,才能保证市足协比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4.扬州足协裁判员对上肢力量的训练需要加强,特别是年轻裁判员,上肢力量的强化,有助于提升裁判员的权威性,有利于裁判员气质的提升。
5.年轻裁判员对自身体能的合理分配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天气条件、自身生理、心理状态、比赛激烈程度等,在执法时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