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如雪
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鬓角泛白的老人跪在炕墙前一笔一划地写信。
老人是我的父亲。信是写给我姥姥的。写信的原因是,父亲和母亲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父亲写信向姥姥“控诉”。
父亲和母亲相差13 岁。母亲还是美妙年华时父亲已经步入中年,不同年龄段的人有许多事情不合拍,他们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
父母吵架,一般的情况是,父亲哄一哄母亲,母亲生会儿闷气就好。可是那次事情错不在父亲,父亲便无论母亲怎么生气也没去哄她,两人的矛盾也因此升级,母亲先是开始“嘤嘤”地哭,后来站起来收拾衣服要回娘家。父亲急了,站起来又是拦又是劝,可已经无济于事,母亲铁了心要走。最后父亲无奈地说:“你要是决心回家的话,也可以,我先给咱妈写一封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说,也让她少跟着上些火。”父亲说罢就翻找信纸,然后这样的情景便出现了:父亲来到里屋把信纸摊开,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写信。
父亲用的是铅笔,写得极认真,也极其漫长,父亲跪的时间也就显得极其漫长了。
我平时和父亲要好,心疼父亲跪得久,小心地趴在父亲的耳边问:“为什么要跪在地上写信,坐在椅子上写多舒服?”父亲抬起头看看我:“姥姥是长辈,我们是晚辈,给她写信就要跪着写,这是尊重。”我听了,不解地翻着个白眼:“可是是妈和你吵架,妈妈生气自己哭,自己要走,又不是你的错,姥姥的女儿惹了你,你为什么还要跪着给她写信?!”父亲的眼睛开始变得朦胧:“无论我和你妈妈怎么吵架,她都是你妈妈的妈妈,都是我们的长辈,就要尊重,这叫敬老。你一定要记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父亲说完,摸了摸我的头。这时信已经写好了,父亲站起来把信装在手边的一只信封里,然后又跪下来写信封。我站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额边的白发一下一下地动……
看着看着,我悲哀地想:不知道姥姥会不会知道父亲是跪着给她写这封信的,不知道她要是知道了会怎样想,会不会喜欢父亲。
姥姥不喜欢父亲,但是父亲对姥姥好,这个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姥姥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每年春节的时候在儿子家过,过完春节就三个女儿家轮着待。我们家最远,姥姥的第一站总是我们家。为了迎接姥姥,每年春节父亲总要多买几条鱼冻在仓房里。瓜子、冻梨、苹果也都留出一大部分,等着姥姥来吃。姥姥不来就一直等。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那些普通的吃食就是一个个美味珍馐,馋得我们口水直流,可是即便口水流三尺长,父亲只有一句话:“不许吃!”有好几年姥姥从舅舅家出来晚了,天气又回暖早,留在仓房的鱼和肉都解冻变质了,不能吃了,只好扔掉,气得母亲直埋怨他。他听了嘿嘿一笑:“好东西自己都吃了心里怎么也不踏实。”
姥姥来我们家,父亲更是把姥姥视作贵宾。吃饭、煮菜总是先问她想吃什么,大事小情总是跟姥姥商量讨主意。吵嘴争执更是没有的事,饭桌上的主位总是姥姥的专属座位,我们要是犯小孩子脾气和姥姥耍了横,父亲总要押着我们给姥姥道歉。
不仅姥姥,家里的其他长辈,甚至是邻家的长辈,父亲都告诉我们要尊敬。我们的邻居是一位独居老人,每年的年节,父亲总是要我们叫老人过来用餐,餐桌上的主位,一定是这位老人坐。老人不好意思地一次次推脱,父亲就一次次请,直到老人心甘情愿地坐在餐桌上,而我们对老人的称呼直到我们上小学都没变,依旧叫他爷爷。父亲说,老人一个人孤苦无依,这个称呼能让老人心里热乎点。父亲说他不懂教我们什么大道理,但是他知道为人一定要尊老敬老。父亲说他没读过几年书,但是知道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他告诫我们要时时不忘敬老爱老。
就是这“百善孝为先”的家风,让我记住了父亲,让我永远忘不掉父亲,让我在父亲过世30年之时,怀想起他仍满是敬意。