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超,张旭瑾
(晋中学院a.美术系;b.外语系,山西晋中030619)
创意市集是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交流新模式,指的是在特定场地展卖创意产品、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和收藏品的文化艺术活动。创意市集具有聚集创作、休闲、买卖、交流、互动、文化等功能,是一个可以生产创意并使创意转化为商品的创新平台,具有商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属性。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意市集是一个创意、创新、创业的学习、实践、锻炼平台,在摊位上摆卖自己创意制作的货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产生新的创意。对于地区而言,创意市集可以成为当地文化品牌的新名片。
许多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有自己的创意市集,其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著。在国内,创意市集开始于2006年,成立于2008年的“香港艺术力量”,是由众多香港创意工作者、各大院校师生、艺术工作者及文艺爱好者成立的非营利艺术组织,推动了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台湾各方面都极力推动文化创意,各种各样的创意市集年年举办,学校有创意协会并定期举办创意赛事。较早创立的拿着自己做的东西去赶集的疯果创意市集和具有创意达人展示和交流空间的I M A R T中国创意市集最具影响力。酷卖街·动漫市集每月一场,足迹遍布杭州和周边城市的各大广场、风景区和时尚百货街区,正在不断丰富和提高着杭州市民的文娱生活品质。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大学都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创意市集活动,而且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创意市集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格局,东华大学创意市集活动更是联合了包括清华美院、中国美院、同济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近百位独立设计师、优秀设计工作室团体及在校师生参与其中。现如今,创意市集在校园里已经成为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与文化创造力的引领性、复合型文化创新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有效抓住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更好地发挥多学科学习与产学研合作的跨界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9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美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化教育,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和基础,达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之目的。高校校园创意市集在经济、文化、学生活动、创业创新等方面有着天然的美育因素和综合价值,特别是在学校美育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大有可为。
创意市集的产品主体是传承民间工艺美术和非遗项目的手工制作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美育属性。高校课程教学中,以民间工艺美术和非遗的项目为内容,将其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意蕴。譬如,晋中学院多年来把地方的漆艺、陶艺、晋中大院三雕艺术等非遗文化课程化,引入扎染、剪纸、编制、金丝珐琅、书画装裱等传统工艺美术项目进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扩展了学生的审美知识,改变了原来课程教学中审美物象简单、书面化的特征,最大程度地扩展了学生的审美知识和专业视野。其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新的创意和思维,在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同时升华了美感境界。再次,培育了学生的审美认同。由于地方非遗手工艺的加入,可使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感知、体验、探索其中的审美元素和工艺流程,深化了对本土艺术文化的审美认同。这些传统工艺产品在其形成过程中很多的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凝聚其中,新时代以传承民间工艺美术和非遗项目来制作创意市集产品,可以美立德、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导行,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收到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教育成效。
创意市集活动是给全校和社会开设的极为丰富的美育大课堂,大家一边游览一边享受着审美盛宴,在相互交流体验中提升着自己的审美技能和审美感受。创意市集活动通过品鉴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青年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平台把脉掌舵。大学生通过创意市集能体验和提升其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的能力,在美育普及和传播中可以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陶冶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而生发出积极的精神力量。
校园创意市集产品具有时尚、先锋、有感染力的属性,是对传统艺术、民间艺术、非遗等技艺的创新性传承,将其融入美育活动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发展其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校园创意市集产品涵盖众多的艺术门类,强调创新精神,注重原创性和个性化,能进一步促进美育与各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尝试,鼓励破旧立新,积极培育形成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校园创意市集产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在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养成大有裨益。
创意市集活动具有多样性、综合性、自由性的特征,是专业课程教学成果的展示和延伸,是辅导员通过组织团队建设的思政教育新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是学生创新思维碰撞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大平台。活动中的这些富有创意的手工制品及其传统制作技艺,艺术形态优美、色彩朴实夺目,充分体现出创意集市活动综合性、自由性、多样性的特点,是形成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最佳路径之一。
创意市集所构建的立体协同的美育格局,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性的美育需求,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大程度上发挥“以美动人、以美育人、以美养德”的功能,带动和辐射到全校乃至社会更大的范围,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美育实践、劳动教育增添亮色,从而提升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效果,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互补的教育实践大有益处。
创意市集活动的产品培育开发可采用“1+3”的模式。“1”是通过辅导员具体指导团队的组织建设,“3”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训室专项活动、社团指导教师的多重叠加,使整个的活动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德育美育、学生活动等育人要求统一起来,真正收到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首先,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推动学生成为产品的生产者,进一步传承和学习优秀技术技能,让学生的实践课程作业或实训作品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这些实践成果或课堂作业就会变成创意市集上售卖的商品。通过创意市集来实现学生创意产品的商品价值,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还可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
其次,要利用实训实验来开发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实验展示和体验活动,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完成传承传统与现代创新的对接转化,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实训中加以延伸和应用,实现传承基础上的时代化创新。这种实训既是学生自身审美的提升,也是传播美的真实行动。
再次,通过组建文创团队和创新团队来激发创造活力,利用社团活动来拓展学生课下的兴趣,延伸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广度和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通过社团活动形成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活动分为观摩品鉴和展售体验两个部分。观摩品鉴活动又为现场产品观摩和研讨交流会议两个部分。展售体验活动包括展示讲解、作品售卖、现场体验三个环节。
观摩品鉴指的是由文创、设计、美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组成的学术团队,通过产品观摩和研讨会议的形式对活动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市场分析,旨在检验课程改革实践和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效果,评价学生实训教学实践的质量,使之能对接社会需求,促进创意成果转化。
展示讲解指的是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者和团队成员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说明、展示和交流,使参与者对产品有更精准的认识。这样可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有效融合,提高学习的质量;团队的讲解可将更多的美通过交流传达给学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作品售卖是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作品的售卖可提高学生日常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市集活动中带动全校和社会人士更广泛地参与,从而使学生历练创业创新的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体验是在展售的同时开设一定形式的现场体验制作活动,它是实训体验活动的延伸,能增强学生活动的体验感。这种体验式的美育辐射越广泛,教育效果越好。
创意市集在校园开展和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尝试校园外的创意集市拓展活动,以形成校内外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这种拓展活动能使学生作品与企业、大众直接面对面,让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志在真正的市场中锤炼,进而检验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活动的拓展路径有三:一是以大型节日或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在校园以外开设集市,把校园的市集模式融入具体的商业活动之中,收到拓展和反馈的双重效果。二是积极利用社团和实训室对社会开放,让校园市集的产品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展示,让社会更多的人支持青年学生的创意创新。三是在遴选校内的项目和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专项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校外对接拓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和创新展示,利用专项团队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拓展平台,有效地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实现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良性融合。
总之,校园创意市集活动实践有效利用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了多项校内外资源,搭建起实践育人的新平台,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下兴趣相融合,有效地提升学校美育的效果,不失为引领性、复合型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