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2021-04-15 05:22刘家俊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民性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刘家俊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为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回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要求上体现了生动的实践性,在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底蕴上彰显了深刻的人民性,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机理上呈现了鲜明的辩证性。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全面领悟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和实践价值,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律,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引意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时代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在这一重要思想中得到充分彰显,也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部署和安排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时代境遇下为什么要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由谁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刻阐释,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

一、实践性:回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要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人们关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出发点思考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向。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实境遇,深刻回应了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践性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最重要的理论特质。

1.考量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实境遇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问题十分重视,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演变历程就是同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的过程,他们对当时英、法、德三国流行的意识形态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相适应的,但是,它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历史教训和经验证明,政权的瓦解通常开始于思想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一旦出现颠覆性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无法挽救。苏联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出现的重大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页。惨痛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并做出清晰准确的定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第348页。。可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继续高歌前行。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认识上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出的明确定位,为全党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第348页。。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正是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最真实、最紧迫的境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主动,……同时应当看到,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6]张志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意识形态工作,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国际国内现实挑战,致力于解决意识形态重点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根基,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创新。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思想舆论环境得到全面重塑,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得到充分弘扬。全面考量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境遇,是形成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前提条件。

2.揭示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在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意识形态环境十分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7页,第28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得到极大巩固加强,但意识形态工作仍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全面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

随着中国日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内外反华势力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没有改变,并采取更加隐蔽、更具迷惑性的手段和方式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和错误社会思潮,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近年来,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错误社会思潮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同时,面对中国的迅猛发展态势以及愈发鲜明的国际形象,一些敌视中国的力量竭力“抹黑中国”“唱衰中国”“妖魔化中国”,试图以这种方式阻碍和压制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谋削弱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网络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日益推进,社会矛盾也日益涌现且复杂叠加在一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诉求越发多元多样,各种社会思潮交织碰撞。特别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论调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失语”“失声”甚至“失踪”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显现。此外,一些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持轻视态度,这也制约了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不仅是网民表达利益诉求的舆论平台,有时还成为错误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7页,第28页。当前,中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压力空前地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分化瓦解中国的重要阵地,他们有组织地制造带有迷惑性、虚假性、误导性的网络信息,引导网络空间的舆论走向,在网络空间传播一些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论调。因此,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任重而道远。

3.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任务

面对西方的各种意识形态渗透,我们要认识到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们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实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表达,根本上是为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这一生产关系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不可能实现财富积累和美好生活。这是马克思基于生产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科学论断。然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一旦我们从狭义的生产过程进入交换、消费等流通领域,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剥削关系似乎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自由而平等的交换,由此一来,劳动者就会不自觉地掉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意识形态陷阱之中。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错误思想严重冲击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事关前进方向、道路、旗帜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超越的必然趋势。世界社会主义史的事例也警示我们,一旦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定会土崩瓦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这也是全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直面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决不允许恶意曲解、诋毁、抹黑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关键命题。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制度确定下来,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全面融入国家领导制度体系[1]侯惠勤:《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之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5期。,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制度安排。

古今中外的种种历史事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对国家安危、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具有深远影响,这是决定意识形态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举。为了改变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被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之策,明确提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必须确保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被颠覆,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确保成功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面对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势渗透,为了揭示并批判带有虚假性和欺骗性的意识形态话语陷阱,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必须打造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的中国话语体系,这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受意识形态偏见以及固有思维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客肆意抹黑、诋毁、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其“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这种完全背离中国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刻意否认中国发展成就的别有用心的解读,严重误导了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特征、本质的认识。我们必须深刻批判种种曲解、误读,正确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3]《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深入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文化,使人民更加全面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坚定“四个自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让世界正确认识和解读中国,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二、人民性:彰显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底蕴

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离开人民的意识形态是虚假的,离开人民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缺乏价值根基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人民性,蕴含着人民改造主观世界、创造精神财富以推动人民自我解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具有深厚的情怀,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1.坚定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中心立场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正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语言、意识等得以产生。换言之,思想、意识、观念的生产始终是与处于一定社会阶段的现实的人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页。。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实践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真正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涵盖着深厚、真挚的为民情怀,“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底色,也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和部署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个根本立场,力求真讲、讲好人民性,不仅在理论上讲清楚、讲透彻其现实意涵,而且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彰显出人民性。始终叮嘱全党务必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接续不断地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要坚定人民中心立场、如何坚定人民中心立场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第23页。。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束之高阁的抽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立场,满足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诉求,尤其是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澄清各种错误思想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理性认识所处的时代、正确把握国情,在同其他国家进行客观的横向比较中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激发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舆论生态受到巨大冲击,原有的自上而下、一元主导的宣传格局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传播党的理论成果以及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考量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新媒体打造成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引领社会价值走向、澄清错误认识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必须来自大众,充分尊重大众的日常意识形态诉求,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真正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而不是成为高高在上的空洞说教。

