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影像档案的收集与归纳

2021-04-15 01:08:47史波君
卷宗 2021年19期

史波君

(浙江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1)

1 科研影像档案的收集与归纳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数字化信息逐步取代纸质文件。现行科研档案也大都以图像或者数据形式进行存储。科研影像档案资料作为轨道交通集团日常数据分析和文件记录的基础工作,其涵盖的信息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是随着时间和工作的累积,科研影像档案越发庞大。若不进行合理地收集与归纳,当在关键时刻需要科研资料支撑或者是借鉴以往科研工作的时候,工作者就无法快速、高效地找到对应的资料,进而影响了整个科研工作的进度。因此,对于科研影像档案进行收集与归纳不仅是让资料变得规整有序,更是便捷化科研的必备措施。

2 科研影像档案的收集与归纳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我国科研单位对于科研影响的收纳和归集划入一个重点考虑范畴,目前的档案收集与归纳模式仍以原本的直接堆积方法为主,这将在后续大大影响科研的进程。总结当下科研影像档案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单位对于科研。在影像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成果不断累积的同时,科研单位对于当下影像资料文档存储管理缺乏长期的考虑。科研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仅仅是在于最终的成果和科研单位本身的影响力,更在于如何更好地让宝贵的科研资料能够流传下去。科研影像资料作为轨道集团等科研部门的主要参考资料,其最大的问题体现在归档不科学。利用电子归档的时候常常对于几年前的资料无法顺利查找到,只能利用图像美化或者合成技术来模拟,导致真实的数据难以被挖掘,进而影响整个科研的决策,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2)收集归档人员意识不足。目前,对于科研影像资料的收集存在一些意识上的错误。科研人员对于图像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是简单的分盘存储问题,并未对文件加以备份和保护。这就导致了在传输工具或者突发问题出现的时候,图像极其容易丢失,从而导致科研成果的流失。

3)科研图像的收集和归档分类不一。由于对于科研图像的收集和分类并没有很严格的界定,因此每一位管理员对于资料的划分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了科研图像的流通性较差,当更换管理员时整体的收集归纳架构都得重新布置,大大影响了科研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科研成果的通用性。

3 科研影像档案的收集与归纳原则

通过对于科研影像的收集归纳问题分析,现行的科研硬影要想强有力地支撑起科研工作,做到用之即来还需要遵从以下原则:

1)重视冗余拓展。对于科研图像资料而已,类似文件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个资料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对于原有的存储空间需要合理划分设置冗余,防止在进行大型科研实验时候,资料过多无法处理。一般需要根据科研处室的资料需求先对大致的空间进行评估,之后基于现行资料留足50%的剩余空间给予后续不断新增的资料,保证科研图像资料存储始终保持富裕状态。

2)重视科研影像使用和管理的便利性。对于老旧的收纳和管理模式应该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对于科研影像的档案应该按照文件本身的价值来设置文件的保管期限以及保管等级。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进展中对保存下来的科研影像划分优先级。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大量资料数据堆积不知道该保留哪个而删除哪个,大大提升了图像存储利用率。另一方面,对于收集的文件,在归档的时候需要按照处或者科室为单位,并根据图像的时间依次排列。这样能够方便各个处室对于自身图像资料进行查找与研究。

3)结合新型技术,重视科技引用。资料的存储总是会达到上限,且其传输速度受到硬件的限制。在新型信息时代就应该转变思路,利用云存储技术和5g传输技术来加强图形资料的存储速度和传输速度。云存储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空间存储问题,将可用的空间变得无限大。5g技术将传统硬盘传输速度提升到百兆传输水平,极大缩短了传输时间,提升了文件存储和传输的便捷性。

4)保证科研文档良好的共通性。在确保科研图像形成紧密的部门关系链的前提下,需要将科研资料按照不同机关级别再次进行归类,将所处的机关负责材料进行统一级别的管理。而对于一些联系特别紧密的文件,可以将其统一打包在一起,不再进行划分,由使用者自行进行定夺,进而保障资料共同的同时存在个人定制。这样一来,让原本的科研图像收集变得更为人性化,也打破了不同处室之间某些信息传递不流畅的壁垒。

5)重视科研图像资料的保密性。科研图像的保密工作是整个资料收集归纳的重点,在资料整理的而同时,一方面需要强化管理员对于资料的保密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文件本身的防窃取工作。例如对于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泄密处罚措施,而对于图像文件采用一级或者二级加密的形式,保障不被轻易盗取。

6)保障科研影像的历史联系。科研影像作为历史科研成果最真实的反馈,体现了当时科研环境下,科研工作者所获得的成果,不仅是对于成果的记录更是对于当时环境和实验条件的保存,能够帮助后续研究者更加简单容易地复刻实验,验证自身结论。

7)保持档案信息的来源、形式及内在联系。科研图像是科研活动的纪录,由不同的处室和研究单位进行输出。其有效时间和形成单在一开始存储时需要标记好,这也是文档存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同一项科研工作可能由多个责任处室共同完成,这就导致了每个部门的科研图像档案所承载的内容侧重点及内容多少都不同,从而在整合资源时需要考虑资料的差异,并且将不同处室资料进行规整梳理,进而保障资料的适应性和后续流通的便捷性。

与此同时,科研实验留存下来的图像之外,可能多张图像描述的内容几乎一致,这就要求在获取图像信息之后还要进行相似度匹配。尽可能地减少相似图像的空间占有率,进而保障使用者能够快速地切入而不是在需要用的时候,还需要自行筛选查找,排除多余信息。另外,除了数据或者环境的科研图像,还需要保存一些特定的实验状况和操作细节信息,帮助后续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4 总结

总的来说,科研图像作为科学研究实验信息记录的一大载体,其蕴含的价值不言而喻。随着时代发展,科研图像已不再是传统的固件传输和存储模式。因此就需要结合新时代情况对科学图像收集和归纳思路进行重新梳理。面对庞大的科研图像信息,对于资料本身需要进行合理分类和规整,标注好详细标签。对于资料收集的优化而言,一方面要提高对于资料收集和归纳的重视程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提前设计冗余空间,利用现代云存储和5g技术来提升存储和传输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图像资料的筛选,删除掉相似图像保留最优信息,最大化图像空间利用效率。最后,在重视分类收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文件的保密性,确保资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