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功能拓展

2021-04-15 01:08:47
卷宗 2021年19期

宋 松

(开封市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0)

《公共图书馆宣言》称:“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古至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代图书馆

第一代图书馆是统治者和知识贵族、士绅私有。其主要作用是典藏。

图书馆具有保存文化载体的功能,人类为了使自己的文化永久并有效地保存,发明了文字与载体,由此产生了文献。文献是由记录符号、知识内容和记录载体三个要素组成的。文献的大量产生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场所收藏和专门的文献管理人员,因此,图书馆从产生起的职能就是人类记忆的工具。

世界上现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图书馆,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亚述国王亚述拔尼拔,在王城尼尼微建立了有着2.5万“册”泥板书的图书馆。书吏用方头铁笔在湿泥版上刻写楔形文字,然后焙干。这座图书馆中的藏书门类齐全,包括数学、哲学、占星学、语言学、文学以及医学等各类著作,几乎包括了当时的全部知识。从图书馆的这些藏书分类来看,当时的亚述人已懂得图书需要分类和编目。这也反映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目录体系。

我国的图书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古代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堂、府、阁、观、台、殿、院、楼。如宋朝的崇文院、西周的盟府、隋朝的观文殿、两汉的石渠阁、四库全书七阁、东观和兰台、明代的澹生堂等等。公元前13世纪时,我国的殷代王室保存的典籍是刻写在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窖藏(YH127坑17096片),被视为图书馆的萌芽。《史记》记载,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国家文物典籍,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可见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图书馆。

2 第二代图书馆

第二代图书馆变为社会公有,其作用在基本的典藏基础上增加了借阅流通功能。

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建立于1858年,位于法拉盛区域,其鼓励用书而非藏书,19世纪末,一些地方图书馆在皇后区西部的斯坦威、长岛市和阿斯托利亚成立。1896年这些图书馆合并成为长岛市公共图书馆,皇后区1901年被划分于纽约市管辖,之后经纽约市政府提议七个图书馆合并成为皇后区公共图书馆。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在武汉。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端方联合奏请清廷设立湖北省图书馆,获准筹备,并于1904年8月27日开馆。1909年(宣统元年)初,清政府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端。1910年京师图书馆成立,历经几番更名,至1998年正式命名为国家图书馆。建国初期我国图书馆的数量约为55个,因当时国家的经济能力有限,图书馆的数量增长极为缓慢,1960年至1970年,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的数量增长率一度为负。之后,图书馆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和恢复,截止1987年底,县以上的图书馆数量达到了2440个。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和馆藏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自助检索机等的产生,使图书馆从早期的手工管理服务模式向以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模式发展。

3 第三代图书馆

第三代图书馆为社会公有,其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具有典藏、借阅流通功能外,已经变成了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的公共空间。

图书馆探索通过组织研讨活动、讲座、书评、展览等,挖掘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价值,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

1)阅读推广服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阅读推广。我国的阅读推广工作最早服务于儿童领域,推动全民阅读最为迫切的是解决好缺乏阅读意愿人群、缺乏阅读能力人群的阅读,阅读推广人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阐释者、选择者和陪伴者。全国每年出版四五十万种图书,需要公正的、专业的、极富亲和力的推荐。但是如今很多中国人都比较浮躁,很难坐下来安静地读书,在地铁、火车及其它交通工具上,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看手机,鲜有人看书,由此可知我国的阅读推广工作还任重道远。

2)总分馆服务模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座城只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行总分馆制是国际图书馆界的基本经验。克利夫兰市,城市人口40万,其公共图书馆设施体系组成为:一个总馆、一个资源保障中心、28个分馆、35辆流通服务车。平均一个图书馆覆盖面积7.4平方公里,服务半径为1500米,覆盖人口1.4万人。

总分馆制能让许多分散、独立、封闭运作的图书馆变为一个整体,实现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目的。总分馆之间的地域分布应该合理,覆盖范围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发挥共建共享的作用。在我国以县为地域单元最为合适。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走向普及深化,到2020年底,全国已有2397个县建立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分馆数量超过2万个。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嘉兴市,图书馆已建成1个总馆、2个区分馆、18个乡镇级分馆、32个社区级分馆、20个智慧图书馆、1个汽车图书馆及300多个图书流通站、农家书屋,全面开放、免费借阅、一卡通行的现代化多功能公共图书馆系统,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平均3万人有一个图书馆,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准。

3)特色服务百花齐放。郑州图书馆闭馆后,每晚18:00—24:00读者阅览区和自习室实行错时开放,由夜间值班馆员轮流值守,保安人员协助维持秩序,满足了市民夜晚需要阅读和学习的需求。

开封市图书馆“三余读书会”2016年创办,是读者交流阅读经验的平台,至今共举办120期,参与读者累计4000余人次,以名家解读、配音表演、茶事体验等新颖形式增强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性、互动性。其“萤光小剧社”创办于2019年7月,演出以儿童绘本故事会、经典童话、古诗词等为蓝本,精心设计,编排成面向亲子家庭的故事情景演绎剧。已开展系列活动42场,大型舞台剧演出4场,参与活动儿童达1300余人。“你读书 我买单”是全国首个实现软件系统管理的项目,2018年7月启动,读者可在中心书城挑选喜欢的图书借阅,归还至市图书馆。把购书权交给读者,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文化便民、文化惠民。

温州城市书房每年开展读书沙龙、展览、亲子绘本阅读等各类活动近200场次,参与市民近万人,比一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还高。

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联合建设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高铁读书驿站”,由铁路部门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合作建设,为旅客提供电子书借阅一体机、智能城市借还书柜以及图书,采用全自助借阅的方式。读者可现场阅读并归还,或将书籍带到旅途中阅读,下车后在另一个联盟读书驿站还回,也可事后还回到任一个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联盟馆。目前,该驿站的联盟馆已涵盖防城港、南宁、钦州、崇左、北海、玉林6座城市的8个图书馆。

从古代的藏书馆到现在具有多功能的复合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社会文明相互推进、密不可分,我们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仍然任重道远,相信经过中国图书馆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会把公共图书馆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