2.贯彻意识形态工作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目的在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严格、鲜明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政治本性,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统一的关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脱离党性谈意识形态工作的错误倾向,试图以“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削弱和否定意识形态工作。面对各种迷惑性和欺骗性的错误论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地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党性原则,对于党性原则还必须大讲特讲,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集党性和人民性于一体的重要工作,党性和人民性不可割裂,也不能人为对立起来。能否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贯彻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是关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发挥了重要指引作用。

我们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但有人恶意攻击、刻意制造党性与人民性相对立的观点,提出所谓的“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割裂党性和人民性的错误论调,将党性与人民性彻底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第23页。因此,新时代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发展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不能被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论调所误导,要将二者相统一的理念贯穿于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使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支持、拥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而打牢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党性原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主张和决议,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署。这就要求各级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及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重大问题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地讲,不能躲躲闪闪、扭扭捏捏。”[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全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2]《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媒体格局如何变动,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坚持党性原则,并不否定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性原则,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私利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此外,通过意识形态工作的改进和加强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这与坚持党性原则并不相悖。党性和人民性一直是一致的、统一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这既坚持、体现了彻底的人民性,也很好地坚持了鲜明的党性,使全党对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的关系有了更深入透彻的认识。

三、辩证性: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机理

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有预测、分析风险,化解危机的功能,还有平衡、调控、宣导、教育、引领的功能。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涉及广、内容多的工作,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诠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理论成果,推动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重塑。

1.坚持高扬主旋律与舆论斗争的辩证统一

意识形态的斗争必须始终坚持“立”与“破”并举的辩证关系,在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始终不放弃思想舆论斗争。“意识形态同时指涉与真理有关的认识问题(即意识问题),以及与权力有关的社会结构问题(即社会存在问题),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它们始终是统一在一起的。”[3]胡大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原初视域》,《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马克思始终将宣传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任务与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及批判反动的、保守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联系起来,正是在对蒲鲁东派、巴枯宁派、拉萨尔派等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其观点、思想、方法不断明晰,最终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宣称的,“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第421页。一切旧有的神话,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第421页。。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历史的解释权,历来是各种意识形态势力争夺的焦点之一。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活跃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捏造、篡改的方式,竭力歪曲、丑化、污蔑、攻击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对待历史,随意歪曲历史真相,否定和虚化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否认和虚化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中“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坚持高扬主旋律与舆论斗争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运用正面宣传方法,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信心与信念;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传播正能量,正确看待党的历史、国家发展历程,营造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良好思想氛围。另一方面,面对各种质疑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潮,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一系列错误社会思潮,一定要主动出击、敢抓敢管,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展开有理、有力、有利的斗争。毛泽东说过:“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页。对待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坚决抵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时刻保持斗争的韧性和定力;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抓住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即背离实事求是这个核心,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欺骗性、荒谬性、反动性本质。把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当成提高自己政治辨别力、增强理论说服力的好机会,增强历史研究的创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面目,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2.坚持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在一定的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本身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支配作用的影响之下”,同时,意识形态“反过来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页。。换言之,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之间是一种辩证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表现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对特定的经济基础可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也可能超越特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一方面,意识形态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这一根基;另一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要维护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把经济基础视为国家的硬实力,把意识形态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既深刻认识到国家提高硬实力的基础性、必要性,又重视软实力对硬实力及其他工作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第153页。,而“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第153页。正确理解和协调好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高度重视重点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而不断创新。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新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认知、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从根本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时代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按照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在工作思路、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信息研判、预测、筛查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发挥其技术引领作用,使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重塑和加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进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3.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切忌孤立、片面、静止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考量。要立足大局,树立统筹意识形态工作为一体的整体意识,弘扬顾全大局的舍我精神,自觉、积极地承担责任,主动并善于投身相应工作,认真思考、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与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要时刻秉持大宣传理念,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各级各部门充分运用各方资源,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教育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工作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巩固全党动手、全民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联合形成最强大力量,彻底告别宣传思想部门单打独斗的旧格局,打造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形成全党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与此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网络空间、高校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能否抓好这些重点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战略全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伟大中国实践,着力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鲜活的实践中捕捉、发现和提炼重大理论问题,并以理论方式回应重大的现实问题;要持续不断地强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树立文化自信,重点打造富有中华文化魅力、彰显中国价值观念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3]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2期。。在网络时代,网络空间因其开放性、即时性、匿名性等特点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依托网络平台推动“颜色革命”,从事滋扰破坏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有力应对网上的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渗透,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强大的政治定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度关注,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要坚决落实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第153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牢牢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一项重大课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条件、新情况面临的诸多难题,它以实践性、人民性和辩证性彰显了自身的哲学意蕴,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大众化、时代化与中国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猜你喜欢
人民性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