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化学探究课堂构建

2021-04-15 01:08:47
卷宗 2021年19期

刘 群

(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 海门 226100)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广受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性和探究欲望,达到高质量开展教学的目的。在高中化学教学用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必要性

化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当前部分化学课堂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现状,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思维能力不强,对于一些化学知识很难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好[1]。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教学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无论是从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化学理论学习中,都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有所收获,化学能力有所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小组内容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实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2 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化学探究课堂构建策略

1)设置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发小组合作探究思考。问题是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思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通常来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从而通过问题引发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合作探究中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弥补个人学习探究的缺陷,提升学习质量[2]。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内容时,需要学生能够合理正确区分单质、氧化物、和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等等,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那么,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物质,询问学生黑板中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能够进行合理的分类。基于此,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问题探究,针对每一件物质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学生对物质特性的了解,推进教学的展开。

2)利用竞赛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小组竞赛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写可以充分利用竞赛的形式,为各个小组的学习设立基础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团体协作答题的效果决定竞赛结果。竞赛的形式可以是横向发展,也可以是纵向延伸。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展开学习竞赛,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开展小组竞赛,从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3]。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竞赛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思想的积极性,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设立合作性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合作学习兴趣。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来说,大部分的实验都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师写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实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合作实验中提升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酸、碱、盐的性质,首先通过酸和活泼金属的梵音、酸和碱性氧化物的翻译以及和碱、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等等,讨论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在小组性的合作实验中,小组成员通过有效地分工,将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试验记录和实验总结四部分内容分配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通过有效地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增进对酸、碱、盐性质的了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基于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构建化学探究课堂,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从发,以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为学生设立有效交流探究的平台,促进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化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