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1-04-15 08:44肖苑玲潘石蕾李欣然田丹胡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者产褥期孕产妇

肖苑玲,潘石蕾,李欣然,田丹,胡冬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广州 510280

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因受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变慢,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c,DVT),尤其是下肢DVT[1]甚至可导致肺栓塞,严重影响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而高危妊娠孕产妇,如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合并易栓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等凝血、免疫系统疾病,双胎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孕期并发症,肥胖、多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等,则更容易发生DVT[2]。因此,对伴有血栓高发风险的孕产妇,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DVT可降低其死亡风险并避免因DVT而导致的胎儿丢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如何预防孕产妇血栓形成的报道较少。自2019年1月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栓高危因素评分,并针对有高风险因素的孕产妇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血栓形成,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应用LMWH预防DVT形成的1099例高危妊娠病例作为LMWH组。因2019年之后评估有血栓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均常规使用了LMWH预防血栓形成,故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未使用LMWH的2107例高危妊娠病例作为对照组。DVT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或头痛等症状,查体患肢(如腿围)较对侧增大、腓肠肌压痛等,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可升高。确诊依据为血管超声检查提示DVT形成。本研究已通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指标 包括孕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受孕方式,孕前的体重指数,是否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是否有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嗜好,分娩方式,是否有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栓症、妊娠糖尿病等),是否有分娩并发症如产后出血等。应用LMWH前及应用期间每月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

1.3 血栓高危因素评分标准及LMWH使用时间 参考相关文献[3]及2015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指南[4],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栓高危因素评分(表1)。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产次、体重指数、受孕方式(是否为人工受孕)、分娩方式(是否为剖宫产)、是否为多胎妊娠、有无孕前血栓病史及血栓家族史、有无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等)、有无胎膜早破(>24 h)、是否发生产后出血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分为产前≥4分,产前=3分,产后≥3分,产后=2分。对产前评分≥4分者,早孕期开始应用LMWH预防血栓形成;产前评分=3分者,孕28周开始预防应用LMWH。产后评分≥3分者,产后至少使用LMWH 7 d;产后评分=2分者,住院期间使用LMWH。孕期有血栓形成或既往有DVT病史者,产后LMWH使用42 d。

表1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危险因素评分标准Tab.1 Scoring criteria of VTE risk factors in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孕产妇年龄,使用LMWH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并发症比较 LMWH组产前血栓高危因素评分≥4分者3例、=3分者37例,产后评分≥3分者476例、=2分者583例;应用LMWH后孕期及产褥期无新发血栓形成。对照组产前血栓高危因素评分≥4分者4例、=3分者18例,产后评分≥3分者816例、=2分者1269例;孕期及产褥期共有24例发生DVT,其中下肢DVT 22例,上肢DVT 1例,颈静脉DVT 1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3)。LMWH组产前评分≥3分者发生胎盘早剥2例(2/40),对照组产前评分≥3分者发生胎盘早剥1例(1/22),两组产前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天数、新生儿窒息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使用LMWH期间均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损害。孕期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严重的皮下出血等出血并发症。

表2 两组高危妊娠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Tab.2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in two groups (x±s)

表2 两组高危妊娠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Tab.2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in two groups (x±s)

LMWH. 低分子肝素

组别 年龄(岁) 血小板(×109/L) 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mg/L)LMWH组(n=1099) 30.11±0.14 238.1±80.13 4.35±1.16 1.79±1.85对照组(n=2107) 29.90±0.17 206.6±50.08 4.28±0.75 1.68±1.54 P 0.344 0.079 0.205 0.803

表3 两组高危妊娠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in two groups

3 讨 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及高凝状态[5]。目前的观点认为,高危妊娠孕产妇较正常妊娠孕产妇更容易发生DVT[6],需根据高危评分常规预防DVT的形成。而高龄(>35周岁)、孕前肥胖、多胎妊娠是孕妇DVT形成的高危因素[7]。妊娠期DVT的发生率随孕妇体重的增加而增高,>35岁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约2倍[8]。有研究发现,对于高危妊娠孕产妇,产程延长、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等均可增加其血栓形成的风险[9]。合并易栓症、SLE等凝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亦是导致妊娠期DVT形成的重要原因[10]。还有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11],因此,本研究将妊娠糖尿病也纳入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发现,大部分发生DVT的孕产妇均存在高危因素[12],因此,很有必要对孕产妇进行血栓高危因素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有针对性地预防血栓形成,以尽量避免孕产妇发生DVT。

目前对于血栓的预防及治疗仍主要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及注射LMWH[13]。LMWH对Ⅹa和Ⅻa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可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此外,LMWH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低,生物利用度更高[14]。同时,LMWH不通过胎盘,不引起胎儿畸形,安全可靠[15]。但是,对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产妇,LMWH的使用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对产后高危因素评分≥3分者(除外血栓病史及孕期血栓形成者)统一采用产后注射LMWH 7 d的方案,并嘱产妇尽量避免长期卧床,所有产妇均未发生血栓。此方法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减少了长时间使用LMWH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在LMWH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孕产妇的相关血液学指标,因此未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LMWH组孕妇产后2 h出血量未见增加,胎盘早剥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早产发生率均未增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LMWH能有效预防孕产妇发生DVT,且安全性高。因此,临床上应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栓高危因素评分,对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孕产妇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孕产妇发生DVT,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并减少因此带来的胎儿丢失。孕期及产褥期应用LMWH不增加产前、产后出血量,未增高剖宫产率、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提示其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观察指标有限,后续将进一步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更深入地探讨LMWH对孕产妇DVT的预防作用,同时可结合物理治疗如下肢气压治疗等,以达到更好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分者产褥期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转归与血清IL-4、TNF-α、IL-27和IFN-γ水平相关性研究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外洗方法的护理研究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甲状腺微小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超声及超声弹性声像图特点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